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不乏“老饕”的存在。著名的“老饕”文人,远有苏轼,近有袁枚。苏轼这辈子仕途坎坷,被“贬”后云游四方,但这样恰恰成全了一个“老饕”的胃。清代袁枚对吃的追求更为极致,近代汪曾祺,梁实秋等文人墨客谈起吃,无不提及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里,记录了南北菜肴糕点共计326种,在“点心单”中,颇为详尽地记载了蓑衣饼、虾饼、杏酪、栗糕、百果糕等南北点心的做法。


零食、小食,顾名思义,零散、零碎、小巧、精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点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众爱吃零食,有时候并非单纯为“解馋”,更是片刻的休憩和惊喜的来源,也是忙碌生活里的“小确幸”。

吃着零食迎新年

古已有之

汉代以前的“春节”基本以立春为中心,大家聚在一起,开一场祈求风调雨顺的“农事喜乐会”。汉代之后,春节才逐渐过渡到以正月初一为中心,随着年俗文化的日益浓厚,吃零食成为大家过年氛围里的一部分。


相传每到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会上天向玉帝汇报民间的情况。于是,自汉代起民间已经出现向灶王爷供奉灶糖和糖瓜的习俗,吃了糖之后的灶王嘴变甜,以达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目的。不过,等灶王汇报完,大家会撤回供奉。等到新年第一天,糖瓜往往会被孩子们“偷偷”吃掉。对神仙的尊崇,成为当时过年零食的一大来源。


张骞通西域之后,西部的干果经过风干或者腌制,陆续成为年节中新的吃食。时间流转到唐朝,以米粉制作的各式糕点开始在民间流行,“水晶龙凤糕”、“贵妃红”、“奶酪樱桃”等糕点类零食,成为当时官宦人家过年的“上桌”仪式感。

你有被“糖瓜”粘住牙的经历吗?

直到宋朝,过年吃零食才成为百姓们的一种习惯。根据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的记载,宋朝送年礼“馈岁”风俗流行,年货清单上包括“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金彩、缕花、馈岁盘盒、酒檐、果子等。”


随着宋代贸易发达,敦煌李广杏干、鸣山大枣等干果也成为百姓们过年餐桌上的重要零食。而养蜂和制糖业的长足发展,让“糖分”的获取变得平民化。


人们开始将新鲜果品放在蜂蜜中煎煮浓缩,制成一种如今我们称作“蜜饯”或“果脯”、在当年被称为"蜜煎"的零食。在宋代餐饮服务业中,甚至有名为“蜜煎局”的机构,不仅对外接商业订单,在年前订货,过年期间还可以送货上门。


因为经济实力雄厚,宋朝还“养”出了一批“食不厌精”的吃货,在北宋著名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很多商铺都以卖干果和蜜饯为生,门类齐全,分布广泛,堪称散装的良品铺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古代过年期间,零食更多是一种仪式感的象征,是守岁、团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过年吃零食”的习俗也因此流传下来,与之相对应的是,从糖到干果再到糕点,从无到有再到丰富,零食种类在不断增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食不厌精”的现代吃货们,也不仅仅满足于“有得吃”,更对零食的健康、营养价值和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

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大众对于零食有了新的消费需求与情感互动,因此,国内的零食品牌对于美味与品质开始了一场新的探索。


以过年里可以“解腻”零食来说,良品铺子针对此场景进行洞察,研发了系列山楂类零食,从原料选择有着300年种植历史的沂蒙山楂,到匠心工艺打造,有裹着一层糖霜的山楂球、薄薄的山楂片、口感筋道的山楂饴,还有为儿童定制的小兔山楂棒等。


一家人的团圆饭过后,以精巧而丰富的零食收尾,亲朋友邻促膝闲话,分享一年来的喜与悲,让爱意与温暖流动,让美好时光凝结。


进阶的过年零食

虽然过年吃零食的传统古已有之,但过年零食像如今这般既种类丰富、又健康且营养,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也见证了中国消费时代,从“有得吃”到“吃到好”再到“吃得开心与健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糖”曾经相当紧俏。很多家庭一个季度只能拥有一两糖票,家中的大人一直攒着,到过年前将换来糖做成糖饼和江米条,年三十的时候变成年夜饭之后的零食。这些来之不易的甜品,大人们大多不舍得吃,往往会留给家中的孩子。


还记得儿时的江米条吗?

