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同时也想让自己能够更智慧的支持和陪伴孩子的成长。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情绪管理5步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用也非常落地的方法。希望能够在各位育儿的路上支持到大家。
在分享之前邀请伙伴们,将我们的手放在自己心上的位置,深深的吸气吐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自己心脏的律动,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
好,跟随着我的引导,深深的吸气、吐气,吸气、吐气,再吸气再吐气。
那我也想问一下各位有没有感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有没有关注到自己的呼吸呢?人因呼吸而来,也因呼吸而去,但是这个呼吸常常会被我们忘记。
萨提亚说:人失去智慧是因为忘记了呼吸,因为呼吸与身心相连接。
情绪管理的方法有非常多,呼吸法呢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刚才给到大家的就是呼吸法。
如果大家喜欢就拿去用,给自己一片净土,让自己好好的和自己待一会儿,感受一下我们自己心脏的律动,感受一下我们自己呼吸的频率,深深的和自己做一次又一次的链接。
很久之前有一部动画电影名字叫《头脑特工队》,电影中讲述了一个11岁的小女孩的来历,他的大脑里住着5个情绪小精灵。分别是乐乐,忧忧,怕怕,还有怒怒和厌厌,这5个小精灵,他们协调工作,相互帮助,管理他的情绪王国的故事。
小精灵乐乐,怕怕,怒怒,厌厌还有忧忧分别对应着快乐,害怕,愤怒,厌恶,悲伤,这5种人类基本的情绪,这部电影大家有没有看过呢?
通常大家对这5种情绪的认识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是怎么认知这5种情绪的,那么也邀请大家认真的思考一下。
是不是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快乐是好的,而悲伤、害怕、愤怒、厌恶,这些情绪都是坏的呢?
然而电影却用生动的方式告诉了我们每一个情绪都很重要,我也想问下大家,如果我们的孩子有了这些情绪,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一般父母的应对方式,就是先吼叫,如果孩子停止了下来或者是情绪稳定了下来,就开始进行说教、批评,接着就会讲道理。
如果孩子依然在他的情绪中,很多父母就会去威胁,甚至动怒发泄自己的情绪,然后对孩子所有的不满通过非打即骂这种方式表达出来。
很多家长朋友们都觉着,孩子大了不好管了,叛逆了不懂事了,有的时候还会觉得孩子翅膀硬了,也不体谅家长。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真相,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子的,而是我们一直在用情绪跟孩子沟通和说话。
如果我们从小就培养孩子有意识的觉察并理解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对提升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意识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呢?
如果家长们能够在每一次孩子遇到问题,出现情绪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并妥善的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会在事件中获得能力。
同时内心也会变得很有力量,孩子在面对他的未来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也会变得更加的灵动自如,我想大家这个道理都懂,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
在此,分享给大家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在自己的情绪问题中获得成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引导孩子情绪的5步法。
第一步:觉察、肯定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们要明白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情绪是真实存在的,孩子更不会装出来某一种情绪。
我们试想一下,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期待着他人的理解呢?
这样的话,大家想想孩子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充分的认识到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我们不去逃避、不排斥、不刻意的隐藏,要把我们感觉到的孩子的内心的情绪说出来。
同时对于孩子的情绪不要做任何的评判和否定,只需要肯定孩子当下的感受就好了。
觉察情绪,这是第1步的关键所在,家长首先要感知自己的情绪,其次是感知孩子的情绪。
所以做为成年人的我们不仅仅是要能感觉到某种情绪,还要接纳自己的情绪。一个准许自己发怒的妈妈,才有可能准许孩子有同样的情绪。
当我们的情绪来了之后,带着这份觉察关注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情绪,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你要不要去做,要不要带着这份觉察,先叫停自己,感受自己就足够了。
接下来,从我自己的一个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觉察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上周我参加伙伴们的试讲课,我的宇航在客厅里独自玩耍,听课期间我出去看了一眼,看到他呆坐在沙发上有些不开心的样子。
我就问:航,妈妈看到你好象有点不开心,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宇航嘟着小嘴说:妈妈,我不喜欢你学习,我讨厌你学习!
当时听到儿子的话,我的内心有点惊讶,同时也有点委屈,还夹杂着生气和难过。心想孩子都快6岁了,就不能让妈妈省省心,做点自己的事情吗?
我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后,我深吸一口气调整自己,然后带着好奇的语气问他:为什么会讨厌妈妈学习呢?
“你去学习都不给我讲故事!”
我差一点就又脱口而出“我跟你讲了的呀”。
我又回想这两周有几个晚上为了试讲课的学习,我确实陪他讲故事时间少了。
我再次调整自己,对孩子说:“你是觉得妈妈给你讲故事的时间变少了是吗?”
孩子说:“是呀,你去学习就不管我了。”
“哦,好的,宝贝,妈妈明白了。你是希望妈妈能像以前那样,在这个时候给你讲故事,只要不影响给你讲故事的时间,你是不介意妈妈学习的,是这样的吗?”
