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河 西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毛主席纪念白求恩的名言,用在埃德加·斯诺和他的朋友马海德医生身上,同样适用。
1972年2月15日,就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6天,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瑞士日内瓦的家中去世,终年67岁。
临终之前,他对他的好友马海德说:“我热爱中国,我希望死后我的一部分仍像我活着的时候一样能留在中国……”
遵照其遗愿,斯诺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在他的墓上写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
斯诺的妻子海伦·斯诺
黄华是斯诺的学生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当时刚刚到达陕北的红军非常困难,缺医少药,于是中央向在上海的宋庆龄求助,希望宋庆龄能送去一些药品,同时还希望能有一位记者来陕北采访,希望争取国际援助。
年轻的斯诺参与了营救共产国际派驻上海的牛兰夫妇的行动。牛兰夫妇因顾顺章叛变而暴露被捕,参与营救牛兰夫妇的还有鲁迅、蔡元培、史沫特莱等人,在国际上,甚至惊动了爱因斯坦和高尔基。
这张著名的照片,就是宋庆龄、鲁迅、萧伯纳、蔡元培等人为营救牛兰夫妇而拍摄的:
因为这件事,斯诺得到宋庆龄的信任。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联系与帮助下,斯诺经过重重阻碍,经西安前往陕北苏区访问,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在苏区,他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热烈欢迎,他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同志进行长谈,搜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次年写成驰名全球的杰作《红星照耀中国》,至今都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史的重要历史材料。在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下,中译本为了保护自己,这本书一度以《西行漫记》这样一个貌似游记的名字出版发行。
这本书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引起极大轰动,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从此之后,大批医疗物资来到陕北苏区,大批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感召的中国青年人和外国友人奔赴延安,其所起的作用,堪比一次大规模战役的胜利。
可以说,这本书深刻地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舆论环境。
斯诺拍摄的毛泽东,这顶帽子是斯诺的
戴着红军军帽的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非常经典,不过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第一,这本书里没有采访到朱德同志,因为当时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之后,朱德被迫停留在红四方面军,直到红四方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朱德才回到中央。
第二,斯诺并没有到达延安,因为斯诺去的时候,当时中央红军的临时驻地在保安,并不在延安。保安,后为纪念刘志丹烈士而改名“志丹县”。
于是,另一位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和斯诺的妻子海伦·斯诺在斯诺之后去了延安。1937年7月,海伦·斯诺从北平到西安,再辗转到达延安,历时四五个月,写下这部让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的纪实性作品。在访问陕甘宁边区期间,这位以独特身份走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张闻天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女记者,特别是作为一位女性,她采访了蔡畅、康克清、丁玲等杰出女性,并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中国妇女与革命,为中国革命中的女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她写出了《续西行漫记》一书。海伦·斯诺完成了丈夫未竟之事,夫妻二人前后写出的两本《西行漫记》,是中国新闻史和党史上的重要著作,传为佳话。
朱德与海伦·斯诺
不过往往被人们忽略的是:斯诺并不是一个人去陕北的。
1910年9月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的阿拉伯裔美国人乔治·海德姆带着红军必需的药品,陪同斯诺从上海出发。
乔治·海德姆1933年毕业于日内瓦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斯诺回去后,他留在了陕北,他是比白求恩更早来到苏区工作的外国医生。
在陕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毫不抱怨,以满腔热情紧张地投入诊疗工作。在陕北,他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叫:马海德。人们亲切地叫他“马大夫”。
193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1937年11月,马海德创立了新华社英文部。1950年,他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建国以后,正是在马海德的努力下,中国迅速控制了性病和麻风病,麻风病在当时中国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而马海德为中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因而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获得国际麻风病治疗的最高奖。
2009年他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称号。
毛泽东与马海德
除了马海德之外,还有一位王牧师送他们去苏区。可是,连斯诺和马海德都不知道,这个王牧师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真名到底是什么。
1960年,斯诺访问中国。在中国,他想起了这位王牧师,他和毛主席闲聊时,说:“我很牵挂当年帮我的王牧师。”他提出来,想见一见他,和他叙叙旧,可是他问遍了中方的工作人员,可是没有一个人听说过王牧师。
抱着遗憾,斯诺离开了中国。
因为斯诺的关系,中央展开调查,才终于搞清楚了,王牧师其实不姓王,他的真名是董健吾。
董健吾1891年出生在一个基督教世家。192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中央特科领导下的秘密情报工作,公开身份是上海圣彼得教堂牧师。1936年6月,他受宋庆龄之托到西安,以“王牧师”身份护送美国记者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去陕北苏区。
中央特科的优秀党员董健吾
1930年底,他创办了名义上是基督教“互济会”出面,而实际是由宋庆龄资助和他卖田产筹款的由地下党领导的大同幼稚园。该园专门收养中共烈士和领导人的子女,毛泽东的3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就是由他收养照顾的,以后又由他通过张学良送到苏联。
他的真正身份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都没有对别人说,直到1955年受“潘扬事件”牵连,董健吾被逮捕关押了一年多,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共产党员!
60年代,当毛泽东知道董健吾就是王牧师时,他对陈赓说:“我总算才明白,到瓦窑堡商谈国共合作的密使董健吾就是护送斯诺的‘王牧师’,也就是抚养我的三个孩子的董健吾,此人真是党内一怪。党内有两个怪人,一个做过和尚(许世友),一个当过牧师,都邀请他们出山。”
而1970年,斯诺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时,这位“王牧师”正躺在病房里,已奄奄一息。
1970年12月12日,一位长期战斗在秘密战线上,并且作出卓越的历史性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离开了人世。他和斯诺始终没能再见一面。
毛泽东和斯诺在天安门城楼
路易·艾黎
这些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友人,应该永远牢记在中国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