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央行官员出身、今年57岁的张健华离开了自己作为银行家的第二站——华夏银行。

2月18日,华夏银行(600015.SH)发布公告,张健华先生近日递交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行长等职务,在董事会聘任新任行长及其任职资格获银保监会核准前,董事会指定董事长李民吉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张健华于2017年年初空降出任华夏银行行长,在2020年4月21日举行的该行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被聘任为行长,任期原本至第八届董事会届满。

首次出任行长之际,张健华被业界寄予厚望,其既有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管理经验,又有银行实践经验,预计利好华夏银行未来的发展。任期内五年,张健华带着他对绿色金融、小微金融以及金融科技的深入思考,着力推动华夏银行在相关领域布局落子,华夏银行资产规模、营收、利润指标相较上任之初大幅增加。

不过,华夏银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挑战仍有待解决,比如在ROE等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上,该行由2017年的同业中游水平一路下滑,垫底同业,如何扭转这种趋势;又如怎样直面公司净利润、市值表现上被城商行追赶反超的局面。

对于行长辞任的影响、华夏银行过去五年发展得与失,如何直面城商行反超的局面等问题,经济观察网记者向华夏银行发去采访问题,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五年带来了什么?

2017年年初,张健华由北京农商行行长“空降”出任华夏银行行长,为其“下海”银行的第二站。在此之前,张健华一直在央行系统工作,是一名学者型官员。

履历显示,张健华出生于196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89年即加入央行,曾在金融管理司、非银行司、金融稳定局工作,曾任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2008年出任央行研究局局长,2012年出任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2015年出任北京农商行党委副书记、行长;2017年出任华夏银行行长。

接任华夏银行行长之际,华夏银行内外环境均面临较大挑战:市场和行业层面,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银行同业竞争激烈,互联网金融冲击明显;华夏银行内部,正值上一任高管层稳定近十年后首次密集的高层调整。2016年12月,吴建因年龄原因辞去华夏银行董事长一职,原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接任董事长,行长则由原北京农商行行长张健华出任。但仅三个月后,樊大志辞去华夏银行的全部职务。2017年4月,同样1965年出生的原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民吉接任华夏银行董事长。

也正基于上述因素,其时市场纷纷猜测,华夏银行的新任管理层有望将调整或修正经营发展思路,加快银行转型。2017年,新任董事长李民吉和新任行长张健华组成“新搭档”执掌华夏银行后,制定了该行《2017-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了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和打造绿色金融特色业务在内的六大战略重点。由此,提升了市场对华夏银行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带动了该行的股价上扬,当年年中,华夏银行的股价曾一路升至接近10元,逼近历史高点。

不过,彼时华夏银行依然面临业绩增长乏力的挑战。2017年三季报发布时,华夏银行成为当时A股上市银行中唯一净利近乎零增长的银行。截至2017年报告期末,华夏银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19亿元,同比增长1.42亿元,增幅仅为0.72%。

到任之后,梳理张健华2017年至今的公开讲话可以发现,话题围绕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小微金融、金融科技,与此前华夏银行一直坚持的“中小企业服务商”定位和“互联网+平台金融”计划亦“一脉相承”。

对于张健华本人来说,绿色金融情结由来已久。2021年在出席活动时,张健华回忆“早在2011年,就在周小川行长的指引下着手研究低碳经济,并出版了《低碳金融》一书”。在其任上,华夏银行绿色金融得到高速发展。

2017-2020规划期,华夏银行实现绿色贷款余额四年翻两番,年复合增长率达50%。截至2021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000亿元,达2015.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92%。根据央行2021年一季度绿色信贷执行情况通报,该行绿色贷款占比在21家主要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

而实现华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张健华在2017年便已定下,在“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张健华表示,华夏银行制定了未来四年发展战略,酝酿全行数字化转型,并分享了九点看法。服务中小企业一直是华夏银行的传统,张健华还着手推动了线上小额信贷,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风控。

