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之《红色文旅年华》访谈活动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品田接受了记者采访。吕品田曾任《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并长期从事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研究,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
访谈时,吕品田谈起了他接受红色教育的往事。读大学之前,他曾作为中学生被选拔参加市文化馆举办的工农兵美术创作学习班,并深入工地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纪念地,围绕纪念“两个五十周年”等红色主题进行采风、学习和创作。那一场场生动直观的红色教育,让他在青少年时期形成了对党的深刻印象。大学毕业后,吕品田从江西来到北京工作,三年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的王朝闻先生。这一阶段是其从美术实践转向美术理论的节点。在导师影响下,他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新中国艺术理论建设的前沿阵地,对于遵循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路线、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政策有着高度的自觉。从延安时期一路走来的王朝闻,始终响应党的号召,依据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需要来开展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写成的《新艺术创作论》,体现了其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从事艺术实践的理论思考,为新中国的艺术理论建设和艺术创作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如张庚、郭汉城、杨荫浏、吴晓邦、陆梅林等先生,都以他们的治学紧贴国家发展脉搏,把自己的学术追求和国家需要紧密关联在一起。这形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种学术传统并为后学们所传承。
20世纪80年代,社会思潮跌宕起伏,“全盘西化”的论调风头正劲。王朝闻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反对全盘西化,始终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要求自己的研究生们多做中国传统艺术方面的研究,认为中国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艺术的深厚基础。为此王朝闻先生特别嘱咐吕品田,希望他能够在当时比较冷寂的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领域多做研究。这一时期,吕品田在王朝闻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民间美术的灵魂》,并参加了《中国美术史·现代卷》《当代卷》以及《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的编撰研究工作。基于此,他深化了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也奠定了日后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相关学术基础。
毕业留院后,吕品田以信仰坚定的先辈们为榜样,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本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展开对民间艺术、手工艺的研究,同时用艺术批评方式直面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现状,积极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和重大关切。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他对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重要学术媒体《美术观察》主编之际,出于做好工作的深切责任感,他于2006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主编工作岗位上,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针对美术界的状况和国家文化建设需要提出了许多针砭时弊、彰显义理、放眼未来的重大学术主题,并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学术讨论,力求把《美术观察》建设成为引领正气风尚的学术平台。在其任上,《美术观察》成为中国美术界富有学术影响力的专业期刊,获得了“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1世纪初,国家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凭借学术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雄厚积累,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其专家队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领域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是中国政府推动文化保护工作的最重要的学术机构,起到了开创性和引领性的作用。吕品田是最早投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家之一。2002年以来,他作为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了论证国家级非遗申报指南,修订项目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评审国家级名录项目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论证国家级名录项目保护经费预算,督导地方传承人保护工作,配合传统节日和国家文化遗产日的舆论宣传,策划筹备大型展览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国记忆”特别节目,论证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以及“汶川地震灾区非遗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组织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人才培训,主编《中国非遗年鉴》等一系列重要工作。2006年,吕品田参与策划、组织、撰稿和布展设计等工作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次展览打造成了万人空巷、屡延展期的轰动效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因此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当年“中国十大流行词”。2011年7月,由中共中央台办、共青团中央等17个单位等17家单位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主办“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万名青年大型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吕品田受命负责策划和组织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并陪同胡锦涛同志与两岸青年互动。通过这些学以致用的工作,他深切地感受到文化自信的伟大力量,也对“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执政理念及发展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尽管行政事务日益繁重,但吕品田未曾放弃自己热爱的学术工作。在他看来,所谓的兼顾,实际意味着需要舍掉更多的业余休息时间。这是一种充满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取舍,如其所言,尽管对学术研究心心念念,却不能因自己的志趣而把国家和单位的事情放下。那段时间,很多人说他在单位的楼道里走路总是那么快,那是因为他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以至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他希望白天里能把日常公务处理好,以期为学术写作腾点晚上的时间。
40年的学术研究与行政工作生涯如白驹过隙,吕品田亲历了国家从改革开放步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迈进,也是文化艺术事业的深度参与者和建设者,对党领导下的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深切的体会。采访时,他谈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与会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所强调的,文化艺术是培根铸魂的伟大力量,对国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他为自己能够在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中投入绵薄之力而深感荣幸,也为自己能够以学术实践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而自豪。
谈到对当下青年的期许,吕品田希望年轻人都能像学术前辈们那样,不断去追求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相关联的光荣与梦想,用自己青春去践行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他认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有很好的氛围,青年学子在这个优秀学者云集的环境里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每天都会有榜样活生生地站在他的面前。吕品田认为青年党员既要保持共产党人的伟大信念和博大胸怀,也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践行的工作。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光辉的前景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够实现的。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2021年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祖国变得越来越繁荣昌盛,当年那些开创者们所期待的理想图景正在现实中一幕幕地呈现。这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中国所取得的奇迹般的成就,显示了党的强大领导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动员能力以及统揽全局的判断力和把握力。2020年以来,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显著成效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面临了很多严峻的挑战,但共产党人强有力地回应了这些挑战,以无可争辩的辉煌成就向历史提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百年历史的含金量,不仅仅是100年的时间长度,而是用100年时间所铸就的历史质量。
采访中,吕品田表达了对党深厚的感情,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一个光辉美好的未来。不仅如此,共产党人还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这将是利于人类文明健康发展以至造福全人类的伟大壮举。他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以伟大的胸怀和深远的眼光,把人类从困境中带向光明的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做好应该去做的事情,以不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