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记者夏康静)硕大的圆形大厅由13个显示屏环绕,屏幕上实时显示各线路地铁运行情况,数个移动的圆点代表正在行进的列车,这里便是北京轨道交通的“大脑”——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2月14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访活动走进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简称“轨指中心”),来自36家中外媒体的57名记者在这里探寻“大脑”高效运转的秘诀。
图为拍摄于2月14日的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指挥调度大厅。(2022北京新闻中心供图)
从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时的2条地铁到如今举办冬奥会时由27条地铁组成的线路网,北京构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系统。
“可以说北京申办夏奥会的成功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带来契机。”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童梅向中外媒体记者介绍道。
2月14日,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向中外媒体记者介绍北京轨道交通发展历程。(2022北京新闻中心供图)
2021年,北京地铁工作日客运量近1000万人次,在公共交通中出行分担率达57.4%,成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之一。
便捷的同时也更加绿色。与小汽车出行相比,每位地铁乘客可减少77%的碳排放,北京地铁一年可减少碳排放738万吨,相当于4.1亿棵树的碳吸收量。
一天开行列车10700列次,高峰时段820组列车同时在线,10条线路实现最小间隔2分钟运行。轨指中心不断提升列车运行效率,但也更加注重乘客出行体验。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发布形式,当车站出现集中大客流时,预警信息可通过手机App、车站显示屏、广播等多渠道向乘客传播。疫情期间,轨指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进站人数实现数字化控流。
图为拍摄于2月14日的北京轨道交通展厅。(2022北京新闻中心供图)
2021年底,地铁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建成开通。据了解,冬奥支线作为一条智慧轨道交通示范线路,集智慧调度、智慧运维、智慧车辆、云平台等基础设施于一体,地铁内设有乘客召援系统,乘客不再需要找服务台,而是就近与站务人员实现视听咨询对话,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轨指中心于2007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负责北京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和安全保障,具有规模大、接入线路多、集约化程度高的特点。(视频制作:报道员付硕)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3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