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著名音乐人李春波现身成都东郊记忆,以快闪形式歌唱《一封家书》并拍摄MV,将这首上世纪9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唱给家人、唱给朋友、唱给从不同时代走来的每一个人。
歌曲中满满的情怀和岁月记忆,感染和吸引了现场市民、游客及工作人员参与,温暖着思乡的人们,也在网络上持续“刷屏”。
《一封家书》里的思乡情怀
1994年,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封家书》红极一时,朴素真诚的思乡情怀娓娓道来,引起了广大游子和听众的共鸣,继《小芳》之后,在当时的中国流行乐坛掀起了城市民谣的热潮。而今,李春波携《一封家书》来到东郊记忆,唤醒了不少人久违的时代记忆。
“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眼睛中泛着泪光,跟着轻轻吟唱。他说,这首歌让他回忆起了年少时初次离家工作的场景。
“今年我选择留在成都过年,感谢家人的理解。”“爸妈爱听,我也听着这首歌长大,很有感触。”“时代再变,有些事情不会忘、也不能忘”……不少游客和市民表达自己的心情。
一场快闪中的城市温度
见字如晤,纸短情长;一封家书,可抵万金。家书这一交流方式早已消失在时代的进程中,但《一封家书》里的追怀和情愫,至今依然让人动容。
当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战新冠,成都在同心抗疫方面也经受住了考验,展示出这座城市的信心和温度,以及众志成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今年,不少“蓉漂”选择就地过年。这首快闪版《一封家书》,正是唱给暂时无法与家人重逢的人们,唱给新时代的奋斗者。隔离不隔爱,城市的温暖一直在。
李春波介绍,最初《一封家书》的创作就是源自游子心声,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在东郊记忆街头重新拍摄MV,希望“这封家书”慰藉两地相思,让想念随着旋律跨越千山万水。“就地过年”是一种付出,隔空守望也是一种陪伴,心安之处皆是故乡,这种特殊的情怀,同样会被岁月铭记。
《一封家书》快闪活动拍摄团队工作人员说道,“《一封家书》之所以能够盛行并被传唱,一方面是歌里朴素真诚的思乡情怀引起了众多喜爱的听众和广大游子的共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跟中国的民族文化一脉相承。”
当记者问到选择在东郊记忆这个点位取景拍摄的原因时,李春波团队表示,东郊记忆本身就拥有多元、丰富的业态和文化,今天在园区内也吸引了不同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的参与。“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年轻一代的观众越来越倾向于回归传统,同时也回归属于我们的流行。像李春波为代表的这一代歌手,从90年代开始,《一封家书》《小芳》等歌曲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听到,它包含了特别多时代的记忆。同时,东郊记忆刚好讲的就是一个记忆,记忆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也是对从过去走向现在、当代走向未来的记忆,十分契合我们这次活动想要传达的情感。”
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加上临近春节假期,有很多‘蓉漂’回不到家,那么我们也鼓励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亲人的爱,相信《一封家书》是个特别好的载体。”
经典怀旧歌曲,现代潮流演绎,快闪版《一封家书》直抵人心,这也是一份满满的“东郊记忆”“成都记忆”和“家国记忆”,守护不会被时光磨灭的真挚情感。
望春时刻,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封家书》,正从东郊记忆发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卢星宇 文/图 视频 卢星宇 编辑 王戬 校对 宋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