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林富
幼儿园孩子的家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早上叫孩子起床上幼儿园,孩子拖拖拉拉不想起,好不容易起来了,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又哭闹着不肯出门去幼儿园。
家长这时会比较焦急,一方面心疼孩子,另一方面自己又急着去上班,孩子磨磨蹭蹭不想去上学,家长难免就要发脾气,逼孩子赶紧出门。
家长要怎么做才是明智的呢?
1、家长尽量冷静,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
此时家长不要乱,要保持平静。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逼孩子去上学,孩子内心充满了委屈、不满、甚至恐惧,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非常不好,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拧巴甚至古怪。
家长要做得首先是和孩子沟通:“告诉妈妈,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
2、家长要找出孩子不愿去幼儿园的确切原因。
3到6岁的孩子渴望和同龄人玩耍,渴望在集体中得到认可。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不想去幼儿园,肯定是有原因的。
比如我女儿,有一次她说啥也不想去幼儿园,我对女儿说:“你告诉妈妈,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呢?”
女儿一开始不愿说,我耐心地引导,后来她告诉我,是班里一个男生“打她”。
我对女儿说:“你先和妈妈一起去上学,我到了幼儿园会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告诉那个男生,以后不许欺负你和打你,好吗?”
女儿一听我能给她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背上书包和我出门了。
当然,就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的事,我和老师也做了沟通,很好地给女儿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小区的梅梅幼儿园上大班,前段时间梅梅妈妈告诉我,孩子已经3天不去幼儿园上学了,每天早上都闹着不起床,不去幼儿园。
我对梅梅妈妈说,你要和孩子沟通,问明白孩子为什么不去幼儿园。
梅梅妈妈说,我问了,孩子就是不说原因。
有一天梅梅来我家找我女儿玩,我问梅梅:“宝贝,听妈妈说你好几天不去幼儿园上学了,能告诉阿姨为什么吗?”
梅梅边玩玩具边告诉我:“学校老师教的东西我学不会,到家了我妈就骂我。”
我一下就明白了,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上大班时会适当教孩子一些幼小衔接的知识,以免孩子上了小学太突兀,其实就是让孩子先熟悉一下简单的加减乘除之类的运算,估计是梅梅妈妈太当回事了,回家后考察梅梅的掌握情况,做法太严厉了些。
我把情况向梅梅妈反馈了一下,并且叮嘱梅梅妈不要再这样太严厉地对待孩子了。
梅梅妈第二天就打电话告诉我,梅梅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因为梅梅妈告诉女儿,只要你跟着老师好好学,态度好就行,至于能不能学会并不重要,我们就是先熟悉一下大概知识而已,慢慢来,咱们不着急,关键是态度要好,用心跟着老师学了就是好孩子。
梅梅听妈妈这样一说,心里的包袱就卸下来了,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上学了。
所以,当孩子出现早上闹着不去幼儿园的情况,家长一定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而是要彻底了解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原因,再想办法帮孩子解决。
3、如果孩子只是闹情绪不想去幼儿园,家长要给孩子定规则。
有些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就是单纯觉得幼儿园不如在家里自由。
就像我们大人平时上班一样,周末在家休息会觉得很惬意,周一要上班了, 多多少少有点抵触情绪。
如果家长发现每天下午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时孩子表现得很正常,甚至还是开开心心的样子,到了第二天早上却又闹着在家休息,孩子多半就是这种情况。这类孩子在幼儿园也能玩得很好,但只是单纯觉得还是在家里更好,就偶尔耍赖不想去幼儿园。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一方面不能逼迫孩子必须马上穿好衣服入园,也不能纵容孩子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习惯。
家长要怎么做呢?
首先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要有条件。
比如我是这样做的,我会对女儿说:“妈妈知道你今天有点累了,你今天可以破例在家休息一天,代价就是这一天我都要陪你,不能工作,因为今天妈妈不能工作,就没有收入,所以今天妈妈不能给你买零食,也不能带你去游乐场玩。”
这时女儿就会低下头,小脑瓜在思考。
然后我就会继续说:“今天妈妈答应你在家休息一天,但你明天必须正常去幼儿园上学,可以吗?”
女儿这时就会承诺我,明天她会正常去幼儿园。
然后我还会对她说:“这个周末我也不能再陪你出去玩了,因为今天妈妈不能工作,收入就少了很多,周末的时候我要加班,把落下的工作时间补上。”
这时孩子就会意识到,因为她无端不去上幼儿园,给自己造成了周末不能让妈妈带着出去玩的遗憾。
这样等她下次再想耍赖不去幼儿园,她就会想到,这样做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样几次下来,孩子就会遵守基本的规则,那就是如果没事,是要正常去幼儿园上学的。
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奖励。比如周一到周五孩子表现好,能每天按时去幼儿园上学,周末家长就带孩子出去玩一天,这样也有利于孩子形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但家长绝对不能任由孩子养成无缘无故地不去幼儿园的习惯。3到6岁正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如果现在孩子毫无规则意识,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一个干什么事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靠谱”的人,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多用心思和巧劲,不逼迫孩子,也不放任孩子,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问题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岁前的孩子心智发育得还不成熟,可塑性非常强,这就需要家长更要用心对待孩子,摒弃简单粗暴不动脑的教育方式,而是多用巧劲和心思,把孩子培养成为心理和身体同样健康、优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