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七大技巧:澄清、镜射、判断抽离、解析、静默、面质、具体化
澄清
是引导来访者把模糊不清的讯息,或不甚清楚的陈述,作更详细的解说,使之转化为清楚、具体、深入的讯息。同时,澄清也包括咨询师因应来访者的需要而加以解说咨询师表达的讯息。(之前讲的求证,包含在澄清这个概念中。萨提亚的家庭治疗咨询对话中有很多澄清技术的运用。)
来访者:我没法跟他继续下去了,他一直在伤害我。
咨询师:你说他一直在伤害你,能具体说说吗?(具体化)
来访者:他总是说上班忙,我给他打电话,每次说不到几句就挂了。我过生日的时候,他说好要陪我出门旅游的,结果他又临时出差,答应我的事情也不办到。还有每次给我爸妈买的东西也没有给他爸妈买的好,我觉得他一点都不重视我。
咨询师:嗯,我们一件一件的来看你所说的事情。第一事:是不是说你在他上班的时间给他打电话(澄清),他没说几句就挂了,让你觉得他不重视你。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那他下班的时间也会这样么?(澄清)
来访者:那倒也还好。
咨询师:那为什么你觉得他上班时间跟你通话的时间短你就觉得是他不重视你呢?
来访者:就算在忙,难道就不能跟我多说几句,我是她女朋友啊!
咨询师:哦,你的意思是说,你希望他把你摆在比工作更重要的位置上?(澄清)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我们再来看,答应陪你出门旅游过生日,但是临时出差了,你说他说话不算数,出差这件事应该不是他个人能决定的吧?(澄清)
来访者:说是这么说,但是我觉得他重视我的话,可以跟领导请假啊!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否是说,他要做出一些牺牲,比如跟领导请假给你过生日,去满足你的需要,你才会觉得被重视。(澄清)
来访者:是啊,我就是这么认为的,爱就是需要牺牲的。
咨询师:嗯。那么,你说他给你爸妈买的东西没有给他爸妈的东西买的好,是怎么回事呢?(具体化)
来访者:过年的时候,他给他爸妈买了一对磁疗枕,给我爸妈买的是按摩仪,我希望他一视同仁,给我爸妈也买磁疗枕,但是他说什么买一样不好。
咨询师:他说“买一样不好”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具体化)
来访者:我猜,大概是因为按摩仪比磁疗枕便宜几十块钱吧,你说他是不是不重视我?
咨询师:你猜?哦,也就是说你也并不清楚他心里实际的意思是什么。(澄清)
来访者:呃……这么说也是的。
咨询师:你希望对双方父母一视同仁,而他觉得买一样的不太好,至于他所说的“不太好”,你并不了解他要表达的具体是什么,这样说,实际上是你俩在给你爸妈买礼物的事情上意见不一致(澄清),正好按摩仪比磁疗枕又便宜几十块钱,所以,你就认为是他不重视你,所以才给你爸妈买按摩仪,是么?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那除了以上这些事情,其他的时候他对你怎么样。
来访者:仔细想想呢,除了这些事情,他平时对我还是不错的,每天接我下班,送我回家,给我做饭,还帮我补习夜大上课的内容。周末也会去我家帮我爸妈做点家务事,逗老人开心。
咨询师:既然这样,但你又说他不重视你?听起来怪怪的?(面质)
来访者:唉!虽然他对我是不错,但是我每次很需要他的时候他都在忙他的事情。
咨询师:哦,是这样,也就是说,你开始所说的“他伤害你”,其实指的是,在有些你特别需要他的时候但是正好他没有满足你,让你感到了不被重视,感到受伤害,而并不是他要故意来伤害你,是这样么?(澄清)
来访者:是这样的。
总结:澄清的目的在于真实的了解来访者的陈述内容,并且使得来访者发现自己陈述中的判断内容或者情绪化的认知,也许并不是他所了解的真实情况。
个人体会:帮助来访者放下判断的前提,是咨询师首先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判断,才能听到来访者陈述中模糊不清的讯息,引导来访者去澄清自己陈述的事件或者感受。
二、 镜射
