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学相关知识,你也肯定在一些文章或者别人的论述中,见过下面这个模型。

配图来源:公众号@知示

这个模型被称作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它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了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层级。

它的价值在于,第一次提出了人的“动机”是由“需求”决定的。人总是需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才能去关注、以及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对后来的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影响极为深远。这一理论模型的价值,也许可以用一句稍显夸张的话来解释——任何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工作,都必须要考虑到需求层次的问题。

这个理论就出自本月要推荐给你们的第三本书,也是现代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
现代心理学有三大思潮,第一种思潮叫做精神分析,代表人物是我们熟悉的弗洛伊德,他从“意识”层面诠释人性;第二种思潮,叫做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约翰·华生,他主张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人的行为,认为意识、情绪、思维、人格……种种心理活动,都是物理变化的连结
马斯洛开创了第三种思潮,他不满于精神分析法从病态的角度解读人的心理,把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等同,过于将人的心理归结为潜意识的作用。也不认同行为主义将人的内心活动完全归结为客观反应。

他用“动机”解读人性,他坚信人有“自我实现”的本能,通过对于需求和动机的研究,人能够因为自身的理性而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所以他所代表的思潮,就被称作人本主义

在《动机与人格》里,马斯洛围绕着“需求层次”提出了种种精彩的理论,他清晰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需求层次中,所以会有不同的动机,这些动机带来了不同的追求,这也就影响了每个人生活中的具体行动。

但马斯洛研究的目的,并不只是想证明需求会影响一个人的行动,而是想告诉每一个人,人和动物的差异,就在于人的根本需求是自我实现。

当一个人了解到如何满足,甚至超越低层次的需求时,他的人生就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能通过自我实现,变成更好的人,找到理想的生活。

有句话说:“弗洛伊德带给人多少绝望,马斯洛就带给人多少希望。”

马斯洛的著作没有弗洛伊德的阴暗庄严,没有埃里克森的温文尔雅,通篇洋溢着无限的激情。他用暖阳般的笔调和优美的文辞,描述自己对人性的设想与探索,将高深的心理学问题用一种别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倾听自我,相信自我;明智地选择,健康地生活。这是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里给我们启示。

举报/反馈

悦读百科

6.8万获赞 1.7万粉丝
悦读百科官方账号,与您一起分享一本好书
悦读百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