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煤气灯效应”:认清自己,胜过取悦别人
01
电影《煤气灯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宝拉继承了姨妈的一大笔遗产,居心不良的安东得知后,就动起了这笔钱的念头。
安东利用各种手段让宝拉爱上自己,和自己结婚,然后对宝拉实行精神控制。
他故意藏起宝拉的胸针,等宝拉找不到时,就说宝拉记忆力变差。
又故意调暗煤气灯,等宝拉觉得煤气灯变暗,他就说煤气灯没问题,是宝拉在疑神疑鬼。
慢慢地,宝拉真的觉得自己记性越来越差,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最后差点被逼疯。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指的是对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被操控的人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最终无法逃脱。
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应该保持自我,一味因为别人的想法改变自己,只会万劫不复。
容易被精神控制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会因为自卑而喜欢去讨好。
在生活中,讨好者会习惯性让步,从而避免被拒绝或是被伤害。
通常,讨好者都是被伤害过的人,他们只有妥协和顺从,才能减少痛苦。
所以,这就成为了他们的社交秘诀,去处理一切人际关系。
但其实,真正良性的关系,是能够互相成长,获得力量,变得更自信。
一定要拒绝成为讨好者。每一段让你自我厌弃、感到窒息的关系,都要去思考是否该斩断。
及时止损,才能识得良人,感受世界美好。
“鸟笼效应”:做人,越简单,越高级
02
詹姆斯和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
“不久以后我一定会让你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特地送上一只精致的鸟笼。
从此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空荡荡的鸟笼,无一例外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可是,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不信任的目光。
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
这就是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鸟笼效应”。
反观我们的生活,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其实无处不在。
那些我们舍不得扔掉的东西,就像多出来的这只鸟笼,最终会成为我们的桎梏。
只有精简自己的人生,才能够减少负累,轻装前行。
有句话说得很好:
“越是高级的人生,越简单。简到极致,便是大智;简到极致,便是大美。”
往后余生,无用的东西,该扔就扔;不合适的关系,当断则断;困扰你的心事,能放就放。
一个人只有拨开生活的繁杂,才能寻回内心的丰盈。
“懒蚂蚁效应”: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思考
03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追踪,以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
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几乎没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蚂蚁却无所事事,终日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从不工作。
生物学家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并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
有趣的是,当研究小组断绝掉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勤快的蚂蚁立马乱成了一团。
而“懒蚂蚁”们则不慌不忙,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不是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上。
它们看起来游手好闲,但脑子里没有停止过思考,这就是“懒蚂蚁效应”。
一个囿于杂务而懒于思考的人,注定会陷入平庸的困境。
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思考的习惯,才是你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维的深度。
我们与其急着出发,不如先扪心自问一下,现在脚下的这条路是要通往哪里。
本期编辑 | 王思楠
资料 | 樊登读书、洞见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