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我们睡觉时会产生思想、图像和感受,体验着一种特殊的虚拟现实场景……梦境是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但是梦境如何发生的呢?目前,研究人员展开深入分析,让人们能更接近理解大脑处于睡眠状态下都经历了什么。

  当人们醒来时,还会记得自己做的梦境吗?你能完全记清梦境吗?究竟这种记忆有多可靠?

  梦境是科学家所选择最不切合实际的研究主题之一,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但其本质上是主观意识,无法从客观事物的角度进行完全分享。我们如何才能从总体上理解梦境,而不仅仅是清醒时模糊、不可信的记忆呢?我们如何科学地研究它们并回答这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做梦?

  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在试图解释梦境是如何产生的,很长一段时间,一些解释根植于人类身体之外的精神存在,梦境被理解为来自神灵的信息,或者是与过世亲人进行交流,将梦境作为大脑活动的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著名的梦境理论指出梦境是人类潜意识愿望的虚拟实现,梦境满足了人们白天感兴趣而未实现的愿望,梦境是人们关于愿望的简单而毫不掩饰的虚拟实现。

  弗洛伊德创立了心理分析学派,然而,当时他的心理分析方法经常被其他专家认为是不科学的。但很有可能弗洛伊德实际上是想以科学的方式研究大脑是如何产生梦境的,他仅是没有相应的工具来做这件事情。当时弗洛伊德作为维也纳大学的一位年轻研究员,花了数年时间研究七鳃鳗和鳗鱼的神经系统,并且发表了几篇科学论文。同时,弗洛伊德还研究了人类神经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神经组织样本,但是显微镜对于研究人们做梦的大脑毫无用处。

  弗洛伊德明白要想真正研究做梦,必须知道大脑中发生了什么,就当时的科学技术,他无法做到,当时并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和相应的技术用于研究分析大脑,因此弗洛伊德放弃了关于大脑的深入研究,转而专注于人类心理学,当然这是大胆的举措,但显然是不够的。

  霍布森对睡眠和做梦的大脑机制进行了60年研究,直到他88岁去世,多亏德国上世纪20年代的一项发明,实现了弗洛伊德未做到的事情。

  汉斯·伯杰(Hans Berger)是一位对心理活动特别感兴趣的精神病学家,他想找出大脑活动和心理活动之间的关联,这让他想到了一种记录脑电活动的方法。在实验中,他将银电极插入头皮之下,然后将电极放置在患者头部表面,就像现今我们进行的脑电波测试,他的分析记录揭示了脑电活动的模式,并能将脑电活动“翻译转录”在纸上,转录图像看起来像波浪,他们将其称为“脑电图(EEGs)”。

  科学家和医生开始使用脑电图来记录人们在不同活动时脑电波模式的差异,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尤金·阿瑟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在分析梦境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当时,科学界认为睡眠是大脑关闭和休息一段时间,与此相符的是,脑电图记录显示出慢波,表明大脑皮层活动水平较低,看似未发现什么变化,也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但是阿瑟林斯基的导师纳撒尼尔·克莱特曼(Nathaniel Kleitman)却提出了不同观点,他告诉阿瑟林斯基一定要更加专注于睡眠研究分析。

  在一个夜晚,阿瑟林斯基决定进行一项特殊实验——将自己8岁儿子与一台脑电图机建立连接,将电极连接在儿子头骨和眼睛周围的皮肤上,当儿子睡觉时,阿瑟林斯基观察脑电图机产生的大脑模式,起初他看到的是自己期待的缓慢波浪,这是一种睡眠迹象,但有一次,他注意跟踪儿子眼球运动的指针——用于记录大脑活动的指针,竟然来回摆动,记录了不稳定眼球运动和更快的脑电波。此时,他离开脑电图机去观察儿子是否苏醒过来,起初他认为儿子可能醒来正在四处张望,但结果发现儿子仍处于睡眠状态。

