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于2022年2月11日凌晨在上海去世,享年75岁。2月1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曹景行主刀医生处获悉,其病因是胃癌晚期,从确诊到病逝,他坚持了一年又七个月。
曹景行先生的离去令人哀痛,但也再次带出一个严肃的疑问:胃癌能否预防,能否早发现、早治疗?
上海长征医院副主任医师周海洋博士是曹景行的主刀医生之一,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20年8月,曹景行在长征医院体检时发现胃癌。肿瘤生长在胃角的位置,已经有转移,扩散到了周边的淋巴,甚至一些比较远的淋巴。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晚期胃癌。
此后曹景行接受了胃癌根治术和一系列放、化治疗,2021年他还曾回到过电视节目工作中。但不幸的是,不久前癌症又复发了。
据曹景行生前自述,他近十年做过两次胃镜检查,最近一次为五年前,但直到2020年8月体检时才发现胃癌。曹景行曾问过医生,像他这种胃癌能够更早发现、更早治疗吗,医生的答案是肯定的。
周海洋说,中国是胃癌大国,发病人群多,而且大部分胃癌患者发现时都是中晚期,早癌发现比例大约只占10%-20%。中国胃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而反观邻国日本、韩国,其胃癌的早期发现比例已超过50%甚至更高。
在周海洋看来,胃癌早诊早治,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胃肠镜检查的推广和普及。
他说,如今的医疗水平,不光是胃癌,很多疾病都可以实现早查、早诊、早治。胃癌这样的消化道肿瘤,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或者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胃镜+活检。通过胃镜的分辨率、放大倍数、特定的荧光技术等,即便是很小的病灶,也能够发现,从而尽早干预和治疗。
周海洋把胃癌高危人群划分了几个类别。一类是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或做过胃手术等病史,如曹景行就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史。第二类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如亲属罹患过胃癌。第三类是检查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除此之外,肥胖、嗜好烟酒、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食品等人群,也是高危人群。
“对高危人群而言,要坚持密切地复查胃肠镜。”周海洋说,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需要定期做胃镜和肠镜,可放在自己的体检项目中,以发现或排除早期病变。“如果有家族史、属于高危人群,这个时间还可以提前,复查频率可以增加”。如若检查后完全没有问题,复查频率就可以更低一些,3-5年做一次。
胃癌在临床表现上还有一些令人迷惑,不乏查出胃癌却没有明显症状的病人们,这又是为何?
周海洋解释,每个肿瘤的“品性”不一,品性不好的肿瘤,其原发病灶的症状可能不明显。肿瘤(生长)的部位和症状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把胃比喻成房子,它有两扇门,进来的门叫贲门,出去的门叫幽门。“长在胃的入口(贲门)的肿瘤,患者吃东西可能吃不下去,不舒服,长在胃的出口(幽门)处,吃下去的食物排不过去,又会有饱胀、呕吐情况,这些症状都容易提醒患者早期发现”。
但是,如果肿瘤长在胃的中间,譬如长在胃角或者胃体,肿瘤周边往往没有很重要的组织,消化症状不明显,这就很难通过早期的症状来发现它,只有依靠胃镜和活检才容易发现。
周海洋还提到,中国人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饮食和生活习惯是胃癌的影响因素,预防胃癌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201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及消化性溃疡病学组发布的《第五次幽门螺杆菌共识》显示,中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专家认为,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从而能够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很多地区的饮食有高油、高盐等特点,周海洋建议,人们日常餐饮最好尽可能少油少盐,少吃烧烤、腌制、烟熏类食物,吃得清淡一些。此外,也应减少或戒掉烟酒,加强身体锻炼。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710.1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