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怎样理解“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人民论坛”栏目推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系列评论,与读者共同探讨。
中国式民主为什么行得通、很管用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①
陈 凌
有这样一个故事:202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浙江省义乌市基层立法联系点15家基层立法联络站之一的鸡鸣山社区基层立法联络站,将征询意见建议座谈会开到餐饮街区,与餐饮店、便利店、小酒店的业主们面对面讨论。围绕草案,大家提出了很多接地气的意见和建议。令这些业主高兴的是,他们提出的关于食品保质期标注的相关建议最终被采纳,并体现在法律条文中。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的具体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今天,民主的阳光照耀中华大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式民主之所以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在于中国的民主植根中国历史文化,符合中国国情。民主是人类社会历经千百年探索形成的政治形态,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世界上没有定于一尊的民主形式。评判一种民主形式,关键要看它是否适应本国历史文化,是否符合本国现实国情,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中国发展民主,始终立足人口多、基础弱、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始终传承5000年中华文明,始终准确把握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具有深厚现实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
中国式民主之所以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还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从“小院议事厅”,到“屋场恳谈会”;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从人大代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
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习近平同志时常骑自行车下乡。老百姓看着这个干部亲切,什么都愿意说,他也由此发现正定是“高产穷县”,并找到摘帽办法。今天,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人民依法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民的民主生活丰富多彩,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勃勃生机。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我们就一定能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有事好商量”的中国智慧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②
邹 翔
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位于北京前门草厂四条44号院内的“小院议事厅”,来自街道、社区、居民等方面的代表,正在这里召开胡同院落提升改造恳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议事的居民亲切交谈,并指出:“设立‘小院议事厅’,‘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从“小院议事厅”,到村(居)民议事会,再到“协商议事室”,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是“有事好商量”的生动注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我国,人民在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的同时,在重大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这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加深了民主内涵。
“每有大事,必相咨访。”中国文化历来就有“有事好商量”的传统,小到家庭、邻里,大到一个单位、一个国家,在涉及群众的事务上,往往通过“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倡导团结合作、沟通说理、协商讨论,这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文化土壤。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关键是其契合我国文化传统、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古今中外的实践都表明,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民主实践中,我们既强调选举民主的作用,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注重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人民通过广泛协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期间,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协商民主为人民经常、广泛、有序地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提供畅通渠道,并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就是要通过商量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样做起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中国的协商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也正因此,协商民主广泛凝聚了全社会共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早在195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同工商界人士谈话中形象地说,“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新征程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必能进一步汇聚和激发14亿多人民的磅礴力量。
中国式民主一切为了人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③
盛玉雷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同代表委员面对面交流: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追求的是经济的科学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谈道,“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次次热烈深入的互动交流,一句句情真意切的暖心话语,彰显人民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体现中国式民主“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关注国家发展大事、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有效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人民民主为人民。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请看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相关议题:“加快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促进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再看代表委员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补齐农村养老短板、破解大城市住房难、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救助保障;这是各地基层进行民主恳谈、协商议事时常见的话题:社区规划、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设置……中国式民主,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实处,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在中国,国家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这些制度程序,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人大“开门立法”,政府“开门问策”,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老百姓通过村民、居民、业主代表大会畅所欲言,推动公共事务管理;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维护职工利益……从国家大政方针,到社会治理,再到百姓衣食住行,人民的期盼、希望和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人民利益要求既能畅通表达,也能有效实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评判一种民主形式好不好,实践最有说服力,人民最有发言权,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从织就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到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10万亿元和8万元;从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到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事实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中国的民主道路走得通、走得好,中国人民将沿着这条道路坚定走下去——这是我们所走过的辉煌历程的深刻启示,也是中国人民的不变信念。
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④
孙明霞
2月5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上有三件大事值得认真思考和关注。”其中一件大事,便是“发扬民主”。“世界没有定于一尊的制度样板,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国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道路。”掷地有声的话语、高屋建瓴的论断,精辟阐释了“民主是多样的,世界是多彩的”的中国民主观。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人类政治文明的百花园之所以绚烂多彩,正是由于不同文明各有千秋。坚持平等非歧视原则,相互尊重彼此的民主模式,既致力于本国探索,又加强交流互鉴;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发展道路至关重要。中国的民主经历了选择、探索、实践与发展的艰辛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也正因此,中国发展民主,注重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别国民主模式。中国基于本国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什么才是真正的民主?判断民主的标准又是什么?长期以来,一些人把民主简单等同于选举民主,甚至膜拜西式选举民主。中国的现代化,没有走西方老路,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没有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民主。我们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个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并且致力于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有机的结合。占世界人口近1/5的14亿多中国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民主的信心。这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经过百年探索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新形态——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中国的民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设计和发展,坚定不移走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是中国民主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的民主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民主,才能不断发展完善,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的民主实践启示世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各国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现代化发展的民主形态,学习借鉴而不是照抄照搬。
中国有句古话,“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民主充满自信,同时也充分尊重别国的民主。中国不寻求输出中国的“民主模式”,而是愿意平等沟通、交流互鉴,既汲取学习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也给别的国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面向未来,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