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
这句话说得大意是“事情有时想对它有利却恰恰在害它,有时想害它反而恰恰对它有利”。
如果一个人明白这句话的真谛,他将会大事所成。
平庸的人只知道利益就是利益,弊病就是弊病。
只有圣人可以知道弊病可以变成利益,利益又可以变成弊病。
那些两次结果实的树木,它的根必定受损伤;因盗墓而得到不义之财的人家,一定遭殃。
这说的是贪得大利反而造成祸害呀!
张武唆使智伯夺韩、魏两家的土地,结果使智伯在晋阳城被擒获;
申叔时劝告楚庄王拥立陈国的继位人,庄王因而称衙天下。
孔子读《易经》,读到《损》卦和《益》卦时,未尝不喟然叹息说:“懂得益和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行王道的君的大事吧?”
事情有时想对它有利却恰恰足以害它,有时想害它反而恰恰对它有利,利和害向相反的一面转化,祸福的因由不能明察呀!
一名叫阳虎的男子在鲁国作乱,抢、杀、掠、奸,无恶不作。
鲁定公下令关闭城门搜捕阳虎,宣布抓到阳虎的给重赏,放走的处重罚。
追兵把阳虎层层包围起来。
阳虎正要举剑自刎,有位守门人阻止他,说:“天下大得很呢。我愿意放你出城去。”
于是阳虎冲出重围,围兵紧追不舍,阳虎挥舞着宝剑提着戈奔跑冲杀。
那位守门人乘混乱放阳虎出了城门。阳虎出城后又折返回来,抓住那个守门人,举戈刺他,刺穿衣袖及腋部,守门人抱怨说:“我和你本来非亲非故,为救你我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会受重罚,可是你反而刺伤我。活该呀,你碰上这样的一场劫难!”
鲁君听说阳虎逃出了城,大怒,查问是从哪座城门逃走的,派主管官员拘捕了有嫌疑的守门人。
他认定受了伤的是拦阻过阳虎的,而没有受伤的是故意放走阳虎的;受伤的受到重赏,那位守门人也在其中,没受伤的受到重罚。
这就是害别人反而对别人有利。
什么是想对人有利反而害别人呢?
楚恭王和晋军在郑国的鄢陵会战。
战斗紧张激烈相持很久,恭王眼晴被射伤败下阵来,传令休战。
楚军中军主帅司马子反口渴难忍,寻找水喝。
小吏阳谷捧着酒献给子反。
子反这个人,酒瘾大得很,见了酒便乐不可支,于是接过阳谷的酒不停地喝起来,终于酩酊大醉,躺倒在帐篷里。
恭王想再开战,派人去叫子反,子反谎称心痛发作不受召令。
恭王于是驾车亲往探视,一进中军帐便闻到一阵酒气。
恭王大怒,说:“今天这场恶战我亲临战场,受了重伤,我现在指望的只有司马。
可是司马却是这幅样子,他这是心里没有国家社稷又不顾惜我军士卒呀。
我没法再同晋军打下去了”于是下令停战,撒回国去。
为耽误战事的大罪杀了子反。
小吏阳谷献酒,并不是要害子反,实在是爱怜他,想让他快活,可是结果恰恰使子反招致杀身大祸。
这就是想对人有利反而害了人家。
勉强害湿症的人进食;
让中暑的人喝冷水;
这是一般人调治这两种病人的办法,可是良医却认为这么做只会加重病情。
只要是赏心悦目的事,笨蛋就会以为有利而抢着去干,然而聪明人远远地躲开。
所以圣明的人先遭逆境后顺遂,平庸的人先称心如意后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