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沟通从学会倾听开始
高情商的人都是会说话的人,高情商的人都是有效沟通的高手。
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会有效沟通,也不一定是高情商的人。
有效沟通不仅仅是交换信息,读懂对方的情绪,听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更加重要。

读懂对方的情绪
语言的三个层次:语意、语旨和语效
有效沟通需要从科学倾听开始,从语言学角度看,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分成三个层面:语意、语旨和语效。
语意:就是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
语旨:也就是说这句话的动机、目的、潜在意图。
语效:也就是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在对方身上实现的效果。
比如,“吃了吗?”这句话,语意,就是询问你吃过饭没有;语旨,要分情况,可能是单纯打个招呼,或者是想发起一个聊天,也可能是想邀请你一起吃饭;语效,就看你听到这句话之后是什么反应。

重庆孕妇怒剪婚纱
最不重要的「语意」
最近刷到一条新闻,有一名重庆的辣妹子,因为怀孕,不想按计划办婚礼了,就找婚纱店要求退还3500元定金。但是双方协商之后,没有达成一致。这位女士一气之下,拿起剪刀一顿乱剪,剪坏了店里的32件婚纱,总价值近7万元。店家说,因为对方怀孕并且即将临盆了,不敢上前阻拦,但报了警,而且全程用手机录了像,要求对方赔偿损失。这件事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人表示,“成年人该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剪婚纱这个例子可能有点极端,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多多少少都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就是有人突然对你情绪激动、言辞激烈。比如,微信群里,突然有人追着你骂;或者,有客户突然给你打电话,莫名其妙一通指责;又或者,开车在路上,狭路相逢,对方出言不逊。这时候,该怎么处理?
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跟对方摆事实、讲道理。但你肯定发现了,这种情况下,讲道理不管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往往是你说得越多,给对方胡搅蛮缠的抓手就越多,于是和对方没有意义地缠斗下去。
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语意上,纠结于对方表达的字面细节,就一定会陷入刚才说的,跟对方刚事实、刚道理、刚逻辑,陷入语意的缠斗。这其实是最没用的。
一般来说,在言辞激烈的沟通情况下,语意是最不重要的,一定不要陷入语意的缠斗。

有效沟通
面对言辞激烈先评估「语效」
如果对方突然对你言辞激烈,你应该首先判断什么,语意、语旨还是语效?
其实,你应该首先判断语效,也就是,对方的言语会对你造成多大的实质伤害?
就算对方气急败坏、破口大骂,但如果你判断,他骂得毫无营养价值,周围的人也不会被他带节奏,你在心理和实际利益上不会因此受什么损失,那么,说明对方的语效为零,你大可直接无视,不用做任何回应,就当没听见、没发生。
这就是佛家说的,“心不随境转,即得大自在。”

读懂关系语言
有效沟通重在「语旨」
如果对方的言辞确实有可能对你造成负面影响,那么,你就要紧接着判断第二点,语旨。
对方到底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警告?是撒娇?是刷存在感?还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弄清对方的语旨后,直接针对他的诉求来回应。
就比如对方说“吃了吗”,你不用真的回答吃了还是没吃,如果你判断对方是打招呼,就报以点头微笑;如果判断对方想请你吃饭,你可以直接问“去哪儿吃?”如果你一时判断不准对方的语旨,不要急于打断他,让他尽情说完,让子弹飞一会儿。对方说得越多,真实动机也就越容易暴露。
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要学会分清对方传达的内容信息(语意)和关系信息(语旨)。很多时候语言不是表达谈话的内容,而是表达彼此的关系。
熟悉关系的语言,从语旨的角度出发,就能从两个人的只言片语中读出“谁在支持谁”、“谁在反对谁”、“谁在贬低谁”、“谁在生谁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