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村标志性古迹“八座”布局整齐,宅第古色古香,气势不凡,属典型岭南特色建筑。
遍布水乡的石板小桥构成了上升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曲折的河道,典雅的石桥,悠闲的村民……因水而盛,依水而兴,古老的西江孕育了许多依水而建的村落,在鹤山市古劳镇东南一隅,便有这样一个古村——上升村。依河而建的上升村历经世代繁衍,从600余年前延续至今,仍然有一种韵味悠长的蓬勃生气和旺盛生命力。
上升村景色秀丽、人杰地灵,这里不但走出了许多杰出的港澳同胞,还有为数众多的海外侨胞。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升村持续开展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联谊活动,通过开展“党建+侨建”,为建设“美丽侨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宁静闲适 寻迹数百年水乡风韵
当清晨的第一束光降临,上升村的一切开始慢慢苏醒,饱经风霜的石板桥,流淌不息的河水,伸着懒腰醒来的老人们在茂盛婆娑的古榕树下聊着家常。600多年的悠悠岁月,氤氲着江湖水汽,沉淀了属于这座村落独有的气质,比起繁忙的都市生活,上升村的“小桥流水人家”似乎更加迷人。
作为江门特色水乡,村内河网纵横交错,小桥、鱼塘、人家、古屋、石桥、榕树散落其中,到处充斥着南国水乡特有的灵气,河陆并行的村庄肌理赋予了这里恬静的气质,也赋予了它独特的景致。
去到上升村的人,对石桥一定不陌生。水乡村落地少塘多,泥路容易塌方,于是居民们便用条石沿着小河涌和塘基铺路,形成了遍布水乡的石板小桥和石板小路,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现保存良好的石板桥多集中在上升村内,其中保留最为完整的、最受游客欢迎的莫过于水龙桥。
水龙桥原先长约1公里,甚为壮观,这也是水乡现存最长的石板桥,至今存约300米。站在桥上,脚下是新旧交替的石板,抬头是湛蓝的天空,往下望是静静流淌的水倒映着天空,长长的石板桥横卧在鱼塘之上,如一条长龙,守在岁月的深处,静静地诉说着老村的故事。
几百年的石板桥见证着水乡的岁月变迁。石板桥曾经是水乡的交通大动脉,但随着经济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石板桥越来越少。如今,水龙桥仍然发挥生产和交通作用,一如过往,串联起上升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除了石板桥,在上升村还有一处标志性的古迹同样惹人注目,那便是“八座”。为什么会被称为“八座”?这从它的建筑可窥一二。走近一看,这是由八座砖木结构平房组成的院落,宅院中有七座为住宅,另外一座为书厅,都是为大小布局相同的三间两廓平房,且各具独立,整齐地分为两排。“八座”的每座屋脊、屋檐,都是以博古和灰雕作为装饰,具有南方民居传统特色,故名“八座”。整座宅第古色古香,气势不凡,属典型岭南特色建筑。修建至今,一直静静矗立于此,守卫着这一方水土。
相比于其他村落,上升村少了一些喧嚣繁华,多了一些宁静闲适。它有着水乡所具备的一切自然和人文景观:小桥、流水、人家,波光粼粼的河水倒映着绿树和老屋,就如同一幅江南水墨画,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抽一天时间,漫步在上升村,去寻找属于这里的记忆,也是件惬意的事。
人杰地灵 水乡星光璀璨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被水包围的上升村也是名人辈出。过往岁月中,上升村灵动的水土滋润着这里的男女老少,孕育出一批商贾巨子、风云人物,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包括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一门俊杰、五代富豪”的香港李氏家族(代表人物李家成、李石朋、李国宝、李国章、李国能)、香港著名导演黄百鸣、里约残奥会金牌得主李汉华等都出自这里。
在上升村的村口,有一块大石头,上书“凉茶始祖王老吉故里”字样。凉茶始祖王老吉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鹤山市作为王老吉故里,有着丰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和巨大的品牌价值。据介绍,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生于清朝嘉庆年间。古劳水乡出产草药,有清热祛湿功效,乡民有用草药煲凉茶的习惯,但王老吉一开始并不是学医的,一次偶然机会,跟着他叔叔用草药给邻居治病,才萌生了学医的想法,后来又配制出清热凉茶。再经后人不断改良,才有了现在的王老吉凉茶。
2013年,鹤山市荣获“中国凉茶之乡”称号;2015年4月3日,通过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上升村正式命名“凉茶始祖王老吉故里”,并在上升村的村口竖立起一块大石碑。
除了王老吉,“八座”的主人同样盛名在外。拥有百年历史的“八座”原为李家成故居(即李氏故居),李氏家族在香港属于名门望族,名声显赫,创造了百年传奇。
据了解,早在19世纪末,李家成之子李石朋在香港开设了和发船务公司,为李氏家业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从李石朋开始至今,李氏家族人才辈出,相继涌现出众多的社会精英。其家族的成员更创造了香港众多的“第一”,因此,李家成故居一直都深受游人青睐。
目前,祖籍上升村的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有约7000名,他们在外传播水乡文化种子,更深度参与家乡建设,将最美乡愁化为报国报乡的激情。比如黄百鸣多次身体力行宣传家乡,“王老吉”传承人王健仪投资400万元建设王泽邦凉茶博物馆,澳门同胞李文志筹集118万元支援家乡建设,李氏家族首期捐资100万元建设家乡美丽乡村。
文旅融合 “侨”元素助力乡村振兴
上升村是江门市著名侨村,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人数众多。“水乡、古村和侨文化资源是我们重要的‘传家宝’,是活的文物,我们在乡村振兴中要做好保护、活化和发展、建设之间的平衡,把‘根’和‘乡愁’留住。”上升村党总支书记李德章说,上升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涵养“红”基因、用活“侨”元素为切入点,为文旅融合发展搭台,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上升村获评“江门市美丽侨村”“鹤山市美丽家园示范村”等称号。
近年来,上升村充分利用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辈出等资源优势,抓好文旅产业融合,重点做好侨乡旅游大文章,打造了一批“美丽侨村”旅游示范点。此外,该村还投入了1380万元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工程,疏通堵塞变窄的河道,全面建设污水收集净化设施,活化利用闲置公共区域,修建小公园、体育娱乐、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实现一步一景、一村一貌,成为广大游客、归乡侨眷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延伸阅读:
“甩尾巴”的故事
在古劳水乡,有众多令人津津乐道的龙舟故事,其中数上升村“老仁和”参加五县联赛“甩尾巴”的故事最为精彩。
相传清朝某年,“老仁和”龙舟代表鹤山参加五县比赛。扒丁们斗志昂扬,一路领先。临近终点500米时,有一队终于追上了“老仁和”,两船并排,一时相持不下,连岸上的观众也屏住了呼吸。在比赛趋于白热化时,对方夺标心切,其扒丁竟挹住“老仁和”的“龙尾”,想把“老仁和”往后拉。“老仁和”的掌尾舵手急中生智,迅速将固定“龙尾”的木栓拔掉,一下子,“老仁和”如脱缰的野马直往终点冲去,一举夺得冠军。对方无法取胜,只夺走了“老仁和”的“龙尾”。
至今,“老仁和”木桡上还写着“五县第一”“甘滩夺锦”“独占鳌头”的字样,以示殊荣。
来源:江门日报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