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能在网上看到熊孩子偷拿父母手机给游戏充值、打赏主播等新闻,熊孩子们的出手还很“大方”,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的都有。等到父母发现,往往已经损失惨重。很多网友感慨:从前家长是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如今是担心孩子玩游戏把家卖了。
虽然网友是在调侃,但不得不说游戏对这一代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一位环卫工6年攒了三万,取钱时发现钱没了,查询银行流水才发现账户上的钱被儿子拿去给游戏充值了。环卫工人以为儿子在家上网课,谁知儿子把父母的 证 件 和卡绑定在游戏账户上充值了。
这种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同事的孩子也在过年那段时间用同事的手机偷着转钱充钱了。
同事说孩子假期有时候会拿她另一个手机做老师布置的网上作业。
有一天早上,同事无意间看到手机信息,发现分别有两个二百万的红包消费支出。同事很确定她自己在那天早上并没有给谁转红包,到底怎么回事?同事问老公,老公也说没有,后来反复问孩子,孩子才承认用同事的手机给自己转帐了。同事问孩子钱呢,孩子说在游戏里买“皮肤”了。
同事说,当时她都快炸了,总是在网上看有的孩子游戏成瘾,给里面充值,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也这样。
同事赶紧查看卡的记录和孩子的充值记录,计算了一下,孩子在一个月内前后共转了一千多块。
同事除了生气之外,也在反思自己平时疏于管理,太信任孩子,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遇到孩子为了玩游戏,偷偷拿钱充值了,家长们该怎么处理?
是劈头盖脸骂一顿?还是苦口婆心讲大道理?亦或者直接揍一顿?
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些都不是“治本”的好方法。
一、保持冷静
当家长刚发现孩子玩游戏充钱时,往往是火冒三丈,可是再怎么生气,事已经发生了,发火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记住孩子是亲生的。
二、收集孩子转账充值记录
对于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有专门的退费平台,家长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在平台提交退费申请。
三、和孩子正式的交谈一次
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既然已经错了,那就和孩子好好聊聊,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给游戏充钱。
同事说事后她和孩子聊了以后,孩子说,他看宣传上说可以申请退费。于是孩子就想着,充了值,买了“皮肤”先玩几天,然后再申请退费。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思想是多么的单纯幼稚。
家长了解到了原因,就要引导孩子对游戏有个正确认识,让孩子知道偷拿父母手机充钱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好的行为。
告诉孩子,退费也不是每一个都能退,平台要看孩子的年龄、孩子玩手机时家长有没有尽到监管的责任,就算能退,游戏平台也会把责任和家长平摊,算下来,能退一半就不错了。
四、提高孩子的财商知识
如今家庭条件好了,孩子手里的零花钱多了,有些孩子光过年压岁钱就能收个万把块,孩子对钱根本没有概念。
只有真的让孩子认识到钱的重要性,知道家长挣钱不容易,才能杜绝孩子乱花钱、乱充值的恶习。
家长可以平时和孩子多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试着“当家”,了解家庭日常所需开销。也可以让孩子在家以劳动换零花钱,体验挣钱的辛劳。
五、家长要多陪伴孩子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特别忙,或者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跟着老人生活的孩子。
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他们会被游戏所吸引。
高质量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如果家长能在节假日陪伴孩子一起玩一玩、看看书、或者带孩子一起去运动,那么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肯定会减少。
六、家长的各种支付 密 码 不要告诉孩子
同事的孩子之所以能偷拿父母的手机给自己充值,就是因为同事平时买东西时付钱时没有特意避开孩子,孩子是知道自己妈妈手机的支付 密 码 的。这就给孩子创造了机会。很多孩子背着父母给游戏充值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提醒家长们,自己的手机支付 密 码、卡 密 码 等重要信息,都不要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知道。以免孩子做出一些超过他支付能力的事。
游戏在很多家长眼里就是洪水猛兽,家长们觉得是游戏害了孩子。可是,难道这其中就没有家长的责任吗?
游戏要实名认证,如果没有家长帮助孩子认证,那么孩子是未成年人,根本就玩不了。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知道 密 码,孩子自然也不会偷偷给自己转账成功。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首先应该反思一下家庭教育这块是否做到位了?
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补一补家庭教育上的缺失,让孩子对钱、对游戏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对孩子的帮助将是巨大的。
话题讨论:你对孩子偷拿父母手机转账充值游戏这件事怎么看?你有什么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的好方法?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往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