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俄乌战争的关系,很多人开始恶补关于俄罗斯的历史。最近恰好有一部关于俄罗斯历史的电视剧——叶卡捷琳娜大帝,正在各大视频平台热播并且取得广泛的好评。本人花时间看了一下。该剧通过真实历史改编,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叶卡捷琳娜大帝波澜壮阔的一生。由于目前该剧是按季更新,没办法一览全貌。所以我花了点时间整理如下材料,简单的用文字过一遍。这算不算剧透?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亦称叶卡捷琳娜大帝,凯瑟琳大帝,俄罗斯帝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皇,在位长达34年。她追随彼得大帝的主张,以西欧模式对俄罗斯进行现代化改革,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被称为“叶卡捷琳娜时代”,通常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及俄罗斯贵族的黄金时代。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1729年5月2日出生于普鲁士王国斯德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后被封为公爵,封地是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这只不过是当时德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索菲娅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甚至有些淘气,胆子也很大,经常闯祸。索菲娅的父亲在军队服役,兢兢业业,不太顾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亲管束下成长。可是母亲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没有耐心,很难与人相处,又常年住在巴黎,这样索菲娅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所以尽管身为公国公主,在没人管她的时候,也会跑到街上去找同龄的孩子们玩。少年索菲娅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经常给孟德斯鸠写信,并保持书信往来。
1742年,索菲娅的远房表哥,卡尔·彼得·乌尔里希,也就是俄国彼得大帝的外孙,被他的姨母,当时的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选中,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储君。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进而谋划联姻,以此推翻俄奥联盟,建立俄普联盟。于是请来了最好的法国画师,为索非亚公主画了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德堡,供伊丽莎白女皇过目。
1744年1月,来自圣彼德堡的信使带来了伊丽莎白女皇的一封信,邀请索非亚公主前往俄罗斯做客,虽然信中没有写明邀请的目的,但索菲亚一家都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伊丽莎白女皇选中了索非亚做太子妃。索菲娅公主与母亲出发时正是寒冬一月,她们一路颠簸,风餐露宿,甚至沿途曾数次在普通农户家留宿,饮食也时常粗糙生冷,母女俩差点病倒。
等到车队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条件马上大为改善,俄罗斯各地对公爵夫人、公主二人的接待周到有加。索非亚公主抵达莫斯科。伊丽莎白女皇很喜欢索非亚。索非亚一来到俄国,就不遗余力地讨好女皇及其宠臣,还有俄罗斯人民。她请求伊丽莎白女皇为她找来了最好的老师,苦学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索非亚公主勤奋地学习俄语,甚至在夜深人静,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索非亚还在抱着书苦读,赤足在卧室行走保持清醒。并因此染上肺炎。
索非亚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的路德宗教徒,极为反对女儿改宗东正教。尽管如此,俄罗斯正教会还是在1744年6月28日为索非亚施洗礼,授予她新的教名叶卡捷琳娜。没过多久,皇储彼得与叶卡捷琳娜就成婚了。婚后的日子对叶卡捷琳娜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善。彼得根本不爱她,婚后五年两人甚至都未同房。叶卡捷琳娜随后大多时间都待在自己的卧室中,以此躲避彼得的粗鲁家暴。
叶卡捷琳娜在这段日子里百无聊赖,只能以读书为消遣。起初她开始漫无目的地读小说,后来无意中读到了伏尔泰的作品,自此开始对政治哲学类书籍感兴趣。叶卡捷琳娜找来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国史,坚持每八天必须读完一卷,又通读了四卷本哲学史,还有大量的俄文书籍。一段时间以后,叶卡捷琳娜具备的知识深度,竟然让她读懂了孟德斯鸠艰深的《法意》一书。叶卡捷琳娜在回忆录中以乐观而果决的态度写道:“我时常告诉自己,幸福或是悲痛都取决于内心。如果遇见不幸,那就鼓起勇气去超越。即便眼前都是惨淡,人也可以快乐勇敢。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结婚五年之后,二人尚未生育,也就是说俄罗斯帝国仍然处在后继无人的状态,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恼火。女侍卫长私下里提示叶卡捷琳娜,要她无论如何要为伊丽莎白女皇生下一个帝国继承人,不然她的位子不会坐稳。叶卡捷琳娜终于在1754年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保罗。叶卡捷琳娜生下皇孙保罗之后,并没有母以子贵,相反处境更加艰难。叶卡捷琳娜后来在日记中写道,生下保罗后,所有的人,以女皇伊丽莎白为首的宫廷上下都围着保罗转,孩子刚生下就被抱到女皇的宫中,而叶卡捷琳娜一个人躺在产床上三个多小时,也无人照料,最后她醒过来后,只好忍痛,独自慢慢走回自己的寝宫。总之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架完成任务的报废机器。
