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从小到大,父母都在教育我们,要交一个良师益友,尽可能远离狐朋狗友。这是因为身边人的行为或想法,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产生影响。
每个人都更加看重自己的利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依靠深交。
如果不小心交到了内心阴暗的朋友,很有可能你就会成为他追求利益道路上的牺牲品。
通常我们都会告诫别人,尽可能远离那些内心阴暗的人,因为这类人常常具有一定的反社会人格,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不过阴暗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感受,想要给别人打上内心阴暗的标签,往往需要结合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个人平时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其中包括他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关系等。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这个人是如何看待外部环境的,他又做出了什么样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只有当一个人长期进行不当行为时,我们才能够真正给他贴上内心阴暗的标签。一般来说这类人通常都有下面这四个特征。
一、看起来总是彬彬有礼的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即便是一个看起来成熟稳重的人,也会有情绪失控,心情不好的时刻。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表现出毕恭毕敬的样子,仅仅是为了工作与生活,但私底下我们常常非常厌恶这种行为。
因此如果你身边有一个人,长时间都没能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似乎看起来任何事情都无法引起他的情绪变化,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拥有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
这是一种比较病态的心理,这类人的情绪机智与常人不同,情绪波动也比较少。
一般来说这类人都非常自私,对他人也异常冷漠。 他们对大多数人都没有感情,因此能够做到毕恭毕敬彬彬有礼,似乎他们的行为只是一种设定好的程序,并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
但同样的,当他们想要伤害某一个人时,他们也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更不会出现愧疚自责的情感。严肃一点的说,拥有这种特殊人格的人往往不具备道德观念,甚至会将自己排除在道德之外。
当然普通人有时也会有这种想法,只不过我们的界定范围非常狭窄,往往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害虫,比如让人感到厌烦的蚊子,老鼠等。
而拥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则非常厌恶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甚至想要尽可能毁灭掉社会中的一切。
二、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虽然反社会人格的人对很多事情都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仿佛他们没有太多的情绪变化,但当某些事情触动到他们时,他们也会在短时间内做出非常强烈的情绪反馈。
只是他们的这种情绪变化太过于激烈,有时常常在一些无法理解的小事上发脾气。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但是大部分人都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因为某些事情产生了情绪波动,我们也能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或是将这种感情暂时隐藏在心底。但这类人却似乎丧失了调控个人情绪的能力。
有时仅仅是一些比较小的损失,或是一些比较小的收益,都可以让他们情绪暴怒或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如果这种情况没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甚至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为躁郁症。出现这种问题后,一部分人甚至会对自己或身边的人进行攻击。
曾经有研究发现一些公司的高管就是非常典型的躁郁症,只不过他们将这种精力都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外人常常觉得他们只是拥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却没有想到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
三、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人格
这个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类人似乎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常常会出现两个或多个较为极端的人格。
人格分裂时,他们自己也不能够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此时他们更加是被划分成了完全不同的几个人。
在人格分离的前期,多重人格似乎还能互相认识交流,但这时这些人格都比较压抑,混了他们不知道究竟该派哪个人格出来回应世界。
因此在外人看来,这类人在这一时期通常反应迟钝,情感也比较淡漠。
还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中一个人格就会变得渐渐强大,成为掌控身体的主人格,并压缩其他人格的生存空间。
主人格并不一定是善意的,有时他甚至会产生想要毁灭主体的想法。与这类人在一起,常常要面对难以想象的风险。
四、过于记仇,怀疑心太重
普通人对外界环境总是有着自己的判断,只有确定该环境对自己会造成伤害时,他们才会做出一些改变。
但对人却表现得格外敏感,即便是看起来相对安全的环境,也会让他们觉得好不安心,因为他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猜忌理由。
这类人并不会主动伤害别人,但他们常常会过度解读他人的行为,并将其理解成想要伤害自己。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并不能够帮助他们改变什么,我们目前能做的只有尽可能远离这些人,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 The End -作者| 汤米编辑|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举报/反馈

第一心理

527万获赞 104.4万粉丝
每天耕耘最实用、最有趣的心理学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