在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你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一座吗?第二呢?第三呢?第n座呢?”有的人能够回答出第一个,但是后面的就不知道了,全能够回答上来的,指定是地理专业的学生。
这虽然是一个段子,不过也说明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只会关注第一名,后面的人就不一定会去记忆了。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在“双减”之前,考试都会有排名,有分数,父母和老师都让孩子向第一名学习。
不过在教育界,还有一个现象,叫作“第十名现象”,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解释了“第10名现象”,他认为:成绩表现出来的智力叫作“惰性智力”,而成功需要的智力,包括了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
在这个现象中,班里排名第十名的孩子在“惰性智力”的表现上可能会比第一名的孩子差一点,不过在其他考试意外的的能力上要更加出色,往往比第一名的孩子更有出息。确切的说是班级中成绩中等的同学,他们都是隐藏的学霸。
1、这些孩子的学习独立性要更强
在学校中,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面对几十个学生,很难完全做到面面俱到,要抓重点。老师们对于成绩中等的同学是比较放心的,而只主要抓的就是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和成绩落后的同学,要是这些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强的话,就要老师推着他们前进,越是这样的推,孩子们越是会依赖这样的推力,学习的自觉性就越差。
然而成绩中等的学生,一般都是比较稳定的,稳定在一定的区间中,不会很突出,也会不变的很差。能够保持成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学习独立性不强,成绩也很难稳定。因此,成绩中等的孩子自觉性更好,潜力也更大。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学习独立性,而这样的学习独立性与学习兴趣是有关的。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2、这些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潜力更强
在班里很多成就优秀的同学,都是被父母和老师“逼”出来的,为了保证成绩的优秀,他们失去了很多,可以用“高分低能”来形容,他们善于学习,或者说善于考试。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等等都会被先限制,所以他们的灵活性,创造力要弱一些。
而成绩中等的孩子就要没有这样学习压力,他们普遍比较灵活,性格也很活泼开朗,他们会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全面发展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为将来的成功所需的智力打好基础,虽然在考试中成绩没有那么突出,不过后劲十足。
3、这些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习中一项必备的能力,不过要是追求阅读量,追求阅读的深度,广度的话,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绩优秀的同学平时的阅读量也是很大的,不过他们的阅读更多的是基于学习,而不是自己的兴趣。成绩中等的孩子往往不会拘泥于单一的阅读,他们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阅读的深度更深。如果他们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的话,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这都是丰厚的阅读量做基础的底气。
当进入高中之后,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更没有时间给孩子们为了兴趣而阅读,如果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和积累比较丰厚的话,就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之后的学习中,也是充满后劲的。
因此,从小学开始,父母就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鼓励孩子广泛的阅读。这里更推荐孩子去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作为一类与地理、人文、政治、风土人情、经济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历史能够帮助孩子提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这里给父母推荐这套《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巨著,里面的不少故事都被选入了语文教材之中,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通过故事,原文,译文,拓展栏目的方式,帮助孩子拓宽知识面,更深入的了解历史。
书中有四百多幅原创画作,再现了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孩子的代入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