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陕西自贸试验区 供图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便肩负着构建内陆改革新高地、向西开放最前沿的使命。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运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方面需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对此,陕西自贸试验区各功能区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优势,以创新政策措施促进经贸领域合作发展。如在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中,西安市共有7个典型案例被编入其中。在跨境贸易指标方面,《西咸新区推行“互联网+进口快件”监管模式》入选,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这一“空港”枢纽优势,西咸新区联合机场海关围绕进口快件业务开展监管模式创新,通过通关前端核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分类监管,全面提升通关监管效能。
放眼陕西自贸试验区各功能区,就是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放大着自身的发展优势。
空港双创产业园 供图 空港新城管委会
包括了沣东新城功能区、空港新城功能区、秦汉新城功能区、能源金融贸易区功能区的西咸新区,其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咸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中表明,通过未来五年的改革试验,基本建成具有国际水准、服务体系健全、宜居环境舒适、法治化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显著的自贸试验区。
围绕《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空港新城功能区通过整合放大“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的叠加优势,推动临空高端服务业、临空先进制造业、航空枢纽保障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推进航空枢纽建设国际化、贸易通关便利化、营商环境品质化、创新突破集成化,打造临空型自贸试验区典范和内陆开放高地。
位于空港新城的自贸大都汇 供图 空港新城管委会
2021年以来,空港新城功能区围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秦创原科技创新”的“双新驱动”总体定位,已累计形成改革创新案例44项,其中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618%,新增企业同比增长93.67%;新开东京、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等国际货运航线,新增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图第五航权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累计39.56万吨,总量跃升全国机场第9位。
眼下,作为陕西省民航发展 “头号工程”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速推进,项目建成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成为拥有2个航站区、4座航站楼、4条跑道,年保障旅客8300万人次、货邮100万吨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根据《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咸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强化贸易通道建设方面,谋划建设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打造空陆、空铁联程联运的航空生态服务圈,构建以西安咸阳机场为中心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等等,这些规划都为空港新城功能区在制度创新、平台强化、产业突破等方面提供了跃升空间,新一轮的发展红利正在发展中释放。
沣东自贸新天地 供图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自贸试验区的永恒主题。今年是RCEP协定正式生效之年,陕西自贸试验区也将迎来5岁生日,包括空港新城功能区在内的各功能区组成的“自贸尖兵”,以“改革不是闯红灯,而是创造新的信号系统”为理念,进行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用丝路自贸、科创自贸、农业自贸和会展自贸“四个自贸”的打造,实现优环境、聚要素、增动能、促产业的目标,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自贸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