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集中举行的省级、市级两会,是观察中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地代表委员的议案,记者看到有一组关键词被频繁提及——制造业占GDP比重。
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强调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而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则不再出现。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到,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为什么从国家到地方如此重视这个百分比?
高调回归制造业
中国用7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中国制造迅速恢复活力,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支撑。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西方很多国家纷纷回归制造业;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凭借人力资本优势,积极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制造业重新成为各地经济竞争焦点。
2022广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广州市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对此,《广州日报》的报道指出,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2017年提出“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到最新报告明确“制造业立市”,广州着眼实体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
视线转向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长三角。2022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2021浙江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大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力度,打造一批万亿级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1/3左右。
西部城市也将制造业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2022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抓实产业链升级重构,稳步提升制造业占比。2022贵阳政府工作报告“强省会”高质量发展预期目标中也明确,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19%、42%和48%左右。
被拉平的“微笑曲线”
过去的制造业价值链分配中,研发、营销两端附加值较高,制造环节相对较低,但随着制造端技术含量的提升,这根“微笑曲线”在不少领域被拉平,甚至反转成中间高于两端的“痛苦曲线”。
从国际经验来看,稳定制造业是稳经济的压舱石。一个被频繁提及的案例就是德国。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近30年的时间,德国制造业占经济总体比重稳定在23%左右的水平,也有数据说是20%左右的水平,在金融危机变动过程中,曾出现了暂时的波动,但是其后稳定性非常强”。目前,德国对于制造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到2030年德国工业产业占经济比重要提高到25%。
也就是说,制造业比重还要进一步提高。这背后,一方面是其重视制造业,另一方面是意识到新一轮技术革命会产生许多新的制造业。
成都有哪些发力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制造强省的四川已明确制造业2022年年度目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市经信局局长王凯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成都代表团会议时表示,成都市经信局将以“制造强省”先行示范市建设为契机,在策略上突出规模质量同步提升,保持工业增速高于GDP增速,持续提升工业经济占比,力争“十四五”末达到25%以上。
“中央明确了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省委也明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比重。”王凯说,为落实制造强国、制造强省要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已经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下一步,成都市经信局将继续做大做优电子信息万亿级集群,加快实现装备制造集群规模过万亿,推动集成电路、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绿色氢能等10个以上行业过千亿,并开展项目招引攻坚,实施驻点招商、基金招商、产业招商,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做大增量。
去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成都将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落实省委部署,成都聚焦2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建圈强链“链长制”,其中包括14个先进制造业和3个生产性服务业。王凯表示,成都市经信局将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以高端芯片、消费电子、汽车整车、航空整机等重点终端产品为牵引,以链主企业为核心,联动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专业化梳理分析产品链上下游配套、左右岸协同的供需关系。
(数据来源:各地政府官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程怡欣
编辑 宋和霄 校对 王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