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解读的书是《房间里的大象》副标题: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我们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集体沉默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所带给我们的启发。什么集体沉默呢?所谓的集体沉默,指的是面对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大家都假装自己不知道或者看不见,最后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嘴巴。那么这本书的名字《房间里的大象》描述的正是这样一种奇特的场景。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房间里站着一头大象,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我们肯定是都能看见,但是屋子里的每个人却都不去谈论它绕着他走,甚至被大象逼到了墙角儿,不能自由行动。这里的大象指的就是那些非常明显以至于让我们根本不能忽视的事实或问题,作者用这样的一个比喻形容的就是集体沉没。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伊维塔·泽鲁巴维尔,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泽鲁巴维尔其实是一位犹太人,小时候生活在以色列。他在童年的时期就发现了身边的大人们呢,对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历史敏感问题总是在回避,于是这就引起了他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兴趣,最终完成了这本书。作者认为这种集体性的沉默,它的产生、发展与一个社会中的文化习俗、权力结构、人际互动等等诸多的因素有关。有些集体沉默是善意的,比如出于社交礼貌,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等等,有些可能是属于中立的,你很难用一种道德批判去界定它的好坏,比如说为了自保而选择了沉默。而还有一些会对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很多矛盾、缺陷已经到了非常明显,甚至是阻碍正常生活的地步,可是有些人依然会选择沉默,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甚至是自欺欺人了。比如著名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讲的就是这类情况。面对皇帝的愚蠢和虚荣,以及骗子的嚣张,大部分人选择了逃避,最终却是由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相。

关于集体沉默的现象,作者在这本书里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内容是这种现象的特征和要素。

第二个重点是它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第三个重点是集体沉默会导致哪些后果,以及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四个重点是对于那些负面的集体沉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纠正和打破它。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一一讲述。首先是第一个重点内容,集体沉默现象的特征和要素。说到沉默我们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觉得可能就是不说话。作者认为不说话的默不作声仅仅是一种狭义的沉默,真正意义上的沉默概念还应该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特征,那就是不看、不听、不说。换句话讲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知而不说。作者强调,在很多的时候人们并不是不说话,恰恰相反,大家还会经常的顾左右而言他,故意去发表一些不相干的声音,以便去掩盖房间里的这头大象。就像西方的一句歌谣里唱的那样:”我们可以聊聊天气,我们可以聊聊工作,我们什么都可以聊,但是除了房间里的大象。”

除了上面的三个特征之外,作者认为集体沉默还有另外的两个要素,那就是明显性和集体性。什么意思呢?所谓的明显性指的就是这种不看、不听和不说,一定是要针对于那种非常明显或者是确定的事情,甚至是那种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再去忽视的事情,而那些很微小或者是还不太确定的事情呢,不能够算作在内。那么面对这种显而易见的大象,这个时候人们的沉默那就一定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选择了。那么所谓的集体性指的就是说每一个人都看到了这件事儿,但是大家全都是不约而同的沉默,大家仿佛当这件事儿根本就不存在一样,如果仅仅是个别少数人知道的小秘密,那这个也不能算作是集体沉默。那么在作者看来,这种故意性和集体性才是集体沉默最为奇特的地方。

作者认为这种集体沉默常常会有一些缺陷啊,暴力啊,丑闻、权利等等,可能会令我们感到尴尬、敏感甚至是恐惧的话题相关。比如说在二战的时期,那些为纳粹部队服务的德国人其实都知道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犹太人等待他们的最终命运会是什么。可是这些德国人一直老老实实地上下班,规规矩矩地执行上级命令,从来不去讨论集中营里到底会发生什么。再比如有的家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那么整个小区或者是街坊邻居们都很清楚这件事儿,但是大家都不去谈论,甚至不愿意去伸手帮助那位受害者等等。