  之后阿瑟林斯基在其他睡眠研究对象也观察到同样的大脑活动,其特点是快速眼球运动,并被称为“快速眼球运动”或者“快速眼动睡眠”。此时,他意识到睡眠者在夜间可能会经历多个阶段的快速眼动睡眠,最重要的是,当人们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被唤醒时,他们更有可能回忆起生动的梦境,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1973年《心理学年度评论》发表一篇关于睡眠的评论文章,该文章指出,很明显睡眠至少有两个不同阶段:一是被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慢波睡眠;二是快速眼动睡眠,该状态下大脑更为活跃。

  随着睡眠状态现象学相关数据不断完善,越来越清楚的证据表明,睡眠不仅仅是一种人类休息状态,在连续警惕性最低点处忽高忽低,同时,睡眠似乎是一种极其复杂、不断变化、但又循环的精神心理模式。

  请大家记住这一点,我们将重新回到睡眠概念,尤其是做梦,它与我们清醒时的意识状态并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基于脑电图绘制结果,我们可以洞察到睡眠状态下的大脑是一个活跃器官,而不仅仅是一个休息中的器官,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以忽略我们不可靠的记忆内容,真正研究梦境现象。现在科学家可以监测睡眠状态中的大脑,他们知道某人在睡眠中什么时候可能做梦,当前研究人员对睡眠状态的深入研究,或将改变人们的传统认知,脑电图的出现开启了20世纪下半叶梦境研究领域的探索,所以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使我们进入睡眠研究的新时代,跨入后弗洛伊德时代的梦境研究,所以这一切都是为了寻找某人做梦的生物迹象。

  40多年以来,睡眠实验室一直是研究做梦的主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艾伦·霍布森(Allan Hobson)就开始进行关于梦境的大脑研究工作,他曾指出,当时我们有一间病房,这是我们的目标实验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身体与电极建立连接,电极穿过墙壁,我们就坐在隔离房间里,记录着患者脑电波状况,当受调者进入快速眼动或者其他我们感兴趣的阶段时,我们就会唤醒受调者,并试图弄清楚他们在快速眼动阶段中发生了什么。

  当他们唤醒受调者时,要求他们做一份“梦境报告”,梦境报告并非新鲜事物,从弗洛伊德时代开始,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就一直要求患者讲述自己的梦境,但是这些早期报告可能是在真实梦境发生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后才做出,通常情况下,患者只讲述自己最难忘的梦境,或者可能是被提问者引向特定的回忆,霍布森希望梦境报告更科学化一些。

  霍布森说:“我逐渐意识到,我们对梦境的研究真正需要的是对主观活动进行更量化处理,这就是为什么我研发了这种评分系统。”霍布森的评分系统是一种记录和量化人类梦境内容的方法,包括统计出现在梦境中的人物、地点、情节连续性等。

  他指出,我认为人们必须意识到梦境的真实意义,事实上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做到,我们研究梦境是为了创造一种学科,而不是探讨一种思辨心理学。

  梦境内容分析表明,尽管梦境似乎是非常奇特的,主要是主观意识为主,例如:受调者所熟知的事物特征,他们熟悉的地点,清醒时执行的日常活动,以及脑海中浮现的构想。所以,网球运动员可能会梦到自己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打网球,而滑雪爱好者则可能不会梦到打网球,但很有可能梦到自己在练习雪道下坡转弯。这些发现听起来似乎不会有突破性,但在20世纪60-70年代,每一项类似的发现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当时人们对梦境知之甚少。

  到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对人类梦境有了较好的理解认知,但是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梦境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然而,1978年一篇关于睡眠和梦境的综述报告试图揭晓这个问题,该报告的标题是《关于梦境的下半场》,作者是罗莎琳德·卡特赖特(Rosalind Cartwright),她是从事梦境研究领域的女性之一,经常被人们称为“梦境女王”。她的正式身份是一位心理学家,在1978年发表的这篇研究报告中,罗莎琳德文中开头就感叹尽管当前具备研究梦境的仪器工具,但人们对梦境的理解仍不充分。

