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很多人知道武志红的名字,都是从他对“原生家庭”的分析开始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原生家庭”这个词能在中国火起来,很大程度上也与武志红的推动分不开。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武志红,师从国内资深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作品销量超百万册。现于北上广等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和理解个人、家庭的种种典型现象。
随着心理咨询经验不断增多,武志红对各种心理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也在不断加深。2022年春,武志红将他的最新思考,以及融汇凝结了他上万小时的心理咨询经验,写成一本新书《自我的诞生》。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一个观点——人的大多数痛苦,都源于“自我”尚未形成;而且,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建立起真正的“自我”。
“自我”不等于自私
其形成是心灵发展中的里程碑
在《自我的诞生》中,武志红讲到了一位受访者的例子——林女士觉得自己的婚姻生活非常痛苦,因为她总是感觉自己被丈夫一家人排斥。有一次,丈夫对林女士说,“我们一家人非常亲密”;婆婆则有几次干脆对她说:“你怎么一直没摆正自己的位置?你就是个外人啊!”
林女士的丈夫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是整个大家族的核心人物,婆婆也是整个家族说一不二的权威。林女士观察到,丈夫的弟弟、妹妹和其他家人都在丈夫的公司工作,而且都在想尽办法往自己口袋里捞钱。可是,她不能指出来,否则就会被婆婆一家人攻击,说她在挑事。丈夫也会因此埋怨她,觉得她在破坏自己一家人的团结和感情。林女士多次试图和丈夫沟通,结果发现丈夫其实对公司的情况非常了解,也觉得家人的做法不合理,但他却没法做什么,因为他觉得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账就不能算得太清楚了。
武志红指出,在这个案例中,林女士的丈夫和婆婆都没有形成真正的自我,也没有做到基础的关系的分化。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分化出“我”和“你”,更没有分化出“我”和“我们”、“你”和“你们”,于是将“我”等同于“我们”,将“你”等同于“你们”,一家人的关系全部粘连在一起,完全分不出彼此。林女士的痛苦是因为丈夫没有“自我”,进而将她带进了这种黏稠的家族关系。
既然已经知道“自我缺失”会带来这么多的问题,但是,“自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会把“自我”等同于“自私”,甚至还有人会把“自我”视为洪水猛兽。即使没有这种负面的看法,大多数人对“自我”也是没有什么认知的,他们认知更多的是性格、个性等外在的东西。武志红说,实际上,“自我”的形成是人心灵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活出“自我”需要几个关键词:
感觉、外化、真实
什么是“自我”?武志红说,如果把“自我”这个词理解成“精神生命”,就会直观很多了。一个人一出生,就拥有了肉体生命。但精神生命却不是天然赋予的,而是需要活出来。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强大的精神生命呢?
在书中,武志红提到几点。第一是“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什么?讲讲你的感觉吧。”这是心理咨询师常使用的句式。武志红提到,各种事都要讲感觉,码字需要有文字感,玩音乐需要乐感,画画需要美感,打篮球需要手感,谈恋爱也要找让自己有感觉的人……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感觉是自我的养料。或者说,感觉是精神生命的养料。“如果你想滋养你的精神生命,就必须尊重你的感觉。那些精神生命强大的人,可以理解为是因为一直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断得到滋养,因而强大。”
然后,他又提到讲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外化。外化的对立面,是内耗。一个人会跟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产生深度碰撞,这就是你作为一个精神生命呼吸、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精神生命得到滋养、检验和锤炼,从而真正走向强大。武志红说,关于这一点,山本耀司有个漂亮的表达:“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需要不断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高水准的东西碰撞,然后才能看见自己。”
武志红还特别提到“进入深度关系”。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创造力不是由思维的独特性塑造的,创造力是生命与生命的深度碰撞,进而产生的。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说,幸福不可直接求来,幸福是个副产品,当你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投入地去爱一个人,幸福就会降临。这是同一个道理——幸福,是深度关系的副产品。
深度关系纵然美妙,但武志红也提醒读者得切记,“没有真实,什么都不会有。而且,真实意味着,你要充分活在感觉和体验之中。思维是镜像世界、符号世界,其实是假的,体验才是真的。所以你会发现,如果你做事主要是动脑子,那么不管你有多么聪明,你都容易停留在平庸的水平上。比如说,谈恋爱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热爱,没有激情,只是动脑子,那么,你永远都体会不到恋爱的感觉。”
(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