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其他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我的父母长辈也以此为荣,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我最痛苦的一件事情。

因为有了这个所谓“优秀”的标签,我不得不放弃很多出去玩的时间,去学习才艺和做功课。

每一次考试都压力倍增,生怕考试失误让我的家人不高兴。

由于这种“优秀”标签的限制,我活在了大人们给我限定的框架之中,看似风光无限,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自由和探索世界的机会。

我不得不比同龄的小朋友们更辛苦,才能保护住这得来不易的标签,殊不知,别的家长羡慕的眼光背后,是我幼小的身上沉甸甸的压力。

这个标签,就是我们所说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作者克劳德M.斯蒂尔在书中说:

我们生来带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就是其他人有意无意的在我们身上贴上的一个个标签,最终成为了我们自己的信念,成为了阻碍我们探索的障碍。

1.刻板印象带来的影响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他人或者社会所给予的刻板印象,或者是好的,或者是坏的。

无论是什么,它都带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 自我设限

比如说,一个单身适龄的男青年,喜欢上了公司的一位单身适龄女同事,年龄相仿,家庭很近,无论在谁看来都是非常适合的一对。

可是这时候,男青年忽然想到了一句话“兔子不吃窝边草。”

于是他就觉得,既然兔子都不吃窝边草,那他怎么能跟同事处对象呢?

就因为这一句和人类的行为举止还不相关的话,就硬生生切断了很多原本应该很好的姻缘。

这就是刻板印象带来的自我设限。

  • 影响情绪的变化

比如从小我就听说过一个说法,女生的数理化学得普遍都不好。

这句话从小就印证在了我的脑海中,导致我在高中学习理科课程的时候如果没考好就会自发地认为,反正女生数理化都不好,这不是我的问题。

这就造成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阻碍了我的上进。

数理化成绩很好的女生呢?她们如果也认可这个刻板印象,就会在考试的时候使出浑身解数证明女生的数理化成绩可以和男生一样好,所以就会不自觉地引发自己的焦虑情绪。

而事实的真相其实是男女的智商都是一样的,并且服从正态分布。

只是女生结婚生子之后,要承担一些更重要的家庭责任,因此在科研人群当中就显得好像男生要比女生多。

这就是刻板印象带给我们自身情绪上的影响。

  • 影响人际关系

刻板印象换句话说就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这个有色眼镜带给自己的是自我设限,带给他人的,就是我们对他人的偏见。

这个偏见就容易影响到我们的主观判断,从而妨碍了我们和他人相处的融洽性。

比如说我们经常会说:

“不用问他,他肯定没时间。”

“她就是一个执行者,能明白什么!”

这样的话语,显然就是刻板印象带给我们思维上的限制。

真实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我们认为没有时间的人会给我们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而从执行者的口中,我们才能更多地了解到产品和流程最真实的弊端。

刻板印象带给我们对他人认知的局限性,为我们堵塞了很多信息的入口和做事的帮手,更影响了我们的人际关系。

2.如何改善刻板印象带给我们的影响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刻板印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细枝末节当中,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改善呢?

(1)打破固定型思维,锻炼成长型思维

卡罗尔在《终身成长》中告诉我们: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说到底,刻板印象就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

它偷偷潜藏在我们的意识当中,固化在思维模式里,悄悄左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它让我们更加在意世俗的眼光,而忽略掉了自己内心真正需求的到底是什么。

就像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之分,就是把黑人和白人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互相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对方。

因此黑人就永远认为自己的智商或许比不过白人,即使考上了顶尖的大学,即使成绩在学校中屈指可数,在作者的实验中仍然会由于刻板印象的作用,不自觉地显示出自己内心的不自信。

越是想要打破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刻板印象,就越容易陷入到固定型思维模式当中。

因此如果经历了刻意练习之后,以关注自身成长为动力,他们就会活得比现在更轻松。

(2)查找客观真实信息,避免模棱两可的解读

很多刻板印象都是大众或者自己想当然的判断,或许并不都是正确的。

就好像自古以来都有一种说法,男人比女人聪明。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么?其实概率统计学早就给出了我们结果。

从整体上来看,男女智商没有高低之分,它们都服从正态分布,只不过男性智商的波动更大,因此男性智商的分布更为极端。

所以在智商超群的人中,男性的数量是要多于女性的,给了我们一种男人智商比女人高的错觉。

而在智商堪忧的极端人群当中,男性也同样是多于女性的。

因此打破刻板印象的方式就是当觉知到刻板印象的存在时,用真实的信息去打败它,我们的认知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去。

结语:

《刻板印象》的作者是一名黑人,他小时候由于种族原因被不公平对待,进而深入研究了这个理论。

他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并被授予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研究过程中所有的细节和他本人的一些缜密的逻辑思维方式。

这本书是美国常春藤盟校的必读书目,长期名列亚马逊畅销榜,并被比尔盖茨强烈推荐。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摆脱刻板印象的陷阱,自由发挥自己的天赋。

举报/反馈

destiny

5万获赞 388粉丝
和有故事的你,共同品味人生的喜怒哀乐
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