到了八九十年代,大家的生活富裕起来了。在过年零食上,米果、牛轧糖、麻花已经是必备零食,吃着瓜子花生,看着春晚小品,成为每家每户过年时的集体仪式感。当然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不同区域有着不一样的过年零食文化——东北地区的大松子、广西人眼中的糍粑、浙江人碗里的糯米团子、北京满大街的芝麻驴打滚和糖葫芦……


而在江苏靖江,当地最有特色的过年零食要数猪肉脯。相传在1932年,三位广东青年逃难至江苏靖江市柏木乡罗家桥,看到这里人杰地灵,同时,靖江又是苏北的南大门,紧临长江,靠邻上海,优越的地理区位,加之发展成熟的养猪规模,让这三位青年决定留在此处创业。没有想到当初这样一个举动,却成就了靖江猪肉脯的百年历史,让靖江猪肉脯成为中国零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那时起,每到过年,家中长辈往往会把家中的猪肉制作成猪肉脯——将里脊肉剔去筋膜,绞碎之后腌制成不同的口味,接着把肉酱均匀抹平在烤盘上,放在盛满木炭的炉子上,同时,八角、桂皮等传统香料以适当的比例添加,既增鲜提香,不喧宾夺主,又能感受到肉的天然醇香,吃后嘴里余味绵长。滋滋冒油、四处飘香的猪肉脯饱含厚重的历史,这种制作技艺不仅入选了江苏省非遗名录,还承载着几代靖江人关于春节零食的共同回忆。

滋滋冒油的猪肉脯是靖江人的最爱

2000年之后,良品铺子这样的零食品牌开始走向消费市场,它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零食的品类,还开始更加注重零食的健康和口味。良品铺子不仅坚持“把全世界的零食搬到顾客家门口”的初心,还希望传承“铺子”这一中国古老而原始的商业形态,勾起人们回忆里亲切、自然而轻松的氛围。从坚果到益生菌坚果,从猪肉脯到高蛋白肉脯,良品铺子一直在传承中国零食文化和匠心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高品质的零食,让零食变得健康、营养,在合家团聚过年时节,增添一份幸福与美味。

方才提及的靖江猪肉脯便是其中一例。为了传承中国零食文化,良品铺子在猪肉铺的渊源之地靖江,找到了传统肉脯工匠大师蔡国宝。作为靖江地道老岸人,从业38年的蔡国宝为良品铺子提供了正宗的肉脯传统秘方——原料上精选三元猪后腿肉,工艺上拒绝更快捷、但风味欠缺的铁筛烘烤,采用地道的靖江竹筛烘烤工艺。


同时,良品铺子通过调研发现,Z时代人群逐渐成为肉脯消费主力,占比达到47%,他们对口感和健康的要求更高;而69%消费者认为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产品普遍口感偏硬,希望能吃到肉纤维、有嚼劲的猪肉脯。为此,良品铺子经过历时五年近百次的实验,最终研发出了一款高蛋白肉脯,实现了口感和健康上的双重升级。


坚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让猪肉脯口味升级


凭票购糖、鸡毛换糖的时代结束后,零食实实在在成为了人们在过年期间承载着特殊情感的食物品类。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街坊四邻串门,在大鱼大肉上桌之前,摆上一盘零食招待来客,在家长里短的闲聊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得以流动,年节所带来的祥和而松弛的氛围,也抚慰着奔波忙碌了一整年的人们,成为独属于国人过年的美好印记。


平日里,零食或许满足的是口腹之欲;而到了过年,零食似乎能发挥出更大的魔力,聚集起互相在意的人们,让亲情、友情更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缺少了零食,过年的体验就不算完整。