好了,上面说到的就是集体沉默现象的一些特征和要素,那么接下来是第二个重点,作者对这种现象形成和发展原因的一些探讨。首先作者认为集体性沉默与一个社会的文化、习俗、规则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社会文化和习俗会影响到我们注意力的方向。在谈论话题的选择范围上也是如此,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我们通常会受到自己的家庭还有集体的影响,与周围的亲友还有家人们尽量地保持一致,这个就是所谓的某种社会规则的禁忌。

比如说最典型的性话题,在东亚的家庭里,父母亲戚几乎很少会与孩子们主动地谈论这个话题,甚至说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性启蒙教育都变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大家也不愿意去直接的面对。而在南美和非洲的家庭,孩子们就会非常坦诚地与他们的家人相互讨论,甚至是一个女孩子也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讨论性话题,这个就是不同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比如说还有一些社会组织团体内部,也有一些自己的小气候,比如说像这个美国的警察系统,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不允许自己的成员对外去宣布组织内部的丑闻,正所谓是家丑不可外扬,一旦谈论和宣传出去就会被认为是出卖同伴,会受到其他人的嫌弃和抱负。那么除了这些,给对方留一些面子,体现出一些礼貌性,这个也是一种社会的禁忌形式,只不过是一种更加温和的社会禁忌。在这种情况下集体沉默,那就是为了掩饰尴尬,或者是照顾对方的感受,比如说对方有严重口吃的毛病,但是大家都不会去故意的谈论这件事儿,或者说在开会的时候,你的上司当众打了一个特别响亮的饱嗝,所有的人都听到了,但是都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等等。那么如果有人在这种情况下突破这种社会禁忌,那么就会被人们看作是不懂人情世故,破坏了社会的默认规则。在《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的结尾啊,安徒生安排让一个小孩儿成为第一个喊出真相的人,这其实也不是随便写出来的,因为在大家看来,我们每个成年人早就习惯了遵守社会禁忌,通常不会说出那些不该说的话,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呢,他们根本是无所顾忌。所以说喊出皇帝没有穿衣服那句话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第二个方面,集体沉默同我们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有着一定的关系。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以及所能表达的范围、界限,往往会受到权力结构的巨大影响。在上级面前很多话是不好说出口,甚至是不能说出口,因此就不得不去保持沉默。还是那个皇帝新装的故事,只有把故事的主角设计成为皇帝,那么才能产生巨大的戏剧效果。试想看,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穿衣服,还在大街上这么耀武扬威地走来走去,估计早就被人给骂回家了,那么同样滑稽的举动,在故事里有手握大权的皇帝来干,臣民们就只好选择了沉默。作者认为,在集体沉默的形成过程中,权利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人们的关注范围以及他们的表达边界,越是有巨大权力的人,他们得知的信息就可以越多,那么对信息传递的控制也就越有效。并且可以通过命令、强制等等的方式来控制信息的进一步交流和分享,从而继续保持整个集体的沉默。比如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高级军官对于屠杀犹太人的计划其实是非常的清楚,但是他们会通过手中的权力去阻止基层官兵谈论这件事儿。并且具体到一个普通的士兵的时候,他们只是会安排这些士兵做一些具体的小事,比如说负责把这个犹太人押上车,或者说是没收他的随身物品等等,那么在这个士兵看来,虽然整件事儿肯定是不对劲儿的,但是既然自己没有完全参与大屠杀,再加上这就是上级下来的命令,那么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

第三个方面,作者认为集体性沉默地扩散,还与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有关。在作者看来,很多的集体沉默也可以被称之为是合谋性沉默,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参与其中,相互的推波助澜,共同把这种沉默延续和保持下去。而这种合作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合力的特征。比如纳粹的高级军官通过权力去禁止基层的官兵谈论集中营,而这些基层的官兵们也竭尽全力地像生活在集中营附近的普通德国居民掩盖真相,而这些周边的居民们明明都觉得这个集中营那肯定是有问题,但是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去询问,也不再去探究,于是这种沉默就得到了延续。再比如,二战大屠杀的幸存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向自己的后代坦白自己的悲惨经历,而他们的后代们也因为害怕得知真相后的痛苦而选择不再去询问。你不说,我不问,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集体沉默中是大量的存在。

