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每天都要去和内心的焦虑做斗争。成功了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奖励,失败了就会感到挫败和焦虑。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失败和焦虑。
甚至于,当我们面临同样的挑战和失败时,每个人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考试失误、失恋、找工作被拒、创业失败、努力很久的项目被否定了等等。同样是失恋,有的人当天开单身派对,有的人连续一个月走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失败和打击,有的人会在失败中成长,有的人则会在失败中选择逃避,但还有些人会沉浸在失败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不一样的。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在1894年提出了心理学上的“防御”一词,指的是我们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努力去抵御某种心理上的危险,以及消除内心体验到的不愉快的情感。这种主动的努力,就是防御。
弗洛伊德的女儿,同样是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家的安娜·弗洛伊德,扩展了他父亲提出的“防御”的概念。提出“防御机制”这一术语,并且描述了潜抑、置换、否认、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投射、认同、抵消、转向攻击自身、幽默、升华等10多种经典的防御机制。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布莱克曼则在他的《101种防御机制》一书中,系统分类和阐述了101种防御机制。至此,“心理防御机制”成为了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在我们的潜意识层面运行。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保持一种心理平衡。尤其是在我们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对我们内心的自我保护,帮助我们应付焦虑,并防止自我被压垮。
这种机制主要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歪曲或者否定现实来维持心理平衡,从而克服被抛弃的恐惧和对自卑、无价值感的抵御。
防御是心理冲突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防御本身也是妥协的形成并具有多种功能(如沉默),既有适应性(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也有不适应(对自己不利的)的一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并不是病态的,而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适应外部世界的压力和威胁。
随着人们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应对压力和威胁的严重程度,每个人对每件事使用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是不一样的。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为了减轻或者消除我们内心的压力。
当然,有些时候当我们过度的使用“自我防御机制”,来彻底的逃避现实的时候,可能就会造成自我防御机制的滥用,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前面提到,为什么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挫折和焦虑,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呢?
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防御机制,而且常常是多种防御机制同时使用。个人心理防御机制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一旦形成往往持续一生,并构成每个人性格倾向的一部分。
面对同样的挫折或焦虑时,之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从而形成的特定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不同,即习惯使用的防御机制不同。
当然,同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困难时,也会因为困难程度和情况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比如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心理防御机制也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地变化。
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一个人在其不同的年龄阶段或同一时期会有不同的临床诊断。比如儿童时期是注意缺陷障碍的高发期,青春期是强迫症的高发期,中年期是抑郁症合并焦虑症的高发期。
心理防御机制总的来说大体分为四类:
1、自恋性防御机制;
2、不成熟性防御机制;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4、成熟性防御机制。
由于心理防御机制有很多种,这里笔者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给大家了解一下。要想深入了解,可以去看布莱克曼的《心灵的面具 : 101种心理防御》一书,进一步理解。
1、潜抑:是最重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是很多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疾病的基础。是指主动把那些令人痛苦的回忆或者危险的想法和感觉排除到知觉范围之外。弗洛伊德认为,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某些事情排除到意识之外,很多六七岁以前的痛苦回忆都已经被我们掩埋,但是这些回忆仍然会对我们后续的行为造成影响。
2、否认:是指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令人痛苦的想法或感觉上转移,而不是像潜抑一样完全排除到意识之外。使用否认防御机制的人,只是忽略了痛苦的现实和行为,就好像它们根本就不存在一样。这是一种对现实中存在的危险视而不见的方法。比如,当受到伤害或者正在受到威胁的时候,为了平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我们在暂时没有能力去改变的时候,会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用忽视的态度,以达到内心的安宁。
3、反向作用:是指当面对内心危险的冲动时,主动表现出相反的冲动。往往用夸大某种情感来帮助压制相反的情感。借助形成与令人不安的欲望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行为,人们就不必去面对自身这些令人不安的危险的情感可能引发的焦虑。比如,借助虚假的爱来隐藏自己的恨意;内心充满消极情绪却表现得异常亲切;用过度的亲切隐藏自己的残酷等等。在强迫症患者身上,可能表现为守时、小气、清洁,来抵御内心对缓慢、奢侈、杂乱无章的渴望。
4、置换:是指人们把无法对某人或物体发泄的精力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物体上去。这是一种处理焦虑的方式,它将冲动从一个危险的对象转移到更加弱小和没有威胁的对象身上。比如,在公司被老板指责后,回到家虐待自己的狗,或者把敌意转移到家人或孩子身上,对他们打骂或吼叫。
5、与攻击者认同:是指通过模仿和学习自己害怕的人或经常受其攻击的对象的行为,使自己在心理上感到与那个令人惧怕的人或对象的认同,以此消除恐惧心理。比如,那些在童年被虐待,或者看到其他人被虐待的孩子,成年后会成为虐待别人的人。
6、合理化:是指有时我们会制造一些好的理由来解释自己所受到的伤害或挫折,使自己以前的行为变得正当,帮助平复自己的失望感。比如:当人们没有应聘上某个职位时,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到某些合理的理由,让自己相信不是自己不优秀或不努力,而是因为其他原因。
7、升华:是指把欲望和内心无处发泄的精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一般被转移的是那些可以被社会接受,甚至被人钦佩的地方。比如将攻击的冲动转化为运动行为,在体育运动上取得好的成绩。
8、补偿:是指为了掩饰自己感到的弱点,用培养正面的特质来补偿自身的缺陷。比如,用努力奋斗,去掩盖内心的自卑;用冷漠的外表,去掩盖内心的胆怯。
心理防御机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虽然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和情感体验变得更加容易接受,使精神痛苦保持在最小程度,使人际关系、心理功能与外部世界保持一致。但有时却可能变成影响我们改变的“阻抗”之一。甚至有时心理防御机制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比如与攻击者认同、情感隔离、置换等等。
因此,当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出现问题,而来接受心理治疗时,心理治疗师会竭尽全力帮助我们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起源或功能影响。让我们能够逐渐理解,并了解到我们所感到害怕和焦虑的那些感觉、思维和幻想来源于很久以前或者长期形成的心理冲突。最后再利用心理治疗技术,帮助我们修正心理防御机制,让我们摆脱心理的痛苦。
以上就是本期的心理学知识,如何还想进一步了解其他优质的心理学知识,请大家关注、收藏我,我将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