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抑郁症是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科院在2021年发布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其中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相当于5个孩子中,就有可能有一人抑郁。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
因为关于抑郁,你了解多少?
有时候,我们以为抑郁跟感冒一样,抑郁只是“心理感冒了”。如果有人说:“我抑郁了”,你是不是会很自然地回答:“想开点就好了”。
这样的安慰不仅显得敷衍,甚至有些残忍。
如果你身边有确诊抑郁症的亲朋好友,如何跟他们聊天,才能起到真正安慰人的效果?这篇文章请一定要认真看完,掌握了,你说的话很有可能帮助到TA!
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疗愈的力量。

聊天之前必须要做的三件事情

面对抑郁症患者,很多人束手无策的是:对方拒绝深入沟通,不知道话题如何进行,如何让对方打开心扉。

所以,在跟抑郁症患者聊天之前,要做的关键一步是:和TA建立好关系。

如果关系没有建立,对方不愿意跟你聊,你说什么都没有用。

只有把关系建立起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爱,他们才会感到安全,才能把心敞开。

在关系建立之后,对方有了开口的意愿后,第二步也非常的重要:先安顿好自己,给对方祝福。让自己的内在能量可以连接到对方,进而影响对方。

只有你自身有足够的能量,并且愿意去祝福和帮助对方,双方的对话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你的内心同样也是负能量满满,聊天只是一种发泄,不仅不能帮到对方,反而会引发TA的悲观情绪,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在对话开始之前,你可以深呼吸,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对方,感受TA的情绪和处境,感谢TA愿意跟你深入沟通。

有了关系的建立和内心能量的加持,你们之间就能好好对话。那么第三步就是:找一个安静的、舒适的区域,面对面地交谈,保证对话不被干扰和打断。

不要轻视这一步。深入的对话沟通,必须是有好的环境,让人放松畅谈,才能慢慢走进对方心里。如果一会儿被他人干扰,一会儿接个电话,这场对话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心不在一起,眼睛没有对视,话题就无法深入,语言也失去了影响力。

有了这三步,我们再来掌握一些聊天的话术:话题从哪里切入,如何引导对方敞开心扉,怎么样才能走进对方的思维核心地带,进而引领对方走出困境。

以下是一些聊天的模拟场景,供大家参考。

你有什么好抑郁的?


如果一个人说出:“我可能抑郁了”,你会怎么回答?

A:你又不是……有什么好抑郁的?
B: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和我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好吗?

很多时候,我们脱口而出的是A,但很明显,我们应该说的是B。

来源:丁香医生
标题:《错把抑郁当成叛逆,我差点失去了女儿》

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C在高中之前一直是学校的尖子生,成绩排名年级前三,获奖无数。有一天,C突然跟父母说:我可能抑郁了。
父母给C的回应是:“你还是个孩子有什么好抑郁的?成绩好,聪明,什么都不缺……”后来C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成绩下滑,还经常逃课。在一次“今天去不去学校”的争吵中,C当着父母的面爬上了窗台。
父母这才意识到,原来孩子是真的得了抑郁症,而且已经独自在黑暗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没有办法坚持下去。
其实,抑郁症患者都会发出很多的求救信号,只是身边的人忽略了。
在他们小心翼翼地说出:“我可能抑郁了”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回应,多点跟对方沟通:“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来跟我说说看。”

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


抑郁症患者经常会有一些口头禅或日常表现,例如:“我不想吃饭”“我觉得很累”“我觉得生活没意思”……你会怎么回应?
A: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睡一觉就没事了)
B:跟我说说你具体哪里不舒服,最近发生了哪些让你不开心的事情吗?
很明显,B是正确答案。当抑郁的人经常跟你表达自己不好的感受时,“会过去的”这种安慰对他们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我们应该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的信号:是什么让TA有这样的感受?TA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我怎么样才能够帮助TA度过这个低迷状态?

有一位母亲,在发现14岁的孩子得了抑郁症后,很震惊,她为了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加入了一个互助群。她发现群里的500 名家长每天都在控诉孩子的“不正常”:不做作业、不出门、不说话、没食欲、不运动、沉迷游戏……

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是:孩子再这样下去,以后怎么办?怎么样让孩子去上学?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怎么办?

