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1年5月,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就正式宣布考生在UC System进行入学申请时不再需要ACT/SAT成绩,施行Test-Blind政策。即使学生主动提交了标化成绩,学校在录取时也不能考虑这一因素。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就在前几天,哈佛大学也更新了招生政策。由此正式确认了2027届-2030届的申请者在申请时可不SAT/ACT成绩,沿用Test-Optional政策长达四年。
图源:哈佛大学官网截图
Test-Optional政策在疫情期间已不再是新鲜事,选择实施这项政策高校已经超过1800所。美国高校在此期间重新考虑标化成绩的重要程度,校内GPA、AP成绩、课外活动和推荐信将在申请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失去了“统一的赛道”,申请者只能通过其它材料向招生官证明自身学术能力,展示个人优势。
#01
高校为什么要选择Test-Optional?
2019年,一些学生联合康普顿学区组成的联盟针对UC 系统在申请中采用标化考试成绩提出了诉讼。他们提出“标化考试使美国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学生在申请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观点,并认为标化考试带有固有偏见,家境优渥的学生更容易通过补习班来提高标化成绩,而这些教育资源是贫困学生无法享受到的。
图源:CNN官网截图
据CNN报道,Alameda高等法院的法官判定“目前大部分加州大学分校采用的'Test Optional'政策,仍为那些身体健康的、一定程度上享有特权的申请者们创造了申请便利。这对那些没有享受特权的、身体残障的申请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疫情的影响,几乎没有可以提供残障人士便利的考场开放,他们无法参加SAT或者ACT考试。”
UC系统正式取消对标化成绩的要求,SAT背后的考试机构College Board对Test-Optional政策表示支持。直到近期仍陆续有高校更新招生政策,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提交分数。
#02
无标化申请时代,学校更看重什么?
华盛顿大学校长安娜·玛丽·科斯表示“标化考试并没有对学生的成功做出有意义的预测,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所具备的潜力,并不是通过一天中的一次考试成绩来衡量的”。
不再参考标化成绩以后,高校将考察学生的哪些因素呢?
加州大学将参考考察范围列在了官网上
1. 所有已完成的 A-G 课程的学术平均绩点,包括完成 UC 认证的荣誉课程的附加分
2. 除了最低 AG 要求以外的高阶学术课程(如AP/Honor等)的数量、内容和表现
3. UC批准的荣誉、大学预修课程、国际文凭高级课程、可转学的大学课程的数量和表现
4. 高二结束时在高中班级中排名前 9%
5. 高年级课程的质量,以进行中或计划中的高阶学术课程的类型和数量
6. 学业成绩质量
7. 在一个或多个特定学科领域的杰出表现
8. 在任何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或多个特殊项目中表现出色
9. 近期学业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如GPA 和已完成/正在进行的课程质量所能证明
10. 特定领域的特殊才能、成就和奖项,例如视觉和表演艺术、传播或体育活动;特殊技能,例如表现出的其他语言的读写能力;特殊兴趣,例如深入研究和探索其他文化;表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的经历,例如重要的社区服务或大量参与学生会;或其他重要的经历或成就,表明学生对为校园做出的贡献。
11. 完成在就读高中课程范围内学校特殊的活动、项目或计划
12. 根据申请者生活经历和特殊情况而取得的学术成就,特殊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残疾、低家庭收入、第一代上大学、需要工作、不利的社会或教育环境、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情况或情况、难民身份或退伍军人身份
13. 申请者的中学和住所的位置
从这13条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超过半数的因素都与学生的学术能力相关,并且对学生的校内成绩尤为关注。不提交标化成绩的申请者仍可以通过这些因素建立自己的申请优势。
重视校内成绩:无论身处高中的哪个阶段,都需要严格管理自己的校内成绩。即使高一成绩表现得不那么出色,但成绩整体走势是上升趋势也是有利的。招生官不仅会看到最终成绩,也注重课程难度,校内排名和个人表现。
文书展示个性:申请文书主要体现申请者与目标院校的匹配程度。既要展示出申请者的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也要展现出对学校的了解和入学后的规划。因此在准备申请文书时需要对目标院校进行深入了解,力求“气场相投”。也要突出个人特质,避免同质化。
提升软实力:课外活动一直是名校对申请者的重要考量指标,名校所青睐的领导力、学术能力、对目标专业的热忱都可以从这里体现。
长期规划: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已经意识到了早规划的重要性,没有任何成功可以一蹴而就,都要源于长期的积累与努力。资讯有经验的学长、导师帮助自己做长期发展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真正“赢在起跑线”。
图源:Common App官网截图
对于不擅长应试教育的同学来说,Test-Optional让藤校不再“遥不可及”。但今年的申请数据显示,在众多学校实施Test-Optional政策后,申请人数激增,竞争依旧非常激烈。招生官在选择学生时也将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来审视,不强制标化成绩并不是大学降低录取门槛的表现。
#03
申请者还需要考标化吗?
诚然,已经有1800余所高校选择实施Test-Optional政策,但在不同的学校政策的细节会稍有不同。如罗切斯特大学,维克森大学等对国际学生、本土学生都免SAT/ACT。雪城大学则只免除了国际生提交SAT/ACT,本土学生需要提交。Smith College则只对本土学生免SAT/ACT,国际生依然需要提交标化成绩。
图源:Smith College国际生申请条件截图
尽管许多学校施行了Test-Optional政策,但对国际生来说限制也很多。仍有许多学校需要提交标化成绩,或需要用IB、A-level成绩来代替。对于国际生的这些限制,主要源自于海外高校对国内各高中的制度、课程难度、教育体系的了解尚浅。即使每年都来国内宣讲的高校,对国内高中的了解也仅限于国际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国际班。
总体看来,Test-Optional对于国际生尤其是普高学生来说并非利好政策。在这样一个弱化标化成绩的环境下,更需要用出彩的文书、竞赛成绩、活动来获得招生官的认可。例如前年被MIT录取的H同学,公开背景如下:在保持着优异的标化成绩的同时,还获得多项重磅竞赛奖项
ISEF能源化学学科一等奖及学科最佳奖
美国化学奥林匹克中国赛区金奖
Brain Bee 全国脑神经科学大赛Third Place
英国皇家化学新星挑战中国区金牌
······
H同学的竞赛奖项不仅含金量高,完全展示出他强大的学术能力,还让招生官看到了一条明晰的主线,使他的申请材料与目标专业都更具说服力。
Common app申请系统11月份公布的早申数据显示,仍有53%的学生在申请时提交了自己的标化成绩。所以无论目标院校是否实施标化可选政策,小择仍建议有条件的同学们继续参加标化考试。即使标化不再是申请的绝对硬性指标,但它仍能体现申请者英语水平,也能向招生官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
标化成绩是最快速衡量一个学生是否符合录取要求的标准。虽然招生官们对外公布了多样化的参考因素,可面临申请季这么多的申请材料,标化成绩仍是招生官对申请者的“第一印象”。现阶段也很少有学校可以完全脱离标化,寻找另一套更加公平的招生方案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