孩子委屈的点了点头。
和大人一样,孩子的情绪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只要他们限于语言能力的一个表达,通常不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他们经常通过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是孩子们向我们发出的一个求助的信号。
所以当孩子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发脾气的时候,或许就是在提醒父母,他碰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所以觉察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很快的理解孩子,并接纳孩子。
第二步:帮孩子识别和形容自己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情感导师,我们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孩子掌握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让孩子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还是以我家宇航为例。
宇航与小伙伴在一起玩,玩着玩着就抓扯上了,正好宇航爸爸看到了,立马去阻止宇航,这时宇航特别生气。
但他爸爸还在一旁使劲的说教,宇航越发愤怒,这时我看见之后过去抱着宇航。我大概给他爸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
然后对宇航说:“刚刚跟小伙伴一起打闹着玩,爸爸来阻止你,你特别的生气和愤怒,是吗?”
宇航没吭声,我继续说:“你觉得爸爸应该是帮助你,而不是帮别的小孩,同时爸爸还批评你,你觉得特别难过和委屈是吗?”
宇航仍没有说话,只是眼泪稀里哗啦的流下来。
在这里我就帮孩子识别了他的情绪及他内心的感受:生气、难过,愤怒、委屈,我想当下一次他再遇到这种感受的时候,他就能慢慢的识别自己的感受了。
第三步:倾听孩子的心声。
当孩子有情绪化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感同身受的去倾听。
那么倾听是有秘诀的,包括我们现在很多父母其实也都不会去听,要么自己在忙自己的事情,或者直接把孩子的声音给屏蔽了,那么倾听的秘诀是什么呢?
首先,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听,不要轻易的打断孩子,适当的用点头的方式告知孩子,我在认真的听你讲话。
其次,我们要用眼睛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捕捉他们情绪发出的信号,然后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形。
再次,我们要懂得用一些安慰性的语言。当然,这个安慰性的语言只是安慰性的语言,请爸爸妈妈们一定把评判去掉,不带任何批评的去回应自己所听到的一切,或者直接描述孩子说的那些话就可以了。
最后,帮助孩子标识自己的情绪,核心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一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孩子,体会到的一切。
第四步: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或者给情绪取个好玩的名字。
在孩子感受到情绪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帮助孩子为他们的情绪贴上标签,或者说是帮孩子给他们的情绪取个名字。
比如:害怕的情绪取名为怕怕,担心的情绪,取名为蛋蛋,生气取名为嘟嘟等等等等,随便取,只要你和孩子能明白代表的意思就行。
那么可能大家很好奇,为什么要给他取名或者是贴上标签呢?
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词语,能够帮助孩子把这些含混不清、令人害怕不适的这种感觉,变成有界限并可以被定义的一些事物,并且逐渐的意识到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会经历愤怒、伤心、害怕等等这些情绪,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去坦然的去面对这些情绪,他才能够独立自如的去应对,所以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给这种坏情绪,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让它变得更加好玩,更加有意义。
第五步: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在情绪管理训练中,前4步都是铺垫和基础,而这一步,其实是一个升华,那么对于小孩子来说,解决问题往往是从给出正确的行为和不良的行为划定界限开始的。
比如在前面我提到了宇航不喜欢我学习这事,那么我们首先要看到和认可这种语言背后的情绪是什么?我想是“无聊和生气”。
他的动机是什么?我想“希望我看见他,多陪陪她,他很无聊,他需要我”。
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情绪以及他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给这个情绪贴上一个标签,也就是帮助孩子识别内心的这种感受是个什么样情绪名字。
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让孩子理解,有些行为是不正当的,然后引导孩子想出更好更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消极的情绪,那么处理消极情绪,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机会。
也同样拿宇航不喜欢我学习的这个事来说。当我看见并接纳到了他的情绪之后,我们就可以一起来讨论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案。然后最后选择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案来执行。
现在,让我们大家就来回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发脾气,或碰到了困难,或者是和好朋友闹翻了,我们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是会因为孩子而骄傲,还是理解孩子或共情孩子呢,邀请大家好好的回想一下。
那么情绪管理5步法,简单分明又十分的奏效,邀请大家试试看,一定会有收获。你学会了吗?
温尼克特说: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妈妈就是着急的妈妈。
呼吁父母们在培养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一定把眼光放远,咱们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一定不是分数和成绩。
邀请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用更智慧的爱去爱孩子。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转自网络,贵在分享,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还没关注的师友,动动发财的小手关注下哦~
关注禾木不迷路~
——————————————————————————————
近期课安排:
1.情绪管理训练营(第二期)
2.青少年“心起航”积极成长团体体验小组(第二期)
3.“流动爱”亲子关系团体成长小组(第一期)
4.禾木心理读书会《情商》(第三期)
5.每周六下午团体成长小组(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