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裁员前赴后继,继阿里、腾讯之后,京东集团加入裁员大军。在多个职场类社交软件上,注册ID带有“京东员工”标识的一大波用户怨声载道。
据内部高层人士透露,目前裁员确已启动,涉及京东零售、京东国际、京喜等多个业务部门,目前人力资源(简称“HR”)在约谈各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并给出明确的裁员比例,要求各负责人尽快“动手”终止与下属员工的劳动合同,2022年3月31日为此轮离职的deadline(最后期限)。
对于网传的“裁员比例高达50%”的说法,多个业务部门负责人称,不实!比如20个人的部门,裁员人数为4人,比例差不多在20%左右。赔偿比例初步设定为N+1("N"指的是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多年经验且不愿具名的的京东集团HR人士向《花儿街财经》透露,实际上,京东每年都有优化计划(裁员计划)。只不过今年裁员比例高了些,和大环境有关。
被裁员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裁员时间紧,任务重,全流程参与裁员的一线HR不仅身心备受考验,三观也遭遇冲击。
据上述人士称,有经验的HRBP(HRBP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或事业部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在听到裁员风声后,若是Headcount(员工总人数,以下简称“HC”)还未冻结,就会紧急招募一批新人,一旦裁员令下达,先拿新人开刀。
一般而言,公司给出固定的裁员比例,裁够了比例即可,新招聘的员工可以在试用期直接解除劳动关系,相比转正后的正式员工解聘难度大大降低,此外裁新员工还可以保住原有的组织架构。按照“N+1”的赔偿惯例,解聘新人,裁员成本较低。尽管这对新人来说不够公平,但在裁员大潮中,大厂HR老炮惯用此手段来降低劳资纠纷。
图:夜间的京东大厦,加工是家常便饭
疫情和互联网调控政策之下,被外界艳羡的互联网大厂也难成避风港,百度、腾讯、阿里已经或即将祭出裁员刀。隶属于百度移动生态用户体验设计中心(也就是大UE),专门从事自动驾驶视觉设计的整条业务线被裁撤,手机百度、商业产品等多个部门也大幅裁员;腾讯的重灾区则是PCG(简称“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和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简称“CSIG”),有服务于腾讯企业发展事业群(简称“CDG”)的猎头公司负责人称,从2022年1月开始, 腾讯集团的HC开开关关,目前编制在CDG且服务CSIG业务线的HC已经关闭,与云业务相关的各个业务线均在梳理和优化员工。腾讯云内部人士在3月16日确认称,裁员计划已经明确,马上就会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