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观察——BOSS就是真理!职场信息沟通的“喇叭”效应

老板放个屁,就可能引起全体员工的地震,而小员工的呕心高呼,到老板那儿,可能连背景音乐都算不上。

喇叭,一头大一头小,从小头处喊话,声音会被放大数倍,从另一头喊话,声音就闷在里面。

上下级的信息传递,就像喇叭一样,无论从哪头开始,都会变味儿。

工作沟通,作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对于沟通的价值,却很少有高层们的重视。

权力这支“喇叭”,容易让各种声音变形。

一、权力迷人眼

总有一些愚蠢的决策者,会认为自己的决策永远正确,哪怕出现了决策失误,也要归罪于外部原因!

孰不知?他的决策正确与否,必须是建立在“信息”准确的基础上。

信息的及时、完整和准确永远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

而一些老板,自认为有业务部门的汇报,有“卧底亲信们”通风报信,加上各类检查,他就能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甚至自认为有上帝视角,看什么事儿都看得通透。

所以,总是霸道地觉得“我做出的决策永远是正确的,我永远是最英明的”。

慢慢地,就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了,或者只听自己喜欢的信息,周围之人也只传递给他,他喜欢听的信息。

此时,当权者说任何话,都会被下边人当圣旨来执行,渐渐地,整个组织都失去了对“好坏对错”的判断能力。

权力可以帮助你吸收信息,也可以造就“信息牢笼”。

二、细节处看:权力对信息的影响

举几个例子吧,能更容易理解“权力”造成的信息失真。

1.菜嘛,辣的就是好的

一区域公司老总,经常在公司餐厅吃饭,公司的饭都是大锅饭,他也不好意思给自己开小灶。

他是湖南人,喜吃辣,有一次他就向行政总监提意见:“饭菜做得不辣,加个辣菜吧。”

他的本意是让厨师做一两道辣菜。

但是,他提出意见后,行政总就安排行政经理,行政经理安排行政专员,行政专员向厨师转达“饭菜要辣”的要求。

于是乎,所有菜都变态地辣。

等我们去审计时,饭菜辣得甚至无法下嘴,当天就被辣的直打嗝。

私下问原因:老总喜欢吃辣的,饭菜就只能做辣的,不会做辣菜的厨师已经换掉了。

很多员工吃得脸上起痘痘,很多人拉屎都埋怨地球没引力。

北方人,很多人吃不得辣,但是,从来没一个员工向老大提出来。

因为是小事儿,我们审计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那儿的员工还得继续辣下去。

2.怕冷的老总

一老总很怕冷,虽然有单独办公室,但办公室和一部分员工办公区相连,共用一个空调面板,大夏天,所有员工都汗流浃背,但没有敢提出来开空调,因为老总出来会怕冷。

当然也不是为了省电,其他办公区的空调都开得很冷,甚至不得不穿上厚衣服。

只有老大所到之处,办公区、餐厅、会议室等,大家都得陪着受热。

3.上厕所不得超过20分钟

老板召集技术部开会,某位员工连续2次都迟到了,原因是正在上厕所。

老板询问行政部得知:有些员工经常长时间在卫生间玩手机。

老板就要求行政部整顿一下。

于是,行政部门就出具了《办公区卫生间使用管理规定》,每个卫生间门口墙上都挂一个登记本,上卫生间的人,要登记入场时间和出场时间。

入厕时间超出20分钟的,一次警告;二次就罚钱;拉肚子要报备。

然后,规定在卫生间不得吸烟(正常要求)、玩手机等。

如果可以安装摄像头的话,估计他们真的会在卫生间安装摄像头,这样,就能看到你是不是在卫生间玩手机或偷懒。

4.老板打喷嚏

一次开会,老板打了个大喷嚏,然后对着会议桌中间摆放着的正怒放鲜花,自语道:“难道我对花粉过敏”。

秘书迅速把鲜花撤去。

“老板对花粉过敏”的事儿就传开了,集团内所有办公区,一夜之间没有了一朵鲜花,甚至正计划着移走办公楼前的几棵花树。

这事儿,老板自己也当笑话来讲,他有次去售楼部,开盘时售楼部门前连一盆鲜花都没有摆放,才知道是因为自己对“花粉过敏”引起的。

事实上,他根本对花粉不过敏。

5.其他的

以上几个小案例,只算小事儿,也都是工作之外的无关紧要之事,就已经被“权力”死死锁住了,相关的信息都被误传和放大。

如果是业务之内的事儿呢?

比如,(1)老板发现某次《会议纪要》内容不全,于是,各部门大张旗鼓地评审会议制度,梳理历史会议纪要,出台一系列新的关于会议管理的制度:会场管理、档案管理、会议汇报、考核制度、签批制度等等。

(2)老板觉得卫生不干净,于是,所有员工一天打扫卫生四次,行政人员带着白手套一天四次检查,有灰就罚款。

(3)老板觉得工作日志不全,就要求员工必须将一天内所有的事儿都写入日记,员工们每天工作8小时,日志得写1小时。不写就罚,写不好也要罚。

(4)老板认为上次安排的小事儿没人执行,于是全员进行思想教育,写《老板讲话学习感悟》,全员学习新出台的管理规定。

总之呢?老板安排的事儿,大事是大事,小事儿还是大事。

三、弊端在哪儿?