  梦境作为认知行为的一部分,其意义和功能、以及与其他类型睡眠和清醒认知活动的关系,梦境在人们更普遍地理解人类行为方面的作用,都明显滞后于其他认知行为。

  梦境之所以被认为是未解谜团,是因为它的形成理论及功能作用很难被验证,一个引起罗莎琳德注意的理论是梦境可以帮助我们“同化焦虑”,研究人员已在该领域做了大量研究,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证据都不是强有力、令人信服的,但都为这样一种假设提供了支持,即当正常人的梦境较为完整时,之前引发情绪的清醒状态会更直接地面对、更冷静地处置……

  罗莎琳德对此非常感兴趣,并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该理论,她找到了29位离婚女性,并在睡眠实验室对她们进行6个夜晚的跟踪分析,这些女性受调者被分为两组——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并与一组婚姻幸福的女性进行比较,1984年,她在《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了该研究发现:与其他两组受调者相比,那些没有严重情绪困扰的离婚女性的做梦时间更长,总之,做梦可以作为一种夜间治疗方案,也是一种旨在帮助我们处理困难情绪的夜晚疗法。

  近期的一些研究对大脑中的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及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察大脑哪些区域在睡眠不同阶段最为活跃,从而使睡眠梦境观点得到了更新。2014年,一篇标题为《睡眠在情绪大脑功能中的作用》的综述报告总结了一些研究结果,具体如下:神经成像研究表明,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与情绪相关的区域活动会显著增加……这些脑功能活动的变化与神经化学的显著改变处于平行支配状态,也许最显著的是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会大幅下降。

  去甲肾上腺素是影响人体“战或逃”机制的化学物质之一,它让我们产生警觉、不安,甚至焦虑感,同时,它为我们的行动做好准备工作,去甲肾上腺素指数失衡通常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严重抑郁有关。

  快速眼动睡眠可能具有去甲肾上腺素“管家功能”,它可以减少并恢复每天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至平均水平,从而达到最佳清醒状态。

  如果我们没有获得充足的快速眼动睡眠(该状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很常见,他们时常担心睡眠时出现闪回现象),那么人体去甲肾上腺素就无法恢复正常,我们可能会在一种高度警觉、不安的状态下醒来。

  这是关于快速眼动睡眠的有趣发现,但很难确切地知晓梦境的作用及意义,因为尽管我们能记录某人出现多少次快速眼动睡眠,或者检测出他们的去甲肾上腺素指数,但我们仍不能确定他们夜晚有多少时间处于梦境之中。

  关于人类为什么做梦的另一个理论是——梦境帮助我们巩固记忆,这就是美国傅尔曼大学艾琳·瓦姆斯利(Erin Wamsley)研究出来的。

  艾琳说:“我们知道当动物以及人类进入睡眠状态时,会对近期某些生活体验产生相应的大脑活动模式,随后在睡眠状态的大脑中被重新激活或者重现,例如:在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当一只老鼠穿过路径时,就像在迷宫中四处乱窜,研究人员可以用一系列脑细胞放电描述它们在迷宫中的活动,分别被标记为:细胞5、细胞6、细胞8、细胞7,当它进入睡眠时,我们将观察到还是这些脑细胞处于放电状态,但这些脑细胞以一种快速、压缩时间的方式‘回放’。我们还没有在人类身体上发现这种情况,但当人类在清醒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时,可以测量到该任务中发生的大脑活动模式,并看到在学习任务中发生的大脑活动模式也在人类睡眠时再次出现。”

  同时,我们也知道自己会梦到近期的一些生活体验和经历,这是之前研究报告发现的情况之一。(叶倾城)

举报/反馈

新浪科技

1091万获赞 36.8万粉丝
最有影响力的TMT产业及数码产品服务平台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