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65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都希望他们有主见,不要总是像个“墙头草”一样跟着别人的意见走。这样在遇到一些问题和事情的时候,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也会变得很独立。
但是有主见,也并不都是好事,过于有主见就会给家长带来大麻烦。有些孩子过于有主见,是一种自负。
在父母说出自己的建议或者想法的时候,却不去接受,反而习惯性地一意孤行。时间久了,就成了不服管教,太过自我的“熊孩子”。正因为这种不服管教的行为,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变得容易起冲突。
01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管教
有主见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太过于有主见,连父母的话都不听呢?这根本的原因跟以下有关:
第一、自己不理解
父母说的话,孩子不理解,根本不知道父母想表达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正是因为这种不理解,使其对自己的想法过分信任,而听不进去父母所想说的的话。所以一切完全取决于你的表达,跟孩子的理解力息息相关。
第二、自我认知有偏差
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期,特别是在3岁-5岁期间,孩子开始对自己感兴趣,注重自己的表达。也会很在意他人的看法,有的会被别人的看法和表达影响行为,造成心理认知的一种错误的偏差。
表扬过度、溺爱骄纵,造成内心的“自我膨胀感”不断扩大,变得自负起来,也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第三、自己不满意
孩子对父母不满意,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有就是一些专横、控制欲很强的父母。喜欢控制孩子的一切,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
哪怕是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听取。反而固化地用老方法管教孩子,孩子内心就会萌发反抗的情绪,与自己的认知形成反差,变得不听话起来。
第四、父母言行不一
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做到。言行不一致,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不尊重。自己没有做到,就没有权利去要求孩子做到。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威信放在了脚下,孩子如何能敬重父母,父母说的话也就必然不会听了。
02管教孩子的时候哪些话不要说
孩子需要管教,管教需要使用一些语言,可是有些父母却不注重这些语言技巧的应用,无形中说错了话,有哪些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总是说:“你必须……”“你就听我的”“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类似于命令的话,是很难让有主见的孩子接受的,基本上你说出来后就很排斥了。
没有谁愿意被命令着去做事情,而且时间久了,负面情绪就会越积越多,跟父母的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很差。
特别是一些大孩子,他们有了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想法,在意自己的感受,十分渴望被尊重,怎么可能接受父母的这种命令口气。
03家长如何利用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引导
改变孩子不听管教的行为,又要尊重其主见,父母从自身以身作则开始,就能轻松地改变孩子,要如何做呢?
首先谨慎言行
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要注意言行的控制。情绪失控或者不理智的时候不要去管教孩子。先做好情绪的控制,再来教导孩子,才能把教育真正的做得恰到好处。对于孩子接受来说也会十分的容易,更重要的是保护了自尊心。
其次会倾听谈话
以身作则最重要的是要会倾听别人的谈话,与伙伴、夫妻之间相处的时候的,先去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或者或者是灌输。
这一点如果父母能做到,孩子也会跟父母一样,学会倾听。在与孩子沟通的建立上也会因为有了它出现而变得更顺畅。不会出现一些抵触的情绪,影响沟通氛围和进行。
还有就是共同遵守
和孩子一起制定的一些规则要求,要共同遵守。不要认为是家长就可以有特殊待遇,一视同仁的教育从孩子本身来说更容易接受。
对于有主见的孩子,他们也会特别重视这一点。所以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遵守落地规则,孩子会变得有主见,也会听从父母的管教。因为你们的共同遵守,换来了家长的威信树立。
最后就是要坚持以身作则
为什么要说这样一点是因为,以身作则的道理很简单,却做起来很难。有些家长总是情绪化,行为上受其影响。不能以身作则做到更好,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坚持每天都有正能量的传递,减少情绪化,利于孩子接受自己,改变行为。
小趣育儿学园寄语:
孩子不服从管教,还跟父母顶嘴,有些固执和偏激。这些行为不是没有原因,父母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以身作则的去带动孩子,坚持以身作则,避免情绪化。言行一致的实施教育,要求要同孩子一起遵守。树立自己的威信,孩子变得听话就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