其实,失眠、食欲下降、对所有事情失去兴趣……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不可控的,因为他们的生命能量会不由自主地降低。当很多父母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症状时,第一个反应就是:TA是不是装的?还真的不是,这是抑郁症患者的一种疾病的症状反应。

来源:全现在
标题:《特别关注 | 一个14岁重度抑郁症女孩困与退》

那么,当他们说自己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是关心:最近发生了哪些事情是让你开心的?哪些是让你不开心的?

其次是引导:无论对方跟你说了什么,你都要想办法把话题延伸到让TA关心和喜欢的事情上因为抑郁症患者有一个规律,悲伤的时候就会一直沉浸在悲伤情绪里无法自拔,脑子里想到的只能是悲观的事物。

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回忆起开心的事情,感到生活“有点意思”,而不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

我感觉自己真没用

你身边有没有朋友跟你说过这样的话:我感觉自己真没用,做人好失败,什么事也做不好……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安慰TA?

A:还好吧,我觉得你挺好的

B:最近遇到了什么困难吗?你说说看,也许我能帮助你。

有一位17岁的抑郁症患者曾写下这样的日记:

“我太笨了,无论怎么努力成绩都不会好,老师骂我脑子不行,父母怀疑我是不是在假努力……”

“为什么同学们都不喜欢我,是不是因为我长得太丑了?我真讨厌这样的自己……”

抑郁症早期症状之一,是否定自我,厌恶自我,总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安慰和陪伴,更多的是鼓励和引导。他们不容易靠自身的能量摆脱困境,改变思维想法。

例如,当抑郁的人说:“可能没有人会喜欢我”时,你可以这样跟TA沟通:“我和XX都很喜欢你啊,上次我生病了,你帮我买药,XX忘了带笔记本,你也伸出援手,我们都觉得你非常的善良、体贴,怎么会有人不喜欢你呢?”接着,你可以顺着话题跟TA深入沟通这种想法产生的原因:

1.你觉得怎么样的人是更讨人喜欢的?(顺着对方的话从TA身上找到相同的特质)

2.你心目中的偶像是谁?为什么?(没有人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可以通过偶像的励志故事,引导对方把固定性思维变成成长型思维)

3.找一件对方力所能及的、感兴趣的事情,鼓励TA去“做到”,逐渐增强TA的自信心,找到成就感。


我可能需要去看医生

D第一次诊断出抑郁症,是同学陪TA去的医院。在此之前,TA曾经跟父母提过,想去看心理医生。
如果你是D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A:你又没生病,去什么医院?
B:如果这样对你有帮助的话,我陪你一起去,不用担心。
很不幸的是,D的父母说的是:小小年纪看什么心理医生!是不是不想上学了?
直到那天,D拿到了一纸诊断:TA确实是得了抑郁症。
父母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他们以为只不过是孩子为了逃避课业压力说的谎。幸运的是,在确认了这个事实后,父母也在咨询师的建议下,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并且按照孩子的意愿办理了休学手续,以便让孩子更好地配合治疗。
后来,D对心理医生说,自己非常感激这一段时间,虽然病了,错过了很多,但是重新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让她觉得前面的路可以继续走下去。

世界卫生组织的抑郁诊断标准( ICD-10)部分

一般人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都会选择运动、逛街、约朋友谈心等方式,让自己的身心重新激活内在能量,这样很快就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抑郁的人不行,他们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药物治疗。
如果抑郁的人主动提出要去医院或者看医生,千万不要忽略他们的求救信号。我们应该觉得庆幸,至少他们意识到自己“病”了,只要愿意配合治疗,那么离康复也不远了。

结语

说到底,抑郁症只是一种正常的疾病,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要能够给予重视,及时求助专业人士,积极配合咨询和治疗,他们也可以走出阴霾,重新投入生活。
其实,抑郁症患者在诉说自己的悲伤和焦虑时,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导致错过了他们的求助信号。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陪伴、倾听、开导和支持,千万不要再说:“你也太矫情了吧”“多大点事,我以前更难……”“想开点,别钻牛角尖”……这类的安慰话语。
如果一定要安慰,请多说:“我会一直陪着你”“你对我很重要”“明天早上,我们一起跑步去学校”……多鼓励,多陪伴,让TA感觉到你的关怀。

毕竟,对于抑郁的人而言,家庭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尤为重要。如果你身边有亲友正陷在抑郁的状态中,不妨多给予一些关怀吧。

特别提醒:
点击上方 “五维成长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 选择“设为星标★”,就能及时收看最新文章哦!
点亮“在看“,欢迎“转发”,更多分享更多成长
举报/反馈

五维成长

171获赞 144粉丝
一起成就更好的自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