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媒嘲讽为“像‘超新星’爆发一样”挑衅中国的立陶宛,正在自食苦果。该国商界人士不仅为眼下的损失着急,而且对明年的生意忧心忡忡。感受到国内压力的立陶宛政客紧急向欧盟求援。但欧盟委员会委员辛克维丘斯27日告诉与他会面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立陶宛目前无法向欧盟请求援助,因为无法判断北京的行动,各成员国对如何回应也存在分歧。不过当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回顾全年形势时,声称“中国对立陶宛胁迫”算是给了些口头支持。“今年中欧关系遭遇了一些波折和困难,主要原因是欧方基于不实之词和虚假信息,执意对华进行单边、非法制裁,造成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教训十分深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8日在回应博雷利总结中有关中国的内容时说,做伙伴才能解决困难,做对手只能制造困难。
欧盟承诺帮忙,但最好不要有期待
当地时间27日,在克莱佩达港工作的克莱佩达集装箱转运公司负责人希莱卡,接受了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采访。他抱怨,由于欧盟和美国对白俄罗斯制裁导致货物停运,该港损失货物超4% 。加之受立陶宛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影响,克莱佩达港的货物吞吐量明年有可能将减少40%。俄罗斯《欧亚日报》称,立陶宛的港口公司正在尽一切可能,尝试以某种方式弥补因此造成的损失。但鉴于目前的地缘政治局势,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由于立陶宛在华企业面临困难,立陶宛工商会主席瓦尔库利亚维丘斯甚至向该国政客喊话,立即在欧盟委员会领导人、立陶宛政府和企业以及中国政府代表都参与的情况下,就这一问题展开谈判。俄罗斯baltnews.lt网讽刺说,立陶宛像“超新星”爆发一样挑头与中国对抗,然后强撑着宣称,与中国的贸易量不大,不会造成影响。
面对来自商界的哀怨,立陶宛想出的办法是向欧盟求助。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立陶宛总统瑙塞达27日会见欧盟委员会分管环境、海洋和渔业事务的委员辛克维丘斯,讨论立陶宛与中国关系的问题。根据立陶宛总统发言人的说法,会谈期间,双方讨论了在调解中国对立行动中,欧盟委员会可能给予的支持。瑙塞达强调:“欧盟的联合和迅速反应很重要。”
俄罗斯塔斯社28日报道说,辛克维丘斯告诉瑙塞达,在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关于中国对立陶宛施加“经济压力”这一主题的谈判目前不存在。“首先,必须评估中国的行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行动并不是系统性的。(对立陶宛)施压的许多手段不是摆在桌面上的,而且很难判断和确定中国政府是否参与其中。”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认为,政治因素阻碍了布鲁塞尔对中国的一致性回应。报道称,一项新提出的可以解决中国对立陶宛“经济胁迫”的工具正在等待欧洲议会和成员国批准,潜在的反制包括进口限制等经济措施。但辛克维丘斯说“至少半年才能达成协议,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
“布鲁塞尔承诺帮助立陶宛,但最好不要对此有期待。”俄罗斯《真理报》28日以此为题评论说,辛克维丘斯称,如果第三国对成员国使用“经济胁迫”,委员会可能作出反应。但他随后进一步澄清说,立陶宛目前无法向欧盟请求援助,因为针对中国的措施尚未得到欧洲议会或欧盟成员国认可。“如果有关立陶宛情况的事实不够充分,措施本身也不存在的话,那么反制就必须得到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批准,而各成员国对此的立场存在分歧。”
“立陶宛只会失败,而且是致命的”
主动跳出来挑衅中国的立陶宛,一直倒打一耙,还扮可怜。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海关人员和业界人士都反驳了所谓“经济胁迫”的说法。一名青岛海关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没有收到有关禁止进口立陶宛产品的正式文件,之前也没有过。他补充说,所有关于进出口的文件都可以在海关官网上查到,目前官网上没有关于立陶宛的任何文件。一家代理立陶宛朗姆酒的酒商说,自从听说中立关系恶化后,自己就主动下架了相关商品,“本来卖得也不好”。
德国Report24网站评论称,在华盛顿圈子里,一个模棱两可的词被用来形容中国的强烈反对:“经济胁迫”。这是一个误导性的术语,尤其是它似乎只适用于中国的反制措施,而不适用于美国残酷而广泛的制裁制度。
西方媒体还在帮立陶宛散播所谓“中国逼走立陶宛驻华使馆人员”的谣言。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单方面宣布将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要求立外交官上交在华身份证件,变更其外交使团身份,逼走立驻华使馆人员。立官方无法确保其驻华使馆人员的外交身份,也不接受立驻华使馆降级,只能选择让全体外交官和家属离开中国。
“这纯属污蔑。”赵立坚28日回应说,立陶宛政府在事先没有通知中方的情况下,突然安排所有驻华外交人员不辞而别,随后又散布不实信息,企图转移矛盾,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立陶宛即使罔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也不能掩盖其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行径。
俄罗斯《欧亚日报》援引加里宁格勒政治分析家诺索维奇的话称,立陶宛现任政府令人难以理解的愚蠢。该国恶化与中国的关系,是为了引起美国的关注。这种外交政策是疯狂的。立陶宛只会失败,而且是致命的。
“中欧关系明年需要大的改观”
27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欧盟对外行动署网站刊文总结全年工作和国际形势。“回顾2021年挑战,欧盟代表点名中国。”“德国之声”报道说,博雷利称来年必须更坚定地捍卫欧盟的价值观。他提到中国时说,欧盟将在涉华议题上保持团结,把中国同时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指责中国“恶化的人权状况、地区行为、对欧洲议会议员和欧盟官方机构制裁及对立陶宛的胁迫,均对欧中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博雷利的说法,赵立坚28日表示, 2019年欧盟出台对华政策文件,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这对中欧关系、对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欧方应作出反思。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崛起后,欧盟的心态有点不平衡,而拜登上台后又给欧盟施加了很大压力。加上像默克尔这样比较务实的领导人卸任,虽然欧盟不想充当中美博弈的棋子,但实际上有意无意地和美国一起站到了西方反华阵线的旗帜下,特别是突出外交的意识形态色彩。
欧盟对华的恶意行动总是引起业界担忧。德国《海尔布隆言论报》28日报道称,欧盟委员会打算对中国有补贴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德国“螺丝大王”伍尔特公司提醒说,欧中争端将带来无法估量的风险。
展望2022年的中欧关系,赵俊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既不悲观,也不乐观。“我认为中欧关系明年需要大的改观,而最重要的是政治互信亟待加强。”▲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记者 张 晗 戚席佳 陶明阳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