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以后,意识还会存在吗?

在量子力学问世以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由“哲学家”回答。

但是量子力学问世以后,科学家终于也能鼓起勇气说道:“意识是量子态的,生命消亡但意识永存”。

这个“匪夷所思”的观点最早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克斯·普朗克”提出,并由另一位诺奖得主“罗杰·彭罗斯”发扬光大。

根据这两位物理学“巨擎”的研究。

当人类的生物机体“老化”以后,人的意识会变为量子态并从大脑“神经元微管结构”中释放出来。

同时由于量子能量一样遵循守恒原理,所以量子态携带的信息并不会完全丢失,而是游荡在宇宙时空中变成被神学家口中的“灵魂”。

不过,量子态的意识和大脑微管结构中的意识并不完全相同,两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联,却并不能建立对等的“量子联系”。

其实,在量子力学的物理特性刚刚被实验证实的时候,科学界就意识到它和“意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量子叠加态实验”,无论多么精密的科学仪器,只要人类去“观察”量子,它就会从一个“叠加状态”转变为“确定态”。

这就使得科学界不得不采用“隔山打牛”的办法,来观察没有意识干扰的量子状态,这也侧面表明了彭罗斯等人“量子意识”的科学性。

彭罗斯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的意识转变为量子态以后,将会聚集在宇宙的某个地方,它们或许会融合成为更大的量子云,不过这个概率是非常小的”。

和彭罗斯持有一样观点的科学家还有很多,比如哈佛大学医学系主任“哈莫洛夫·保尔森”。

他率先发现了人脑中的“微管结构”能够像“量子存储器”一样保存大量“亚原子信息”,而且量子相干特征也在神经元微管中找到很多证据。

这至少表明人类的意识能够与“量子”产生“纠缠关联”。

如果“意识”永存,那是不是代表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永生呢?

其实并不是,根据科学界目前的研究,量子态的物质信息很容易被干扰,它们之间虽然保持“牢不可破”的能量传递,但很快会失去大量的原始信息,只保留基本的“意识形态”。

所以脱离人体的“意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依然保持理智的状态”,而是很快成为没有“人格记忆”的原始量子态。

科学界一般认为,宇宙中并不存在“消失的事物”,所谓“物质不灭”就是这个道理。

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是在彼此的转换过程中“相互取代”。

彭罗斯认为,宇宙中看起来消失的物质它的质量和能量将会以“量子状态”重新转换为其他事物。

人类的意识看起来“没有重量”,但依然保持基本粒子的能量特性,所以它是不会消失的,除非我们的宇宙还有一个我们未知的时空,专门用来存储宇宙消失的“质量和能量”。

意识是量子态的观点目前没有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

毕竟量子力学作为一门“神奇”的科学,以目前我们的技术手段还无法验证这些理论。

不过科学家大多认同物质世界可以被意识“影响”这一看法。

我国量子力学奠基人潘建伟院士就曾表示,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意识可以“影响”世界,奋斗可以改变结果。

因为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质单元“量子”是不能确定的,经典物理学阐述的“宿命论”是站不住脚的。

无论以后科学界对这个理论有什么样的新发现,它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通过它我们能够看到曾经一直认为是“玄学”的理论,其实在科学上是可以成立的,许多现象我们当前的科学解释不了,或者说“一知半解”,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会慢慢揭开它们的真实面目,量子力学是如此,意识和量子的关系也是如此。

举报/反馈

奇观宇宙

6.1万获赞 6362粉丝
奇观宇宙,坚持为您讲述有趣的科普知识!
科学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