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决策不仅是额叶皮层活动的结果,情绪和直觉通常在理智之前就已经发挥作用。决策本身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既往的经历就暗中为你当下的选择打好了腹稿,有很多都是绕开理智直接让你做决定。

1.潜意识的作用

潜意识控制了人的决策,躲在意识背后发挥作用。其实你的每一个日常动作大部分都在潜意识指挥下完成,而意识则仅在你刻意关注的地方才出现。

潜意识的作用是帮大脑节能。我们反复做一件事就会在脑中建立特定连接,这些回路一旦固定下来,将不需要人去刻意关注,而全凭“自动化”完成,也就是“熟能生巧”。可以说:重复造就潜意识。

所谓的“心流”状态,就是完全融入潜意识,排除意识干扰,让身体自动化运行。由于此时大脑处于低能耗、高能效状态,所以对所专注事物的洞察会变得毫不费力,连时间都感觉变慢了,感知力较意识状态成倍提高,此时甚至能激发惊人之举。

另有一些潜意识是生物在演化过程中自带的,本人并未意识到,但大脑知道。比如:瞳孔放大的眼睛看上去更有魅力。

人们之前并未被灌输过这一点,但在生物界,瞳孔放大是性欲提升的反应之一,这种性邀请信号意味着繁衍。大脑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将这一点刻进了自己的程序,它显著地影响着人们对彼此魅力的评判,即使当事人压根就不知道这一点。

一些潜意识需要特定条件的激发,比如危险、厌恶、温暖……令人不悦的外部环境会让人的立场偏向保守,因为压力让大脑产生了自保或回避的潜意识,而不是更加开放去无视威胁。

2.意识的作用

那么意识对决策又起到什么作用呢?答案是:冲突下的协调。意识负责仲裁众多的无意识行为,在面对新情况时做出反应,包括学习新知识。

学习的另一项好处是保持我们的意识与人格,也是塑造大脑的主要途径。大脑的可塑性不是未成年人的专利,其中一种表现称为“代偿”。人脑在超过25岁后,重量开始稳定下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超过1/3都有脑部的病理性变化,如阿尔茨海默症的组织样态。但是这些大脑的主人并不一定有认知缺陷的临床表现,其生活也未受影响。

秘密就在于,通过学习、接触新经验,使大脑保持活跃状态,让其有足够的认知储备,去补偿脑组织退化造成的损失。大脑就像一个工具箱,你储备的工具越多样化,那么即便丢失其中的几样,你也越能用其它工具代替,即减缓衰老对大脑的影响。

意识是一个规划者,它同样受基因表达及环境的影响——意识并不是一切的主宰,它也被局限在自己所处的世界里,反映着人对现实的预期。

3.情绪与理性的交互

两罐配料、含量、价格都近似的罐头,只是包装不一样,你会选哪个呢?此时包装的式样启动的不是你的理智系统,而是情绪系统,你说不出道理地挑选了其中一罐,只是因为选择它的情绪努力压过了选择另一种。

理性只在刻意学习新事物时显得较为主动,而生活中的大多数决策,情绪与直觉才是司令官,理性则充当参谋作用。

事实上,情绪与其它生理机能也在相互影响。当我们做选择时,肌肉会不自觉紧张,激素水平会浮动,也就是说,身体会先于大脑对选择做出反应。

绝对理性的选择需要关注太多细节,而大脑不想把过多能量耗费在每天的繁琐细节中,此时凭直觉和情绪做决定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行动效率。而由丰富的经验中产生的直觉,往往能一击命中正确选择,比理性分析还要高效准确得多。

当然,情绪的作用也是两面的,它能提高行动效率,也同样会产生错觉或偏见。比如被显著消耗精力的人,和精力充沛的人,前者更容易做出草率、图省事的决定。

说到情绪,就不能不提到引发情绪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它由垂体、肾上腺等器官分泌,脑中与身体中的多巴胺帮助人应对外界变化和维系生理功能。脑中的多巴胺还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引导情绪,就是为各种选择赋予权重,以便大脑排出优先级。

比如同样的时间是选择做A,还是B;是先做A还是先做B,这都涉及AB在我们心中的权重。若做A曾我们带来美好的体验,A在心中权重就会增加,而B如果曾带来不好的体验,权重就会下降,降低我们下次选择它的概率。

按心理学的观点,这属于一种奖励或惩罚的反馈机制。当作一件事获得了良好体验的奖励,多巴胺就加速分泌,通知情绪及大脑其它系统,增加这件事的价值权重;当一件事给人不好体验时,多巴胺就抑制分泌,减少这件事的权重,让人回避再去做它。

4.总结

在这个复杂世界,靠体验去做决策有时并不见得带来好结果,比如赌博或超前消费。

这背后是他人对我们情绪的利用,没有理性驾驭的后果是人们掉入这些设置好的陷阱,导致重大损失。

提防被欺骗只是理性的一种功能,应对复杂的挑战,人们需要刻意锻炼多元思维与理性决策系统,学习新经验。也只有基于丰富经验的直觉,才能真的让你可以不假思索,放心地将决策的重任,交予大脑。

举报/反馈

科技比特曼

2788获赞 900粉丝
未来主流科技领域的信息传播,价值变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