咨询师要对来访者说话中的情绪做积极的言语或者肢体语言的回应,达到一致化。就好像一个人在照镜子时,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在镜子里面反射出来。
来访者:我恨我妈妈,总是把她的想法强加给我。
咨询师(语言镜射):哦,你感到很委屈,希望妈妈能尊重你。
咨询师(体语镜射):面露伤感。 我没有一天不想念我去世的父亲,我真后悔以前没有对他好点。(低头抽泣)
咨询师(语言镜射):唉!你真的很舍不得他离开,你多么希望在他活着的时候能让他更开心一些。
咨询师(体语镜射):沉默片刻,面露伤感。
总结:镜射技巧是同理来访者的一种技巧,让来访者感受到被充分的理解、接纳。
个人体会:如果一个来访者与自己的内在比较隔离,那么,情感的表达会不太直接或者外露,甚至在表达情感的时候言行会不一致,这个时候咨询师能准确的运用镜射技巧,有助于来访者看到自己内在的情感,有所触动,慢慢的在咨询师的影响下学会觉察内心情感,以及准确的表达出来。
三、 判断抽离
咨询师在谈话中,放下自己的惯性模式,不去判断来访者话语里的意思,通过引导,让来访者逐渐认识并改变自己的非理性思维。
1、来访者(非理性思维):我恨我妈妈,总是把她的想法强加给我。
咨询师(判断显现):你怎么能恨你妈妈呢,说到底他是你妈妈呀。
咨询师(判断抽离):你觉得你妈妈一直不尊重你。
2、来访者:(非理性思维):我觉得我老公已经不爱我了。
咨询师(判断显现):怎么会呢,他不爱你的话不早就和你离婚了么?
咨询师(判断抽离):你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你有些怀疑他是不是不爱你了。
总结:判断抽离在倾听和同理过程中经常使用,使来访者从咨询师这面镜子里,能够看到自己的很多思维都是非理性的,是自己判断的判断而不是事实,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感受到咨询师对自己的充分理解。
个人体会:咨询师放下自己的判断去感受来访者,才能真正听到来访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咨询师对凡事不判断的态度会逐渐影响来访者的思维模式,让来访者学会探索真相,而不至于总是陷入到自己的猜测当中,沉溺于并非事实带来的负面情绪当中。
四、 解析
解释分析。解析是为了让来访者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执着于表面的一些行为而妄下判断,看不到真实的状态。解析的基础是洞察力,洞察力和同理心、倾听能力、沟通力、觉察力一样,是咨询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1、 来访者:我老公天天就只知道上健身房,想要他多陪我一会他都不干,他现在的注意力完全不在我身上,真烦!
咨询师:你看到老公天天把时间花在健身上,你想要他多陪陪你,但是他不愿意,你觉得他没有关注到你(重述),你担心他是不是不爱你了?
来访者:是的,我是有点担心。
咨询师:如果老公整天忙着自己的事情,而不陪你,确实是让人挺担心的。(同理)
来访者:是的,我现在已经忍受不了了,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半年了。
咨询师:已经持续了半年(重述),看来这么长时间你都在忍耐着,现在你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澄清)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么?(开始引导来访者深入探索问题)
来访者:我也不知道,但是最近这半年,我们的夫妻生活很少,几乎一个月都难得有一次,不知道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
咨询师:哦,是这样,你们夫妻讨论过这个问题么?
来访者:讨论过的,我认为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咨询师:那你老公怎么想呢?
