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里、超市中、政务大厅处,工作人员拿着测温枪,“进门一枪”的忙碌,这是疫情中常见的景象。后疫情时代,面对繁重的健康安检任务,许多地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智能化,让更高效、便捷的智能机器人“站岗”,不用排队不用停留,眨眼间即可测温、通过。
这是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的新基建落地之后的场景之一,在抗击疫情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医院中指引排队分流的智能机器人,还是在后方运送物资、定点消毒的无人车,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员暴露,减少了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这也意味着,以AI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最终要落实到实体应用中。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是当前中国重要的经济战略,智能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将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从而促进经济常态化增长,包括开发智能农业,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智能产业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服务业和文化教育产业智能化等。
人工智能技术促使实体经济升级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实体经济智能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从融合深度来看,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各产业结合,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装备实体经济,应用于实体经济各产业和产品制造的全部环节;同时淘汰传统落后的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和经营模式,实现产业运行各环节的智能化升级,达到产业设备数字化、产业运行智能化、产业结构高端化,促进供给侧结构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提升。从融合广度来看,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拓展到实体经济各领域,实现“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技术拓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推动智能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新兴服务业的集成运用,实现整体经济增长。
以农业为例,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 + 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智能农业就是以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装备和应用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广义农业。智能农业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智能农业设施和新型农用材料的基础上,主要依托物联网平台,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水产和牲畜养殖等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决策和数字化控制,推行农产品定制化生产、工厂化经营和互联网销售,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经济。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手工劳动和半机械劳动方式将得到改善,跨越到智能农业劳动方式,当中国进入智能农业时代,职业农民将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农业机器人将走向田间地头。随着中国智能农业从试点到逐步的推广,必将带来农业劳动力的进一步解放、大批职业农民的涌现、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农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对此,商界也是最敏锐的:依托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海康威视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苏州“田间地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新模式,旨在一方面对农产品种植进行高效的质量监管,另一方面提升种植户的科学种植水平,助力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大华股份也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据悉,农业管理者可运用视频直播系统,提升地方特色产品品牌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业管理者也可通过数字驾驶舱,一图掌握所辖区域的各类农业生产开展情况,辅助农业科学决策。
在智慧农业的养殖层面,华为机器视觉推出一套基于「猪脸识别」助力养猪场智能化的方案,系统提供仪表盘监控、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支持AI识别、AI学习、AI预测、AI决策等等,还通过标准化、程序化,实现全感知监控、机器人巡检和自动/远程控制。
当然人工智能与工业领域的融合市场更是不容忽视:
京山轻机集团董事长李健:提起人工智能,更多人对人脸识别、金融、安防等这些领域的应用比较熟悉,其实工业领域也是一个特别大的应用市场。小鹏汽车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关于汽车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未来空间广阔。在汽车方面的应用,整个的产业链体系和人的构造一样,首先得有眼睛、鼻子、耳朵,自动驾驶汽车上的“眼睛”毋庸置疑是摄像头,雷达有点类似于鼻子,可能比喻不是太恰当,网联是有类似于耳朵,这是自动驾驶最关键的一个基础。实际上很多机器人控制越来越精准了,而汽车最重要的自动驾驶控制就是油门、刹车、转向,这些也是在自动驾驶的产业链里面非常关键的。
商贸、建筑、防疫……“智慧经济”无处不在
除了智慧农业,实体经济的其他门类,又是如何从融合发展中受益的?
在苏宁极物重庆旗舰店,电子价签上显示的商品价格,可根据每次活动优惠自动调整。消费者只需扫码,就可看到商品的店内价格及线上实时价格、商品简介及产地、生产厂家、库存、溯源等信息,明明白白、放放心心地消费。苏宁易购广场还上线了云店,为消费者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24小时不打烊的购物场景。
以商贸流通业为例。位于杨家坪的万象城与中国电信携手推出5G+MEC(移动边缘计算)商业云平台,构建了体验感与互动性强的智慧购物商业场景。消费者用手机扫描AR(虚拟现实)红包小程序二维码,打开活动页面,再用手机扫描空中任意一处,手机上便出现一个红色福袋。点击福袋,消费者便可获得一个商家的礼品券。这种好玩又实惠的营销手法,为商场增加了大批客户。
再来看建筑业。以前,货车进工厂验货,先用磅秤称重量,再对货物进行人工抽检,耗时又耗力。但加持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后,这一切就变得轻松了。而当智能技术赋能后,一辆辆满载建筑材料的货车驶入厂区大门,先通过原材料入场无人值守系统完成自助称重后,再通过AI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智能抽样检测。得益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产能利用率能提高20%以上,节省不少人力与高额成本。
在防疫上,7*24小时无休服务的“疫情防控机器人”,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了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也让疲惫的“白衣天使”有了在忙碌之余,些许休息的时间。有数据显示,1台机器人约节省1个工作人员一天同等工作量;承担递送功能的机器人每台递送次数超过100次,递送距离超过10000米。北京海淀医院的使用数据表明,1台机器人能帮助医护人员对14位患者进行远程诊断服务;同时,机器人会把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直接汇集到云端,经过大数据整理与分析,给医疗团队在防控过程中提供精准的数字化参考,提升疫情防控方案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实用、便捷、可靠,让智能机器人在后疫情时代,获得了出行的人们更高的体验和认同!
最后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行业,赋能应用在很多传统产业中,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可以说,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正成为改变实体经济的新的解决方案。
举报/反馈

IOT视点

383获赞 133粉丝
洞察物联网产业市场态势,提供深度解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