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业通过革新医疗模式而构建的以健康为核心而非以疾病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包括先进理念、前沿技术、标准培训认证和管理运营组成的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工程。凡是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服务部门均可纳入广义的健康服务业的范畴。

通过多年的完善和改革,中国的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已经走向了成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总体而言,产业链正在逐渐延伸和拓展,特别是以健康体检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机构,在数量和发展规模上都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

一、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健康服务通过降低亚健康状况下的发病概率与疾病治愈后的复发几率,从而降低疾病风险,维护与提高每个人的健康质量,降低政府以及个人的医疗费用支出。相关研究表明,基于健康服务业的有效健康控制,能够使国民的健康风险下降50%左右。

第二,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健康服务业直接涉及到每个人的健康,是国民健康服务的最终消费环节。同时,它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涵盖面广、增长速度快和发展潜力巨大的特点,其涉及到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养老产业、信息产业、咨询产业、旅游产业、保险产业、保健营养品产业、金融产业乃至住房产业等众多行业。

毫不夸张地说,健康服务业的外延几乎可以涉及到每个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故其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有效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其必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另一方面,伴随着国民的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自身健康意识的觉醒与重视程度的增加。都是其对于自身健康需求的显著提升。

第三,有利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广泛且复杂的,世界卫生组织所得出的健康公式为: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7%气候因素+60%生活方式。故由此看来,医疗对于健康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其中,除遗传因素外,其它的因素都是能够实现人为直接或间接干预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则恰恰是传统医疗服务所难以进行直接干预的,但这正是健康服务业的主要服务目标。健康服务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多层次、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服务,基本能够实现对一个人生命周期的全域覆盖。

更多地通过监测、食品、锻炼、养生与增健等自然柔和的方式,激发人内在的调节能力、平衡能力与恢复能力。通过自身的健康机制与能力去平和乃至痊愈疾病,进而创造一种和谐生命演进的良好环境,提升一个人自身的健康水平与健康质量。

二、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依据所构建的中国健康产业分类体系,界定中国健康产业的具体分类。包括以下九大类;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健康养老与长期护理服务,健身休闲运动服务,健康旅游服务,智慧健康技术服务,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零售,其他与健康相关服务。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取得的基本成就。第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路径逐渐清晰。健康服务业不仅关系到民生福祉,也同样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在国家层面,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健康服务业已经逐渐占据政策规划顶层设计的重要位置。“非禁即入”所体现的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调控的作用。

进一步使行政审批的流程得以快捷简化,同时通过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本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此后,国家陆续颁布了各项优惠政策,主要目的是确保健康服务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各主要省份与地区都在积极贯彻并落实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并且根据自身的状况制定了科学、完善的产业扶持规划。

第二,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扩大,重心下沉渐成趋势。随着国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总量逐渐递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所覆盖的范围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与拓展;与此同时,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医疗卫生行业的产业链也得到了进一步调整。

一些新型业态先后出现,如民营医院、医生集团、互联网医疗等,它们的出现使应用场景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而精准医学、智慧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的革新,也使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产业链初步形成。在打造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的过程中,将健康促进医院作为重要的核心与突破口,在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17年,国内已经开始投入试点建设的医院达到了三千家以上。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递增至现在的十四大类共五十一小项,人均补助上涨到了55元。

第四,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保险的日益普及,商业健康保险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支持。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相影响,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利好局面。结合国内保险机构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2018年,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已经超过了五千亿元。

第五,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幸福产业焕发活力。当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国民的消费结构与之前相比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整体上看,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养老产业等迸发出强大的活力。而在民生领域投入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尤其是幸福指数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

健康服务业身为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不仅跟群体相关产业进行了充分互动,而且还不断衍生出一些新业态。如:“健康+养老”“健康+体育”等等。在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国内中医药健康产业迸发出强大的活力与良好的前景。

具体而言,第一,从政策导向上看,针对中医人才降低了考评的相关限制;第二,各项技术创新的推广应用,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基于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其消费模式的调整,中医药健康产业所实现的产值呈不断递增的趋势。截止到2017年已经突破了17500亿元,同期相比上涨的幅度为21.1%。

第六,区域健康服务业高地初显,示范效应良好。当下,在中国范围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日渐走向规模化和成熟化。很多地区通过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所掌握的资源优势,在深入探索和研究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从产值、竞争力等方面看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状态。

尤其是当前所创建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医疗服务机制的限制。在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新业态的扶持上都有明显的改善和发展。上海“先”在抓顶层设计:因为上海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为发达,其掌握的医疗资源、人力资源等更占优势,为此在国内很早就开始发展健康服务业。

从2011年至今,政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如:《上海市健康促进规划(2011-2020年)》等,主要内容是从多元化的角度上进行顶层设计。其目的是推动区域范围内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以提升在亚洲地区的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

2016年健康体检行业规模已超过110亿元。部分地区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推动健康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比如建立独立健康管理机构、第三方评价机构、健康咨询服务机构、“互联网+”健康管理机构等。

小结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提供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不容忽视。大部分的机构依旧将体检作为核心业务,较少涉及检后服务,各区域之间与各机构之间所服务的项目及其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

部分社会办和公立健康体检机构重盈利轻质量,媒体曝光下个别机构的负面新闻令整个行业蒙尘;健康管理与促进技术的研发缺乏动力,而且有些技术的应用并不规范合理,这就导致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水平低下;尚未创建完善、健全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体系,一些新业态的成长与发展相对缓慢,相关产业尚未呈现明显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

举报/反馈

财经张阿姨

929万获赞 44.4万粉丝
传播量学技能,共享十年牛市!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