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4 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

考点 1: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 1859 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考点 2:课程概念

课程概念大致划分成四类:(1)课程即知识;(2)课程即计划;(3)课程即活动;(4)课程即经验

认为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考点 3:课程类型的划分方式

1)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将课程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性课程;

2)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3)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考点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是指那些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2)是指学生获得的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幼儿园课程自考重点

考点 5:幼儿园课程

1)强调的是幼儿园教育的整体结构,即通盘考虑各领域内容以何种形式组织起来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各种教育手段如何协调起来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狭义的幼儿园课程则指某一领域的课程;

3)简言之,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 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考点 6:课程四要素关系

1)幼儿园课程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2)课程四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考点 7:课程理念

课程理念指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它是课程编制者和实施者的儿童观和 教育观的反映。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一种课程模式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是否成熟,关键看其是否有清晰的、正确的课程理念。

考点 8:幼儿园课程特质

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3)课程结构的整体 性、综合性;(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是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育途径等基本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相对具体的 的课程计划的过程,而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确立课程理念。

考点 10: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1)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2)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实施途径。

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

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

3)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明确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寻找每个幼儿的优点与待发展之

处,并据此提供适宜的教育活动方案;幼儿的发展要多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评价要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注意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

课程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 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

课程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园课程发展:评价具有诊断功能,能及时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 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是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运行的指南针

考点 12: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来源

1)对幼儿的研究: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职能是支持、帮助、引导幼儿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 和谐发展;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幼儿园课程更应该关注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而非学科知识的

学术价值。

考点 13:筛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个依据

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对课程目标进行价值筛选的主要依据;(2)学习心理学。

考点 1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3)单元目标;(4)教育 活动目标。

考点 1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构建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常有两种框架结构:

1)五大领域: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

2)布鲁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考点 16: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2)连续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

考点 17: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类型

1)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习课程 之后儿童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因而其特点就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行为目标的叙述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2):儿童将在其中工作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及将要完成的任务,但不指定

儿童将从这些情境、问题或任务中学到什么。

表现性目标比较适合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

其一,表现性目标在一些欣赏活动、艺术创造活动或需要高级认知参与的活动中体现得较多; 其二,表现性目标比较适合表述中长期目标;

其三,表现性目标可以表述情感态度类的目标。

考点 18:幼儿园课程内容

情感态度和基本行为方式。

考点 19:课程内容的范围

1)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2)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

3)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幼儿的基本活动包括生活、交往、学习等几种类型。

考点 20: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生活化原则;(4)兴趣性原则。 要警惕在贯彻目的性原则时出现以下三种目标流失的问题:

第一偏重达成智育目标的内容,而忽视达成其他方面目标的内容;

第二偏重达成语言和科学目标的内容,而忽视达成健康、社会和艺术目标的内容; 第三偏重达成认知和动作技能方面目标的内容,而忽视达成情感态度目标的内容。

考点 21: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顺序和关系,使其有序性、结构性。

幼儿园课程内容有效组织的标准:(1)连续性;(2)顺序性;(3)整合性;(4)平衡性。

考点 2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和方法

1)组织原则: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按逻辑顺序组织指的是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优点在于保持知识本

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知识,计划性较强,教师较易把握,有利于完成预

定的课程目标;缺点是较易忽视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与学习者的生活联系不密切,难以照顾到学 习者的已有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按心理顺序组织指的是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优点在于以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为基点,按经验演进的原则逐步扩大学习范围,因而能够关照儿童的身心发

展规律和个体差异,课程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可以紧紧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缺点在于难以形成系统的经验,教师把握起来有较大难度。

2)组织方法: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时经常采取混合法。

考点 23: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强调按照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组织课程内容;

2)在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品质培养等方面作用非常显著。经验课程强调幼儿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注重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3)核心课程:强调围绕社会问题组织活动内容。核心课程多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课程。

考点 24: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将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将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途径。

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维持或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与游戏活动相比,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更强。幼儿园教学特指集体教学。

考点 26: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

1)游戏活动;(2)日常生活活动;(3)教学活动;(4)环境创设;(5)家园合作。

考点 27: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

1)按照课程资源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2)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可以分为园内课程资源和园外课程资源;

3)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类: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考点 28: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深度开发本园所拥有的优势课程资源;

2)定向开发本园欠缺的课程资源;

3)做好课程资源的整体规划。

考点 29:幼儿园课程计划

幼儿园课程计划,不仅包括幼儿园课程总体计划,也包括年龄阶段计划、单元计划以及具体活 动计划。从实施范围的角度来看,幼儿园课程计划有总体计划、年龄阶段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 划和具体活动计划五种类型。

1)总体计划;

2)年龄阶段计划:从幼儿年龄的角度出发,分别制订小、中、大班级教育活动计划,又可 以称之为学年计划;

3)教师对一个学期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指导班级一个学期各项工作全面、

有效开展的依据。学期教育计划除了班级日常教育工作安排之外,还包括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方 面的内容;

4)单元计划;

5)具体活动计划。

考点 30:制订幼儿园课程计划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2)统整性原则;(3)衔接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自考重点

考点 31:幼儿园课程实施

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课程计划为依据 而组织幼儿的活动的过程。课程实施的本质是一个课程的再设计过程

考点 32:幼儿园课程实施观

1)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2)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课程计划与幼儿园或班级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

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3)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幼儿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考点 33:教学活动的开展

1)引发幼儿学习的动机;

2)鼓励并支持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交往、探究等进行学习;

3)观察幼儿;

4)有针对性地指导:知识指导;技能指导;学习品质指导。

考点 34:游戏观察的内容

1)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2)幼儿的玩耍情况;(3)师幼互动的情况;(4)幼儿的人际 交往;(5)幼儿的发展情况。

考点 35:游戏中教师进行介入指导的方式

1)平行式介入:指教师在空间上接近被指导幼儿,用该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同或相近 的活动,以通过行动示范引导或暗示幼儿;

2):指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情境,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借助角色

互动机会,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3)垂直式介入:指教师以老师的身份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

考点 36:日常生活活动开展的原则

1)教养并重原则;(2)关注差异原则;(3)轻松温馨原则;(4)相互渗透原则;(5 以非正式指导为主的原则。

考点 37:环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1)参与性;

2)互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进行互动;环境与教育之间具有互动性;

3)适宜性;

4):幼儿园学习环境应成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支架,使幼儿在充满挑战的情境中体验成功的经验,完成并超越其原来的能力和水平;

5)丰富性:指幼儿园学习环境应能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认知经验、情感体验、观点态度 和活动技能等,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考点 38: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关系性原则:幼儿和教师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未来幼儿社会关系和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

2)整体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活动性原则:坚持课程实施的活动性,意味着以下三点: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任务是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

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是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操作、摆弄、探索等,积极地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来理解事物的关系,形成较为抽象的认识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5)针对性原则:教师应针对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系统、全面的相关资料, 科学地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和效益的过程。

考点 4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功能

1)课程诊断;(2)课程比较;(3)成效的判断。

举报/反馈

中公教育

24.3万获赞 22.5万粉丝
公职考试招录信息汇总及备考技巧分享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