良品上桌,就是年

过年是一场名为团圆的仪式,游子归家,旧友相聚,一解乡愁。经历一年的在外漂泊,你大可整理心绪,抛却烦扰,享受一段安定舒适的慢时光。而在这场仪式中,零食不仅是舌尖上“年味儿”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藏着姥爷炸的麻团、妈妈翻的糖花,和各式各样的新式零食;它更是团圆时分的调味剂,零食一上桌,天南海北归家的人们汇聚一堂,其乐融融。


过年是一种长在中国人胃里的乡愁


中国人的过年里离不开“上桌”的仪式感,不管是共享欢乐的餐桌前,还是一同娱乐的麻将桌上,亦或是共看春晚的客厅茶几前,当零食端上桌时,过年的气氛就弥散在空气之中,松弛,满足,祥和。正因如此,零食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过年食品,在其小小的身躯中,蕴藏着更为宽广的世界。独自过年的你,可以通过它的味道,与远方的家人和熟悉的记忆相联结;而正身处家中、感受团圆氛围的你,更是可以畅意享受吃着零食的闲适时光。不论处于何种状态,零食能带来的,总是爱与温暖。

这个春节,良品铺子“金选”大坚果,上桌中国年里的零食文化。有来自长白山50年的珍稀松子,浅褐色的外表,肉粒大而饱满,味鲜甜,被誉为"长寿果";有产自新疆的纸皮核桃,皮薄如纸,易取整仁,入口香浓;同时也有云南的核桃仁,新疆的小白杏;当然还有靖江猪肉脯这样肉脯品类…… 这些全国各地极具特色的零食同“2022年良品金选礼盒”出现,在呈现中国各地物产特色和不同零食文化的同时,能安抚在外过年的异乡人的“家乡”味蕾,而对于合家欢聚的人们来说,包罗万象的金选礼盒,也寓意着团团圆圆的好兆头。

良品金选坚果礼盒

新年,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最具象化的表达。良品铺子将国人对春节割舍不掉的情感,融入礼盒设计,与千年瑰宝文化敦煌跨界,让非遗文化中的经典元素与代表春节的礼花、灯笼等元素结合,呈现出欢乐祥和的新年氛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有机融合,让味觉和视觉得到双重享受。


从前,人们打趣过年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而近两年因为疫情,许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当无法亲身感受熟悉的专属家乡年味时,置身节日的热闹氛围中,难免倍感孤单和落寞,微博网友@askafo这样留言,“那种一个人在外过年的落寞,隐藏得刚刚好,这时候,需要把胃填满,暖暖心。”无人相伴的春节,一份承载爱意的暖心食物,以飨游子之胃,以慰其乡思。心暖了,年味儿就来了。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人,不管是他乡,还是在故乡,良品上桌就是年。

02:55


良品铺子推出新年短片《良品上桌就是年》,

呈现出独自过年也可因美食而倍感温暖

中国的饮食历史与中国的文明史一样长,无论任何一位“老饕”都可将其娓娓道来。但饮食的学问说到底是调合、平衡的学问。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曾写道,“谚曰:‘相女配夫。’”这句话的意思是,烹调如婚姻——最美满、最搭配的(食)必然是像相处舒适的人一样相辅相成。这是烹调的学问,也是餐桌上的学问,更是平衡的学问——这也是零食与国人情感之间学问。


新年将至,打开良品金选礼盒,那里藏着来自家乡的温暖,来自亲朋的爱意,散发着浓稠的年味儿,也寓意着新一年的红红火火。对于良品铺子而言,将美好的食物带到人们的餐桌之上,将零食文化推向全中国、全世界,是长长久久的理想,亦是一个品质生活的开始。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 | 沈艺超

微信编辑丨李佳星

作者丨內德,一布

设计排版丨康紫怡

图片来源丨 良品铺子 视觉中国

举报/反馈

三联生活周刊

296万获赞 140.6万粉丝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