来访者:他很自责,觉得是自己的身体不好。
咨询师:哦,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好。那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他正是因为重视你们的感情,才这么努力的去健身,因为他想要把身体调理好,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而你只看到他每天不陪你,自己去健身。(解析)
来访者:我明白了,是这样的,我不仅没有支持他,还一直责怪他。
总结:解析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判断,解析需要充分了解事实,咨询师可以大胆设想,然后再一步步的了解事实,作出分析。
个人体会:充分的了解事实的前提是充分的同理,同理不够,来访者会因为防御而使得咨询师无法收集到足够的真实的信息,继而无法准确的分析。咨询师要善于提问,因为很多时候,来访者并不能意识到哪些信息对咨询是有帮助的,因此,咨询师要善于挖掘信息,同时必须要能敏锐的意识到一些看似不相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各种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分析。
五、 静默
又叫沉默,指的是咨询师在咨询中给来访者一个情感独处或者认知反省的机会。在具体操作上,停顿5秒以上就算是沉默。
1、来访者:唉!说来话长,我要怎么跟你说呢?
咨询师:面带微笑身体向前倾,沉默数秒……(沉默及体语传递的信息是“我在耐心的等着你开始诉说,我会很专心的倾听你。”当看到来访者沉思或者准备整理思路时,咨询师要注意沉默以给对方时间准备接下来的陈述,不要着急的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打断对方的思路。)(有的咨询师一感觉到沉默就会有些不安,担心冷场就着急说话,这个要去自我觉察)
2、来访者:她怎么对我,我才不在乎呢,就当没这个朋友!(冷笑)
咨询师:你真的不在乎她么?奇怪,当你这么说的时候,我怎么突然感觉到一阵难过。
来访者:……(不说话了)
咨询师:……(沉默数秒,有些伤感的注视着来访者。)
来访者:脸上的神情开始变得有点伤感。(给来访者一点时间使他感受自己真实的情感)(如果咨询师不适时沉默,而是继续话题,会使得来访者忽略掉这个情绪。)(来访者虽然脸上带着冷笑,但是作为镜子的咨询师却要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真实的情感,因此,咨询师表达了内心感受到的难过,以及面带着伤感的表情,镜子照到了来访者的内心。)
3、来访者:他确实给了我很多帮助,不仅帮我安排工作,还给我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想我是爱他的。
咨询师:你想你是爱他的?你确定?
来访者:……(沉默数秒)
咨询师:……(沉默数秒,有些迷惑的看着来访者)
来访者:也许吧,我不知道,我不能确定是否真的爱他。
总结:静默的同时需要肢体语言的辅助,比如点头、眼神的注视、表情的变化,不然沉默的含义会不清晰。如果来访者有对抗型沉默,咨询师要特别注意沉默的分寸,长时间的沉默容易造成双方的挫折感,也容易让来访者误会你的同感意图。
个人体会:静默也是一种非语言的感觉传递。适时的沉默能起到良好的同理效果,让来访者觉得那一刻的沉默正是他需要的,你能够如此的了解他的心意,给他一个独处的空间,他和你的情感连接会更紧密。
六、 面质
是指咨询师当面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情感、观念、行为的矛盾,促使其面对或正视这些矛盾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面质的目的并不在于“指出错误”、否定贬低来访者,而是咨询师这面镜子在真实的“反射矛盾”。 “反射矛盾”的重心也不是在于纠正错误,而是启发和激励来访者,让来访者和咨询师能一起就事论事,客观的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最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
面质的基础: 良好信任关系,充分的同理。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很多来访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或失败,在谈及自身的问题时显得躲躲闪闪,不肯正视自己的问题。因此,在良好信任关系和充分的同理的基础上进行面质,才会让来访者感觉到是在尊重的基础上探讨问题,而不是感觉到被攻击。
2、 要有事实根据,事件必须明确具体。
面质之前,如果不充分把握各种信息,做到有的放矢,来访者会觉得咨询师是不是小题大做、有找茬的嫌疑,这样会影响咨询关系。在使用面质技术时,咨询师要明确具体的指出来访者语言与非语言信息、前后看法差异或者矛盾之处,使来访者心服口服。
3、 以尝试、试探的态度进行面质,避免辩解
以尝试、试探的态度进行面质的目的,是为了让来访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进行辩解。比如“不知道我感觉的对不对,你好像把责任都推给了他,在这件事里面你自己是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呢?”用这种语气去面质,比“我认为在这件事里面你也要承担责任”这种语言要委婉得多,使来访者更容易接受,进而反思自己。
4、 面质不宜一步到位,应循序渐进地进行
发现来访者存在的矛盾或者误区之后,不要马上指出来,马上指出来会让来访者产生防御,甚至感觉咨询师的观点好像是强加给他的,会让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要先同理他的感受,然后引导他自己一步步的看到这些矛盾。
案例
来访者:今天我爸爸居然跟我说有人想要买我们家在xx处的一家商铺,之前他明明说把这家商铺给我当做以后的嫁妆的,真是的!
