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行先生像一团火焰,为新闻事业燃烧了一生,那是他的生命所系,也是支撑他的动力。
说到曹景行先生,我觉得可以用“疯狂”两字来形容。为什么是“疯狂”?他的父亲是民国报人曹聚仁,曹聚仁先生就是一位将身心都献给新闻事业的人,曹景行先生延续了这样一种基因——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即使是在这两年生病治疗的过程中,他也没有停歇过工作,在自媒体上一直持续发布着关于上海文化的视频创作内容。
曹可凡与曹景行(右) 本文供图:曹可凡改革开放后,曹景行前往香港,先后在多家报社担任记者、编辑、主编工作。凤凰卫视腾空出世后,他也被邀请到凤凰卫视担任新闻评论员。凤凰卫视能够崛起,一是和机制有关,二则是和邀请到了曹景行、阮次山这一批“老男人”分不开关系。我第一次对曹景行有深刻印象,就是看到了曹景行在凤凰卫视担任“9·11”事件直播评论。事发当时9月的香港依然酷热,他在汗衫短裤的日常穿着外,套了一件西装就跑到摄影棚里担任评论。即使是在如此匆忙的情况下,他也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工作,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侃侃而谈,能够从国际政治到地缘政治,从历史到当下来剖析“9·11”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凤凰卫视退休后回到上海,东方卫视邀请他来担任一些两岸节目的特约评论员,同时也是我们晚间新闻的新闻评论员,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对新闻的激情和敏感性依然保持不变,在这些节目中起到了主轴的作用。
最让我佩服地是他身体里的能量和激情似乎永远花不完,在他生病前,还每年做两会的报道。他和二三十岁的年轻记者挤在一起,在人民大会堂里拉各个代表、委员做采访。因为我是上海代表团的成员,他就经常叫我帮他拉人,我们就约好在人民大会堂大厅的钢琴前“接头”。
曹景行在两会曹景行为人热情,带人诚恳,对后辈不遗余力地帮扶。人还特别好玩,他找人酿了一款“曹景行”黄酒,聚会的时候就带来给我们喝。每次聚会聊天,我们都能受益良多,知道很多新消息,你会惊叹于他的阅读量之大,消息面之广。他每天在朋友圈都能发几十条消息,多的时候上百条。他说就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些新闻资源和线索,选你所需,不想看也可以屏蔽。生病后,他就把精力都转向了自媒体,他去拍上海各个街巷、建筑,讲述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我觉得他和他的父亲曹聚仁先生真的太像了。曹聚仁先生是章太炎的学生,与鲁迅同出一门。曹聚仁先生写的关于上海文化的一些往事,如今看来都是珍贵的史料,是研究上海发展史非常重要的部分。曹景行对两岸关系的牵挂也和父亲密不可分,曹聚仁先生当年对两岸关系做了很多贡献。
曹景行继续了父亲的衣钵,他们是用一个文化人的眼光去做新闻工作,又以一个新闻人的角度去看待文化。近十几年,曹景行和姐姐曹雷一直在整理曹聚仁先生的文稿,大约有1000多万字,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研究民国史的资料。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他们都是带着文学家、历史学家的视角去做新闻,因此他们的新闻才得以历久弥新,穿梭时空,成为一段段珍贵的史料。曹氏两代人对新闻业的贡献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工作中的曹景行(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710.1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