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保研后通常会有一个短暂的迷茫期,原因往往是科研基础薄弱所导致的,但是只要做好规划通常很快就会走出迷茫期。
保研后有三件事,其一是尽快联系导师,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并且围绕主攻方向做积累,读文献做复现,这都是常规操作。
其二是尽快搭建自己的科研场景,如果能够提前进组可以积极申请,否则可以在线上参与一些科研实践活动。
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场景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没有场景支撑很难做出较强的创新。
其三是积极构建自己的交流场景,读研期间既要埋头苦学,同时还需要抬头交流,如果读研期间有捷径的话,那么积极交流就是一种走捷径的方式。
保研后要尽快确定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方向,而且尽量与读研期间的方向保持一致,所以要跟读研期间的导师交流,争取获得一些具体的建议。
除非本科期间就跟研究生期间的导师做过科研,否则跟导师联系时,要说一下自己的科研基础,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导师对你的科研任务安排。
通常导师都会有多个课题,每个课题和项目往往也都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科研方法,因此导师会根据每名同学的意愿和能力特点来安排到不同的课题组。
保研后一部分同学会放松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放松是要有边界的,否则容易收不回来。
最后,如果有读研、科研相关的问题,欢迎与我探讨交流。
举报/反馈

IT人刘俊明

13.5万获赞 4.9万粉丝
专注于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和教学,欢迎私信!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