对于老板来说,如果员工将所有事儿,无论大小事儿都做好,当然是好的。

但是,他从来没想过,员工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小事当大事办,那大事又怎样对待呢?

职场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类现象,比如:迟到一次被罚100元,但主要工作计划没完成,只罚了50元。

这里面不止是老板的失误,还有下边的管理者对问题的误解或放大造成的,就像“喇叭”一样,将小事放大了。

最终问题是:所有的决策都失去了“轻重缓急”之别和“对错”之分。

四、信息从下往上走,会是什么样呢?

普通员工更能理解,可以回想下:我们提出的好建议,会被公司采纳吗?

我们发出的声音,最高能传到几级领导?

传上去的声音,是否都被“修正”过了?

领导接到的信息,是你的真实意思表达吗?

因为我是内审,所以就以审计的角度来阐述一下。

1.我们提出的舞弊风险

很多人对审计人员能力的评价就是:能查出舞弊你就有能耐,查不出舞弊你就是没本事。

作为审计人员,也很无奈。

孰不知:审计人员不是专门查舞弊的,就连监察人员也不能只查舞弊,他们的重心应该在运营评估和风险管理上,也在改善运营和提升价值上。

更孰不知:舞弊审计90%多靠举报,举报的90%多是找不到证据或无效举报。

毕竟,我们只是企业审计,不是经侦队,也没有警察的那些技术和手段。

但是,我们有时也会在审计报告内提出一些“舞弊风险”。

一旦在审计报告中提出来,就证明舞弊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也存在较大的管理缺陷或管理问题了。

当这些问题报上去后,你会发现,连水花都没有。

原因:领导会认为你没有查出舞弊,公司就没有舞弊,那些风险也只是审计人员的臆想而已。相关领导向老板汇报时,将“重大舞弊风险”转变成“可能有风险”。

老板就会认为:“做什么事儿没风险呢?,审计人员只会无病呻吟!”

最终,重大风险预警就变成了一堆废话啦。

2.我们提出的建议

在其他员工眼中,审计人员只会提出一些小毛病:某文件字体错误,书写不规范,工作不符合XX制度的XX条款。

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只有明确的制度要求,才可以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

对于大量的制度缺陷或管理缺陷,提出的建议,大多是“改进”类的建议。但是审计人员提出的改进建议经常被无视,很少有人去评价其可执行性。

原因是:你小小审计师会比业务部门管理者更“专业”吗?你比老板更“聪明”吗?

当审计领导向老板汇报时,甚至不敢提出那些管理建议,因为只有老板的决策才是真理,你小小审计提什么管理建议?

3.风险提醒

关于其他类型的风险提醒,在领导眼中,也只是一些文字而已。

老板或高管们会认为,他们更全面地掌握了风控识别和评估能力,远远超过审计人员。

总之,审计人员提供的信息,只有查出的违规事件有点儿用,至于风险提示,屁用没有。

请注意:审计是距离“权力核心”比较近的一个部门,大多是直接向老板汇报的,他们提供的信息尚且如此。

更何况其他部门员工提出的信息?等传到老板耳中,不知道被加工了多少次了。

五、一段话的变形记

台风即将来袭,工地工程师做了一份停工和预防灾害的呈报,对经理说:“后天台风要来啦,得做好预防,也必须停工!”

经理看了看文件,向公司总汇报:“这里常刮台风,到时恐怕得停工!”

公司总给集团汇报:“可能有台风,工期会受影响”

集团副总向老板汇报:“有大风,XX公司提出延期申请!”

老板:“一点风算啥?接着施工!”

于是,台风来啦,楼歪了,工人伤亡惨重。

老板:“为什么没有人汇报台风?”

所有人:“已经汇报过了。”

六、“喇叭效应”怎么应对?

说实话,只要有“权力”的存在,有上下级关系的存在,信息在上下流转时就很难避免这种现象出现。

想到降低信息失真,有几种方式:

1.减少传递介质,即企业扁平化管理。

2.减少信息加工,各级管理者减少主观判断,遵循客观规律,尊重信息。

3.完善信息传递方式:增加书面信息传递,减少只用口头等非正式信息传递方式。

4.减少“权力”带来的影响,倾听员工的声音。

5.完善信息传递流程,让信息在流转中不被加工,能从基层直接进入决策层耳中。

6.给信息分级分类,尊重业务的“轻重缓急”,而不是大事小事一锅烩。

一个比喻:企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小船,老板是船长。

小船遇到海浪和鲨鱼,船长看到的和普通水手看到的,其信息并无差别。

请各位大老板,多听听下边的声音,一味儿地玩弄“权力”,并不会让小船航行的更远!

请多多关注转发!

举报/反馈

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3.4万获赞 6882粉丝
缘来就是道,达者为先
财经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