作者在这里还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这种合作的推动啊,有时候并不是有意为之,甚至在很多的时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现象。在集体沉默现象刚刚出现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周围沉默的旁观者越多,我们就会越倾向于加入这支沉默的大军。这样一种难以避免的不自觉从众心理也会延续集体沉默现象的扩散,最终出现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比如说有两个歹徒在地铁的车厢里面行凶,假如现场周围的人第一时间选择了沉默,那么最终很有可能整节车厢的人都会集体的无动于衷。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有时候很难单纯从道德的角度去谴责车厢里的其他人,恰恰可能是因为当时旁观者人数众多,那么当某个乘客发现周围有人无动于衷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很难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他可能会想也许这个事情没有这么严重吧,会不会是我的反应过度了?那么在这样的一番心里纠结之后最终选择了沉默。然而有趣的是,这位乘客的动摇呢又会强化其他人脑海中事情可能没有这么严重的一个判断,每个人的沉默对于他人来说都是一种支持,于是这就形成了沉默的循环,这个就是典型的人际互动对集体沉默的影响。

上面就是为您讲述的第二个重点,那就是集体沉默的产生和发展。那么接下来为你说说第三个重点,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这种集体沉默,会给个人以及社会带来哪些后果。作者认为有些集体沉默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前面说到的那些由社会文化规则所形成的这种传统的禁忌话题,那么还有一些是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尊重对方的隐私信息,避免尴尬等等所采取的礼貌性沉默。那么这些沉默是善意的也是可以值得提倡的。那么,除了这些文化禁忌和善意的沉默,其他的很多集体沉默可能就并不是什么好事了。他们可能只是一种对于现实和矛盾的逃避,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了长远的利益。可能会给未来埋下问题的种子。比如说沉默会给个体带来认知方面的困扰,逃避和拒绝面对事实,会使得一个人的感官得不到明确证据的支持,他有可能变得不再相信自己,开始怀疑自己听到、看到以及摸到的这个世界。这种诡异的感受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困扰,甚至成为恐惧的来源。比如一个酗酒家庭中的孩子,当他和母亲每天一起回到家,总是发现父亲烂醉如泥地倒在地板上,可是大家却一句话都不说,母亲只是默默的把房间打扫干净,那么到了第二天,依然没有任何人去提起这件事儿。久而久之,他就会对此产生困惑,认为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是不是我自己幻想出来的呢?

再比如沉默可能会使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缺少信任整天相互提防。明明是大家都经历过或者是都知道的事情,却非要故意当他不存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却偏偏要把交流的范围限定在一个沉闷却又安全的领域,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导致团体凝聚力的瓦解。当一个人经历的集体沉默越多,就越容易感到孤独,与人的交往也就会疲惫不堪,最后他可能连任何的想法都不愿意再同他人分享了。再比如说,某些沉默还会导致社会规则的堕落,例如说对暴力或者丑闻的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之的这种沉默行为,其实是对罪恶的一种鼓励和纵容,会引发更大的罪恶行为,并且逐渐瓦解人们的道德感。正如一句政治名言所说:“最有效瓦解道德的方法就是不讨论,而且不讨论这种不讨论。”

