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书

一个理性的文字治愈师,希望你能够在我的文字里,找到一点对于生活的慰藉。

最近,听到村里的一位大爷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这一辈子,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却也经历过很多的苦难,再回看自己走过的那些路时,总归心里有点五味成杂,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哪怕再怎么后悔,到最后还是该接受的接受,该放下的放下,该改变的改变。

我觉得这段话挺有道理的。

大爷已经七十多岁了,或许,人生已经不剩下几个十年,而他对于生活的总结,就是这六个字:接受、放下、改变。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理解这六字的,在我看来,接受就是学着坦然地去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那些事情,好坏不论;放下就是那些让人感到不甘与痛苦的事情,不过于的纠结与执着,学着去与自己达成和解;改变则是思维上的转换,不总是用以前固有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而是对自己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名为《一个人的朝圣》,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所著。

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哈罗德在六十多岁时回顾自己一生的故事。

在某一天的下午,他原本在院子中休息,却突然收到一封来自远方,时隔二十多年未曾联系的好友奎妮的来信,信中讲述了她患上癌症,不久就将去世。

哈罗德得知后,内心很不是滋味,他一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因此朋友也不多,而奎妮则是他为数不多的好友,突然得知这一噩耗,他写了一封回信想要寄给她,鼓励她好好生活下去。

而他路经了一个又一个信桶,握在手中的信始终未能真正地寄出。

他越走越远,越走越远,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涌现在了他的心头,那就是徒步跨越整个英格兰去探望奎妮。

在路过一个加油站时,恰巧遇到一个小女孩,在那里,小女孩和他探讨了关于信念这一话题,小女孩为他想要徒步的事情感到不可思议,也选择了鼓励他,并且告诉他,一个人只要有信念,那么什么事情都能够实现。

哈罗德觉得,只要奎妮知道自己要来,就一定会为了他坚持活下去。

他穿着一双老旧的鞋,一直走,哪怕鞋破了,脚磨出了血泡化了脓也始终不愿意放弃,因为他始终告诉自己:奎妮还在远方等他。

这一路上,他遇见了很多的人,他不善交际,却也会时常和他们聊天。

其中,有的人鼓励他继续坚持;有的人嘲笑他异想天开;有的人观看戏。

在与那些人的对话中,哈罗德也渐渐地开始回忆起自己的一生,他发现,自己的性情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因为父母不懂得如何去表达爱,也促使他比知道怎么将自己的情感流露。

导致了他的儿子从小便觉得父亲不爱他,最终选择了自杀;他的妻子,在儿子去世之后,认为是哈罗德导致了自己失去了最心爱的人,也有将近二十年不与他好好说话。

他直面了自己内心的那份愧疚,对于奎妮的愧疚。

自己曾经在一家工厂做事,一直处于中规中矩的状态,但是因为一次醉酒为厂里带来了损失,因为自己的懦弱,不敢承认这件事,最终奎妮替他背了锅,离了职。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非要去见奎妮的原因。

他几乎把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事情全部都进行了回顾,还讲述了她与妻子的相遇,以及之后的关系为什么会变淡。

正是这场旅行,让他变得勇敢,因为那些都是自己从前不敢面对的事实与真相,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拼命地隐藏。

周国平说: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朝圣的路上。

《一个人的朝圣》,更多的就是哈罗德对于自我的救赎,他选择了接受曾经误以为自己不能接受的一切,他重新认识了自己,把自己从那些黑暗的深渊中拉了出来。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总得学着自己去面对自己,哪怕你再怎么糟糕,那也是你,同时,还需要学会去放下,放下那些执念,放下对自我的偏见,学会跳出那些舒适区,才不会活得太累。

就好像书中所说的:

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经历过很多的事情,遇见过许多的人,也走过很长的路,我们可能会以为往事最终会随风去,但是实际上,它总会在一些时候悄悄地爬上一个人的心头,许是美好,许是悲伤。

而不管怎样,如果不能接受,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慌张;如果不能放下,那么涌上来的就是痛苦;如果总是不愿改变,那么剩下的就是一成不变的现状。

同样的,人生漫漫,没有谁能够一眼就看到头,只是希望我们都能不被过往所羁绊,活在当下,有所期待。

举报/反馈

赵拾鹿

18.2万获赞 8万粉丝
简单且真实的生活。
情感领域爱好者,百家号校园红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