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女性题材的网络文学,很多读者的第一反应就是“撒糖小甜文”,但是这两年,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提升,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作者把创作视角投向古典仙侠、军旅等题材。她们笔下的女性角色,或投笔从戎英姿飒爽,或洞明世事专注自身成长,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人物性格与更为绵密的内心世界。“千山茶客”便是这样一位写作者,其仙侠新作《簪星》将女性作者特有的细腻、婉约气质沉淀在字里行间,并通过故事线的起承转合折射出当代女性多元和自主的文化心态。
《簪星》讲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女主人公杨簪星穿越到自己曾看过的一本仙侠小说中,成了一个“炮灰女配”,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角色”命运……
近日,千山茶客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在她看来,过去的女频小说大多以感情线为主导,而当下的女频小说,从题材到人物设定都更丰富,“女频小说某一方面也体现了女性读者和作者的价值观变化,比起十几年前流行的嫁入豪门的灰姑娘,现在大家更喜欢自己把握命运的主角”。
刚上大学的时候,千山茶客看了不少男频网文中的“升级流”小说,人设鲜明,剧情精彩,节奏也快。女频后来也有穿书修仙文,不过多以“攻略男主”为主线。她想看女主冒险刷副本,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一天在听歌的时候脑补中二画面:少女立在山巅俯瞰幽绿山林,一边温柔抚摸身侧雄狮的脑袋,于是千山茶客便有了《簪星》的灵感。
在开文之前,千山茶客找来了不少东方神话鬼怪资料来构思框架,比如《山海经》《述异记》《搜神记》,以及白族史诗《白族创世纪》等等。她告诉记者:“其实能用上的资料比较少,但是在写之前要整理好一个思路,清楚这个修仙世界产生的来源和背景,这样更利于后续情节的展开。”
《簪星》本质上是一个女主角与命运抗争、关注自身成长的故事,千山茶客认为女主杨簪星“温柔又理性,坚定还善良,中二且勇敢,有万分之一的好运气,还有亲妈的金手指加持”。与之前的作品不同,《簪星》写的是少男少女的爱情,从欢喜冤家,到患得患失,到最后并肩作战。作为“大女主”故事,千山茶客认为,感情线只是一条支线,女主“应该拥有完整的事业线和成长线,整个人物有明显的成长弧光,性格背景完整”。
“过去的女频小说大多是以感情线为主导,当下女频小说,从题材到人物设定都更丰富,比如无CP、专注搞事业的女主。女频小说某一方面也体现了女性读者和作者的价值观变化,比起十几年前流行的嫁入豪门的灰姑娘,现在大家更喜欢自己把握命运的主角。”千山茶客说。
对话千山茶客:
现在大家更喜欢自己把握命运的主角
紫牛新闻:《簪星》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会想到创造这样的女性角色?
千山茶客:有一天听歌的时候脑补了一个中二画面,少女立在山巅俯瞰幽绿山林,一边温柔抚摸身侧雄狮的脑袋,就有了这个故事。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蛮喜欢看爽文,剧情很爽节奏也很快。女频现在也有穿书修仙文,不过很多都是以攻略男主为主线的,我想看女主冒险刷副本的,所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紫牛新闻:作为女频作家,您对“大女主”是怎样理解的呢?您觉得当下的女频小说在内容表达、价值观呈现上和过去有哪些不同?
千山茶客:我觉得大女主的话,就是以女主为整个故事的中心去完成一个故事,感情线只是故事中的一条支线,作为大女主的话,她应该拥有完整的事业线和成长线,整个人物有明显的成长弧光,性格背景是非常完整的。个人感觉过去的女频小说大多是以感情线为主导,当下女频小说的种类更丰富,包括题材和女主职业,比如现在流行无cp女主专注搞事业的。女频小说某一方面也体现了女性读者和作者的价值观变化,比起十几年前流行的嫁入豪门的灰姑娘,现在大家更喜欢自己把握命运的主角。
紫牛新闻:您能谈一谈是怎样构思、驾驭宏大的结构吗?在创作过程中有遇到困难吗?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千山茶客:在开文之前看了一些东方神话鬼怪资料来构思框架,像《山海经》《述异记》《搜神记》和白族史诗《白族创世纪》等等,其实能用上的资料比较少,但是在写之前要整理好一个思路,清楚这个修仙世界产生的来源和背景,这样更利于后续情节的展开。写文的中间经常会有手跟不上脑子的情况出现,就是脑子里想得可美了,写出来感觉没达到效果,这个也没什么办法克服,只能多写多练啦,写多了可能后期会好点。
紫牛新闻:您希望读者通过作品汲取怎样的女性力量与精神?
千山茶客:那当然是:谁说女孩子只能在热血战斗番里当花瓶的,我们女孩子也可以做冒险番的主角、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紫牛新闻:您的作品主人公穿越成为“炮灰女配”,相比一般网络文学更喜欢写“大人物”,您为什么看重小人物呢?
千山茶客:比起天之骄子来说,开局普通的平凡人可能更有代入感。小人物身上也有闪光点,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也能做故事的主角。
紫牛新闻:《簪星》本质上是一个女主逆天改命的故事,女主的哪些特质让她最终获得了成功?
千山茶客:温柔又理性,坚定还善良,中二且勇敢,万分之一的好运气,以及亲妈的金手指加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黄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