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 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采取目的论;认为人的烦恼全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此外,不寻求认可,做到课题分离;认为幸福感是“贡献感”,即我对他人有用的感觉。

1、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采取目的论

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学,它认为生活方式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若一直依赖原因论(为自己行为找原因),那么这是在给自己找不想前进的借口。比如若一味地强调原生家庭的伤害,将其当作自己停滞不前或失败的原因。

现在不由过去决定,而由我们当下想法决定。

2、认为人的烦恼全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

社交无处不在,只要社交就会有烦恼。阿德勒认为人本质上必须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人的内部烦恼并不存在,任何烦恼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3、不寻求认可,做到课题分离

人生不是与他人比赛,若将周围人都看成竞争者,那么压力和烦恼倍增。 “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 成长的心态是追求内在回报。

自由是不再追求认可。不为满足别人期待而活,当然也不去强求别人满足自己期待。这也要求我们理清楚哪些是我们的人生课题,哪些是别人的人生课题。 我们之所以这么在意别人的视线,是没有分清自己与别人的人生课题 。

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 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我们要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

4、幸福感是“贡献感”,即我对他人有用的感觉

书中提出提个概率“共同体感觉”“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对社会的关心”,我将之理解为归属感。

在《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一书中,欧维在妻子去世,被公司解雇后,孤身一人,感觉不到自己在世间的意义,决定自杀;而后,当他在被邻居一家不断需要的过程中,又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人是有被需求心理的,自己对这人世间来说是一个有用的人,是幸福感来源。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所以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举报/反馈

爱阅读的蒙猫

1827获赞 272粉丝
爱阅读,爱生活,爱自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