此外,作者还特别强调这样一种有害的沉默。它还会自我繁衍,保持沉默的时间越长,沉默就越不容易被打破,社会最终付出的代价也就会越大。对此美国的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告诫他的同胞说:“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仅是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是因为好人的可怕沉默。”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本书的第三个重点,那就是集体沉默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下面就为你来说说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对于那些负面的集体沉默,我们应该如何纠正和打破它。作者认为要打破这种负面的沉默,首先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公开承认大象的存在,把它说出来,写出来,或者是用行动彰显出来,并且一定要尽量的把它放在聚光灯之下,引起所有人的正面回应。例如在1894年,法国的一位的低级军官遭到了诬陷,被革职流放。由于当时的法国正弥漫着反犹太主义的思想浪潮,所以人们对这样的一起冤假错案是不闻不问。最终还是大作家左拉发表了为我控诉的公开信,把这位犹太军官的遭遇讲了出来,并为之四处呼吁,这样才打破了集体沉默,唤醒了社会的良知。那么在集体当中,作者建议我们,说话的时候也不要再对同伴绕弯子了,开诚布公,打开天窗说亮话,形成一种正视问题的良好风气。当然如果再加上一点幽默感和体贴,那就更好了。所有的沉默都会在彼此的会心一笑当中被打破。其次,打破沉默需要整个社会体系的通力合作,正向团体的力量可以强化沉默一样,那么反过来,当然也应该利用团体的力量去打破沉默。

第一个勇于指出房间里大象的人。那只是开启了第一步,其他的人必须要紧随其后。在安徒生的童话里,那个小孩子是第一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人,但是更为重要的一个细节是他的父亲最终支持了他,周围的人在此之后也纷纷表示赞同,最后整个大街上的人们都叫喊了起来,那么皇帝的新衣这头大象便轰然倒下了。最后作者认为这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勇气和耐心。在现实生活里,面对那个打破集体沉默的勇敢者,人们的反应通常都不大相同。有的人可能会去呼应,有的人可能继续沉默,也有的人试图转移话题,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开。那么总体而言,打破沉默者往往会成为一些人的排挤对象,并且因此受到质疑,挖苦或者孤立。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勇气和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对于那位皇帝新装里的小孩儿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包容、宽容和保护,只有这样,那些负面的集体沉默才能够越来越少,到最后啊,在我们身边形成一种积极的良性循环。

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解读的差不多了,下面来为你简单总结一下上面讲到的重点内容。首先为大家介绍了集体沉默现象的特征和要素。作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沉默概念应该包含有三个层次的特征,那就是不看、不听和不说。那么除了这三个特征以外,集体沉默还有另外两个特别重要的要素,那就是明显性和集体性。所谓的明显性指的就是这种不看、不听和不说,一定是要针对那种非常明显和确定的事情,甚至是那种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再去忽视的事情。而所谓的集体性指的就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这件事儿,但却不约而同的选择沉默,那么这种故意性和集体性才是集体沉默概念最为奇特的地方。其次,我们说到了集体沉默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作者认为,集体沉默同一个社会的文化、习俗、规则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这种社会和文化的习俗往往会形成一种注意力和谈论话题的禁区,从而导致集体沉默,避免尴尬,体现出一种礼貌性。那么这也是一种社会禁忌的表现形式,只不过是一种更加温和的社会禁忌。此外集体沉默还与我们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有关系。在集体沉默的形成过程中,权利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人们的关注范围,并且可以采用命令等等强制方式来控制信息的进一步交流和分享,从而继续保持集体的沉默。除了社会、经济以及权力的结构,集体沉默地扩散呢?还与人们的互动性有关,有些集体沉默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沉默的循环。

第三,我们说到了集体沉默会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除了那些善意的沉默之外啊,对于很多时候来说,否认和逃避房间里的大象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相反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说会令人们对自己的记忆和认知产生怀疑,会降低群体成员之间的信任,伤害到集体的战斗力,还有可能助长罪恶,导致社会道德规则的瓦解等等。那么对于这些负面的沉默效应,沉默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被打破,人们所付出的代价也就会越大。最后我们说到了如何去打破这种负面沉默,要终结他,就必须要正视房间里的这头大象,尽量地把它放在聚光灯之下,引发所有人的正面回应。此外还必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去打破这种沉默。对于皇帝新装里的那个孩子,每个成员都应该多一些包容和支持,只有这样,那些负面的集体沉默才会越来越少,最终在我们身边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不是让它成长为一头房间里的大象。

至此,《房间里的大象》这本书就解读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举报/反馈

奇闻博学君

3.5万获赞 1490粉丝
在日常中发现不凡,在传统里寻找灵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