在生下孩子的头一年里,叶卡捷琳娜多病,几乎没参加宫廷活动。直到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舞会,一个名叫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年轻伯爵吸引了她的注意力。而波尼亚托夫斯基对叶卡捷琳娜也近乎一见钟情,二人很快就成为情人。每逢夜幕降临,叶卡捷琳娜就换上男装,偷偷离开寝宫,和情人约会。然后,天不亮的时候仍旧偷偷潜回自己的寝宫。很快二人的恋情就传了出去,皇储彼得也知道,但他不爱叶卡捷琳娜,所以他对此毫不在乎。
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去世,皇储彼得继位为彼得三世,夫妻两人随即搬往冬宫。彼得非常崇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当时俄普正在七年战争中为敌,彼得继位后,不仅下令停止与普鲁士为敌,还将包括柏林在内的大片所占领土归还腓特烈二世。其偏袒德意志的政策与古怪脾气引得贵族和军队非常不满,他们很快在叶卡捷琳娜周围团结,形成了一个政治团体。在继位六个月后,彼得与自己的朝臣和亲属出去度假,而把叶卡捷琳娜留在了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逮捕了彼得三世,强迫他签订退位诏书。政变八天之后,彼得三世被杀死。彼得三世倒台后,叶卡捷琳娜继承了皇位。
1762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在情人的帮助下召集支持她的军队在圣彼得堡宣称自己为俄罗斯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并任命长子保罗为继承人。9月22日,叶卡捷琳娜正式于莫斯科加冕。叶卡捷琳娜的加冕礼是罗曼诺夫王朝第一次使用俄罗斯帝国冠冕。这件帝国冠冕,由金银两个半球组成,象征东、西罗马帝国。帝国冠冕中间分开东西半球的桂冠上是75颗钻石和4936颗印度钻石组成的月桂和橡树叶。桂冠顶还有一个钻石十字架和一颗重达398克拉的红宝石。自叶卡捷琳娜二世起,直到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所有的俄罗斯皇帝都在冠冕礼上戴着帝国冠冕。
叶卡捷琳娜一直都慷慨地赞助艺术、文化和教育。女皇亲自创作戏剧、小说和回忆录,并结交伏尔泰、狄德罗等学者。这些启蒙思想家随后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称赞女皇。叶卡捷琳娜资助伏尔泰,直到去世。伏尔泰盛赞女皇的成就,将其称为“北方之星”与“俄国的塞弥拉弥斯”。尽管两人从未见面,但伏尔泰去世时,女皇还是十分悲恸。叶卡捷琳娜向伏尔泰的继承人买下了他的藏书,珍藏于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女皇致力于将自己从法国哲学家那里学到的启蒙精神融入具体立法之中。1766年,她于莫斯科召集由各国各阶层组成的大委员会。大委员会需要考虑到俄罗斯帝国自身的需求制订法律。女皇自己则撰写了议会立法指令,并坦言其中的思想几乎全部来自西欧哲学家,尤其是孟德斯鸠与切萨雷·贝卡里亚。但由于新的立法中有许多民主原则威胁到了旧臣,女皇没能将其付诸实施。尽管如此,女皇还是开始将议会立法指令中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立法。
女皇的个人生活非常混乱:叶卡捷琳娜在其执政期间有许多情夫,并常常出于自己的利益将其拔擢至高位,赏赐大量的礼物、农奴和宅地。对于钟爱她的人,女皇十分慷慨,甚至在亲密关系结束后也是一样。其中一位彼得·扎瓦多维斯基,在1777年失宠后还得到了50000卢布现金、5000卢布年金以及乌克兰4000名佃农的赏赐。女皇的最后一任情人(朱保夫亲王)比她年轻40岁,这种悬殊引发了许多风流的传闻。
在叶卡捷琳娜的时代,农奴是地主的私产,被束缚在土地上。农奴世世代代为农奴,几乎没有自己的权利,但他们并不是“奴隶”。政府在法律上并不允许农奴拥有私产,但还是有一些农奴可以积攒出足够赎身的财富,叶卡捷琳娜对农奴制进行了一些改革。她不想太过操心农奴,又担心他们起义,于是规定农奴可以对不尽义务的地主提出诉讼。叶卡捷琳娜不经意间赋予了农奴先前没有的法律地位。被非法占有的农奴可以申请回归自由,而非贵族地主是不得占有农奴的。有些农奴甚至真的因此成功获得了自由。有些地方政府会听取农奴的申诉并惩处贵族。除此之外,农奴的权利非常有限。地主可以自由裁量惩罚自己的农奴,甚至将其放逐到西伯利亚。贵族唯一不能做的事就是杀死农奴,因为农奴的生命是属于国家的。大多数农奴都终身被束缚在土地上,但随着叶卡捷琳娜时期教育的发展,有些地主会让农奴接受教育,继而从事贸易和商业。这是农奴离开土地的唯一方式。
叶卡捷琳娜一生历经无数成功和荣耀,但行近终点的时候命运却开始展现残酷的另一面。1796年11月16日,叶卡捷琳娜起得很早,入厕时突发中风。叶卡捷琳娜倒在地上,面色青紫,脉搏微弱,呼吸迟缓。当天晚间崩逝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普希金市沙皇村,享年六十七岁,结束了长达三十四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