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规划,从2方面入手中,我提出了从2个角度,入手去规划家庭教育。
一是从孩子出发,去了解孩子;
二是从父母自身出发,提升自己的能量。
因为孩子是教育的承受者,父母则是教育的操盘手。
所以,家庭教育,想要做好,要2条腿一起且同步走。
之前的文章,从父母的角度,更多是从妈妈的角度,写了如何提升自己,详见“内向生长,为自己赋能系列”。
也从孩子的角度,写了安全感、价值感的来源,详见: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来源于生命初期的1000天。
今天的文章,继续从孩子的角度入手,接着上篇。
孩子出生后,第一要务,是生存。
所以,他的一系列行为的目的,都在追求安全地生存下去。
一旦他感受到生命受到了威胁,就大哭,歇斯底里地哭。
所以,当孩子饿的时候、困的时候,妈妈不在的时候,他都会大哭。
如果饿的时候,没有及时喝到奶,则会哭得更凄惨;
如果醒来了,没有看到妈妈,也会哭得撕心裂肺。
明白了孩子的这个特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能明白,及时、温柔、无条件的照顾,对孩子来说,是必需品。
所以,不要觉得孩子一哭就抱,是惯坏他。
恰恰相反,一哭就抱,是爱孩子的体现。
有心理学家分析过,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一哭,就抱,会惯坏孩子,可能是出于“嫉妒”。
由于父母小时候,没有体验过一哭就被抱起这种无条件地照顾而生出的一种嫉妒之情。
我则更倾向于,由于父母小时候没有体验过被无条件照顾是怎样的,因而生出一种认识——以为一哭就抱,对孩子不好。
为什么不好,想不出来理由,就安上一个“惯坏”。
其实是父母,爱的贫乏的体现。
那么小一个孩子,不会走,不会说话,哪来的惯坏呢,他能做什么坏事呢?
还有的婴儿期的孩子,在晚上,会突然出现哭闹不止的状态。
如果搜索网上的说法,有说孩子肠绞痛,有说孩子肚子胀,有说孩子白天睡多了,还有的,则是迷信的说法。
排除生理病痛之外,孩子晚上哭闹不止,还有可能是因为做梦,或是体验到了“濒临死亡”的感觉。
特别是后者,会带给孩子莫大的恐惧。
我记得,儿子小时候,大概7、8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忽然大哭不止,怎么哄、抱都没有用,连着3天,每晚都如此。
因为孩子的发育刚刚开始,大脑的各项功能残缺不全,自然地,他的认知非常低。
当他睡着时,他以为自己不会醒来了。
所以,他就大哭不止,不想要这种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明明困得不行了,眼皮都快合上了,却忽然大哭大闹,闹觉的原因。
他以为,如果睡着了,就再也醒不来了。
因此,他拼命地哭,就是不肯睡。
看,孩子的认知,就是这样的浅薄。
这样的认知,还有,比如,当妈妈离开一会儿,孩子以为妈妈“消失”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是分离焦虑的起源。
而,妈妈离开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出现,并不会“消失”;
自己睡着了,还会醒来,不会死亡;
这些认识,只有孩子在成长中,一天天的感受和体会,才会逐步形成。
归根结底,孩子的这些行为和认知,还是跟安全、生存有关。
因此,这个时候,父母不能因为孩子闹觉,就失去耐心,对孩子冷漠对待,或是以为孩子故意找事。
反而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无条件的照顾,帮助他们消除对安全的担忧,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安全感。
刚出生的孩子,最迫切的需求,是生存。
因此延伸出了,对安全感的追求。
他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需求进行。
孩子一哭就抱,不是惯坏他,恰恰相反,这是爱孩子的体现。
孩子晚上,忽然大哭不止,有可能是因为体验到了“濒临死亡”的感觉。
归根结底,孩子的这些行为和认知,还是跟安全、生存有关。
因此,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地照顾,以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