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近期,安顺市第六批市管专家名单公布,在115名市管专家中,有30位来自医药卫生系统,他们业务精湛、实绩突出。从今天起,天眼新闻安顺频道特推出此专栏,与读者朋友一起领略来自医卫系统市管专家的风采。
作为贵州省2017年度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安顺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万登敏直接被列入了这次第六批市管专家名单中。但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万登敏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其实我也没做什么”。
超声科在医院里面属于辅助检查科室,但在万登敏看来,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超声医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尽可能全面,否则无法配合临床等其他科室将工作完成好。于是,通过将超声专业作为进行创新型人才申请时的学科领域来申报,成为万登敏激励、带动科室成员进行创新和研究的一种方式。
“就是想把我们超声专业的一些新东西申请出来,通过这样的激励,带动大家继续去创造其他新的东西。”万登敏说,这几年来,不仅大家干劲十足,在技术方面确实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该科室肝脏超声造影、浅表器官超声造影、盆底超声检查等新技术在省内均属前列。
不断进步、保持科研创新,跟万登敏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005年,在华西医院进修腹部和心脏彩超半年后,万登敏在2006至2008年期间,又回到母校贵阳医学院攻读影像专业的医学硕士,这段学习经历给她打下了科研基础,成为她口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第二个转折点则是在2014年,万登敏作为贵州省第十一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北京宣武医院访问了一年。基于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基础,万登敏跟着北京的老师搞科研,在新技术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启发,对新技术、新项目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因为这两个转折点,我觉得自己的技术提升了很多。”万登敏说,在北京的时候感触很深,在那里大家白天干活收集数据,晚上还要琢磨论文,然后第二天有什么琢磨不透的问题,就在课程里跟大家讨论。
“在那边,努力已经成为常态化了。”万登敏由此受到了激发,从北京回来以后,她就开始学习老师们做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白天上班,晚上只要有空她也开始查阅文献、收集病历做分析、带动科室成员做数据随访。从北京回来的那一年,她总共发了五、六篇论文,其中两篇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
在她的带动下,超声科的年轻人开始踊跃学习,对科研也开始产生兴趣。这是自觉“干劲不如年轻人了”的万登敏很欣慰的一件事。
“我们承担的责任就是要把后面的人培养出来。”为此,万登敏作为国家级超声医学专业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负责人,组织科室带教老师为学员制定合理的轮转学习计划,并针对学员和带教老师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每月定期在科内开展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教学阅片、技能操作培训等。
“我们还执行三个月一次的理论和技能考核以及年度考核,严格出科考核,尽最大努力把我们的学员培养得更优秀。”万登敏介绍,通过科室全体带教老师的通力配合,三年来该基地培养了6名合格的住院医师;去年,一名规培学员荣获全国超声技能竞赛腹部组一等奖。
目前,万登敏正带领科室成员开展新技术——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研究。“这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总结的过程。有时候用这个方法可能没法做诊断,那我们就得再去想,为什么会和临床不符合,继而再去查阅文献、再去看数据,然后再总结,看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万登敏表示,这是一种鞭策,因为影像诊断必须是准确的,不然会对临床造成很大的困惑。
作为新一批市管专家,万登敏也有了初步的规划。为了适应临床发展的需求,她加大科室人员培养,继续不断派人外出进修,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在超声介入和肌骨超声这两个未来发展方向上,万登敏想努力地打造一番。
“在我们超声专业,超声以前都是用来做诊断的,但超声介入就涉及治疗了。”万登敏希望科室成员一起,把超声介入更多开展起来,同时也能为病患做点事。
“超声,它就像一束光源。超声介入就是不仅要会利用超声去辅助,还要懂技术,如何去把握进针的路径。”万登敏解释,这种时候超声医生因为不具备临床医生的手法和技术,介入治疗就有难度。而外科医生没有超声,相当于没有光照亮,也会受限。
为此,除了学习指南进行操作以及让科室成员外出进行短期培训外,该科室还派医务人员到大医院专门的超声介入科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他们相信,“从最简单基础的开始,问题不是很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莹
一审 向淳 胡玉山
二审 袁国彬 杨小友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