张健华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发展供应链金融、产业数字金融的必要性。2021年5月23日,他在一个论坛上表示,现在银行金融科技一个比较大的短板就是对公服务。基于此,张健华认为,在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产业数字金融是一个需要重要突破的方向。金融机构可以顺着资金的交易链寻找整个供应链,即除了简单的融资以外,还可以涉及资金交付、开放银行建设等环节,最终实现企业端、客户端和银行金融机构端的无缝衔接,把金融服务嫁接于企业的经营行为中。

华夏银行也在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着多番调整:2020年3月,华夏银行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办公室,从统一数字化认知、创新业务模式、优化体制机制入手推动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2020年上半年组建金融创新研究中心;2021年在业内率先成立产业数字金融部,专职产业数字金融创新发展。

在其任内5年,华夏银行多项业绩指标大幅增长,其中全行资产规模增长逾四成。据华夏银行2020年年报,该行表示圆满完成四年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全行资产规模、贷款总额、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比四年前分别增长44.29%、73.34%、48.89%和68.51%。而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该行总资产3.55万亿元,不良率1.78%,拨备覆盖率153.08%。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95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营业收入724.93亿元,同比增长2.6%。

待解的挑战

在“双碳”变革、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等时代变局主题词背景下,银行业迎来新分化时代,银行转型布局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以绿色金融为例,在“双碳”目标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介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2022年1月30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绿色贷款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

目前已有两家国有大行披露了其2021年绿色信贷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30%;而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95万亿元,增速45.67%。在银行重兵布局绿色金融下,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如何保持在同业中的优势值得关注。

同样,当前大财富管理潮起,这条赛道正被众多金融机构纷纷盯上,如招行转型大财富管理,中信银行出招全财富管理等等,对于华夏银行而言,如何从产品及渠道方面进行布局,跟上财富管理时代下投资者的需求,是一项值得深思的课题。

在外界看来,过去五年,华夏银行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仍有待解决。

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收益率(ROA)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券商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所看重的指标。记者查询Wind数据发现,华夏银行上述两项指标一路下滑,2017年末其年化加权平均ROE为13.54%,年化加权平均ROA为0.82%,均处于包括股份行、大行在内的同业中游水平,而到2021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年化加权平均ROE(7.89%)、年化平均ROA(0.63%)几乎垫底同业,与后起处于上升趋势的城商行如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之间的差距不断在拉大(两者去年三季度末的年化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1.34%、14.03%,ROA分别为0.82%、0.87%)。如何扭转这种趋势,有待华夏银行管理层祭出切实举措。

同时,在业绩表现上,华夏银行面临着城商行追赶的局面。如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净利润录得164亿元,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的净利润分别录得183亿、166亿、161亿元。而这些亦反映在公司股价和市值表现上,相较五年前,华夏银行当下的股价在低位徘徊,截至2021年2月18日,华夏银行市值889亿,被部分城商行反超(北京银行983亿、江苏银行1022亿、南京银行1030亿、上海银行1022亿)。

近些年来,华夏银行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方面问题频出。记者统计发现,2021年华夏银行因涉及贷款管理、违规发放贷款等多项问题,收到两位数的罚单,罚款金额合计过亿。2021年12月16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华夏银行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况的通报》,通报了对其消保现场检查发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相关问题, 其中个人业务处于“重灾区”。其时,华夏银行回应称已完成全部问题整改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华夏银行制定并发布2021-2025年发展规划,表示要以综合金融服务巩固对公业务基础地位,着力提升数字化和零售业务发展新动力,着力打造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发展新特色,着力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区域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成为有特色、有质量、有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进入新发展规划落实的第二年,华夏银行管理层如何直面行业竞争压力,破局前行,值得市场关注。

举报/反馈

经济观察报

899万获赞 94.7万粉丝
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资讯
经济观察报官方账号,鲲鹏计划获奖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