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过去、未来和现在的看法。
他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指出,改变对过去、未来、现在的看法,就能让你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
具体应该怎么改变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塞利格曼的三个幸福法则吧。
幸福法则1:感恩和宽恕,让你满意地、骄傲地、平静地对待过去。
过去不能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关键是现在的我们怎么看待过去。
每个人的过去,都是美好与痛苦并存的。
以感激之心看待过去,美好的记忆就会充盈大脑,对生活的满意度就会提高。
以宽恕之心看待过去,苦难的记忆就会弱化、甚至遗忘,内心就能恢复平静。
正如塞利格曼所说:“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再引爆。”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就是一个感恩与宽恕的典范。
他曾因领导人们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府而被关押达27年之久。迈出监狱大门时,他就告诉自己,只有宽恕,才能让内心获得自由,否则跟待在监狱里没有区别。
在总统就职典礼上,曼德拉恭敬地向3个曾经关押他的看守致敬。他感谢27年的牢狱生活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如何处理遭遇的苦难。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南非没有沉溺于过去的仇恨中,迈向了国家的统一。
幸福法则2:反驳悲观想法,培养乐观与希望
《阿甘正传》的主人公阿甘的成功,就来自于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改变对未来的看法,就要培养我们的乐观与希望。
怎么培养呢?很简单,当悲观想法产生时,立即反驳它,直到它无处遁形。
塞利格曼教给我们四种方法,让反驳更有说服力。
首先,用证据来证明这个悲观想法是不对的。比如,一次考试成绩考了倒数第一,你觉得自己是最差的。但你肯定会发现,并不是每次考试都倒数第一,也并不是每门课都倒数第一。
其次,想一想其他的可能性。就拿考试成绩来说,你会发现很多种原因,比如这次题目难、复习不够全面等等。
第三,暗示自己后果是什么。就算你的成绩最差,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你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紧抓这个想法不放有什么用处。如果已经是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了,就正视它,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去。
当然,这样的反驳是需要反复练习的。久而久之,乐观与希望就会成为常胜将军,引领我们展望美好未来。
幸福法则3:抓住眼前的幸福,增加愉悦和满意。
现在的幸福,包含愉悦和满意。
愉悦来自感官和情绪,是生理上的满足。满意则是来自美德与优势,没有情绪和意识,是心理上的成长。
增加愉悦很简单,比如:将能带来愉悦的事分开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愉悦,保留带来愉悦感的纪念物,用心感受、体验生活等等。
增加满意稍难点,需要我们创设尽可能多的心流体验。心流理论由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指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某项活动上的感受,心流产生时会带来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书圣王羲之,一练习书法就完全沉浸于其中,可以不吃不喝一整天。有一回因太过专注,拿着馒头蘸墨汁吃还浑然不觉。显然,吃到墨汁时的王羲之,是无比满足、无比幸福的。
这种无意识、无情绪、仿佛时间都停止了的状态,就是米哈里所说的心流体验。
愉悦和满意感越多,我们的幸福感就越强烈。
让我们记住上述三个幸福法则,改变对过去的看法、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在的体验,我们的幸福一定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