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在《心智探奇》中说:心智是一个由若干计算器官所组成的系统,它是我们祖先在解决生存问题的进程中“自然选择”出来的。

心智不是大脑,而是大脑所做的事情。人是心智进化的产物,而不是剃光了毛的“裸猿”。……感知、推理、情感、社会关系,外加语言,就构成了人类心智的主要功能。

我们的心智模式就如同一个翻译器,输入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心智模式之下,我们的感受可谓是天壤之别。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无用之书有大用”,除了工具类的图书外,也要读人文社科类的图书,提升人文素养,根本在于要修炼我们的心智模式。

人弱心智成熟,即使逆境也可能变成机会;若心智不成熟,碰到事情能迅速回到6岁的巨婴状态,不管多强的专业能力,都会一秒钟变傻瓜。

提升心智,是人一辈子的修炼。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的生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的眼界和胸怀,其次复杂的社会环境拓展了他的心智。当一个人的心智模式稳定以后,想要提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读书

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读书还可以“养性灵”,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林语堂还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当我们迷茫困惑时,甚至当我们山穷水尽时,我们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自己,去结识有意思的人,进入元气满满的圈子,读有意思的书。

杨绛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

“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你可以穿越时空去了解古人,去拜访世界上最出色的人,去和当代最资深的人士交流......而这一切都让你毫无负担。

《黄庭坚文集》里写:“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读书有这么多的妙处,不仅增长智力,还能增加美貌,还不赶紧行动起来,快去读书吧!

2、多思考

拉马丁说: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

原始社会,人类正因为会思考,敢创新,才能赢过其他动物,站在生物链的上端。

卡罗尔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她通过研究把人的思维分为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并将详细的解读过程著于《终身成长》一书中。

只有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地看清自我,理解过往的行为,做出有效的改变。

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一旦整个社会,愿意思考创新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推动力就会越来越弱,潜在的威胁性也就越来越多。

生活中,大多数成年人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去网上搜答案,查不到的话就任它无疾而终。

我们不愿花时间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不再享受思考带来的愉悦。

歌德说: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们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

为了增长智慧,我们要培养平时爱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争取成为一个睿智的人。

3、多旅行

三毛说过:旅行,只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和不停的脚步,不停地遇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逝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记忆。我是在旅行,孤独是自我,却思考着我的灵魂。

旅行不仅仅是增长人的见识与知识,在旅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平时生活中遇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会提高我们克服困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旅行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强大的。

背起背包去旅行吧,去见世界,见众生,最后一定会见到更加美好的自己。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成长的力量。”

我们唯有做终身成长者,才能不负自己,也不负生活。

举报/反馈

火中乐土

4911获赞 1219粉丝
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传播正能量。
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