咨询师:哦,你爸爸对你说有人想要买你们家的商铺。(重述)你听了很生气。(澄清感受)
来访者:是啊,气死我了,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总是骗人,眼里就只有钱!
咨询师:是的,说好的事情又反悔,尤其是又涉及到他给你的婚礼嫁妆,这么重要的事情,发生变动,确实让人感到很生气!(同理)。
来访者:是啊,我结婚这么大的事情,爸爸能给我嫁妆说明他心里还有我,可是现在呢,他又钻到钱眼里去了。
咨询师:他给你嫁妆能让你感受到被他重视,现在他的反悔让你怀疑他是不是不重视你,而更重视钱。(澄清)
来访者:是的,在我小时候他总是给我这样的感觉。
咨询师:也就是说,当你听到他说有人想要买你们的商铺时,引起了你小时候的这种不愉快的感受,是吗?(澄清。是爸爸说“有人想要买商铺”这句话,引起了来访者童年不愉快的感受,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让来访者感到不愉快,来访者把自己的想象当成了现实。所以,咨询师给予澄清,使来访者看到真实的情况。)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因此,你就判断这次他肯定又为了钱而不重视你。(让来访者看到烦恼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引起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来访者:是这样的。
咨询师:那你有问过他别人想买,他想卖么?(引导来访者观察事实)
来访者:这个倒没有。
咨询师:或者你有没有问过,如果是他想卖的话,卖了以后的钱是否也作为你的嫁妆呢?(引导来访者观察事实)
来访者:这个我倒没有想到呢。我一心想的都是他又会像小时候那样骗我。
咨询师:也就是说,你所烦恼的事情都是没有经过求证的。(面质完成)
来访者:唉!是的,我又掉进了自己的惯性思维模式当中,容易为自己想象的事实而烦恼。(来访者有所领悟)
总结:如果一开始就告诉来访者“你所烦恼的事情都是没有经过求证的”,她可能会因为带着情绪,而接受不了这个观点,而经过充分的同理之后,来访者的情绪得到了疏导和接纳,能够比较理性的思考和观察时,再引导她一步步的去看到自己的矛盾所在,面质效果就会非常好,同时,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一步步的去观察事实,避免陷入自己的惯性思维模式中。
个人体会:在咨询时,来访者可能会回避咨询师的面质,因为不愿意面对问题,这是自然的,咨询师不需要在当时与来访者进行辩解,而是继续认真的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寻找下一次面质的机会。
七、 具体化
是指咨询师要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不断要求他具体的描述。谈论其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感受。比如:针对来访者的叙述,咨询师问“你可否具体说一说?”或者“你可否举个例子”之类的问题帮助来访者理清思路。咨询师不要对来访者的话做是非判断,比如“你怎么可以那么想呢”或“你想的太多了”之类的话,而是要运用具体化技术,帮助来访者从自己放下自己的判断、透过自己的情绪,理性的看待问题,发现真相。
个人体会: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感受是非常不同的,在来访者描述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去问他个人对这件事或者这个人的感受和理解,而不是根据他所说的一个定义,按照咨询师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其意义,这样会造成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