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有些人,即使你们每天都能见到,并且彼此表现热络,但你心中依旧觉得跟这个人有距离感,似乎并不属于一个圈子里的人。
但也有一些人,你们仅仅见过几次面,聊过几次天,却让你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对方的身上,你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跟对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在心理学中,这样的感觉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变色龙效应”在与人相处时的具体表现。
变色龙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原理,常常被用在“社交之中”。
指的是: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会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表情,动作以及一些行为方式。
这个心理学效应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与人相处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喜欢那些与我们相似处多的人,并且会在对方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比方说:
人际交往中,如果你跟某个人拥有足够多的共同话题,用不了多久你们俩的关系就会更进一步。
聊天很投机,无论聊多久,都觉得“不够尽兴”,想要有更多的机会跟对方接触。
而在异性交往中,相似之处多的人,更容易激发彼此的好奇心与好感。
当我们发现异性身上有许多跟我们相似的地方时,就会下意识地靠近对方,渴望跟对方有更多接触。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内心深处往往是孤独的,白天扮演着“社会性角色”,只有晚上才回归自己本来的样子。
即便在人群中,你也会感到孤独,不被人理解,没有人懂你的心意。
比如:看一本书,却发现无人能够分享;看一部剧,没有人愿意听你倾诉。
可一旦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你,并且能够感受到你的情绪波动,与你有着相似的观点,那一刻你会有种“灵魂伴侣”的感触。
因此,相似度是异性之间建立好感的第一步。
心理学上认为,想要跟喜欢的人在一起,主要因素有这几个:
相似性,接近性,吸引力。
第一:培养相似之处
顾名思义,跟异性相处时想让对方逐渐对你产生好感,那么你就要让自己培养一些与他共同的兴趣爱好。
开始的时候,他会想:跟你之间似乎没什么话题。
可随着你对他的了解与接触越来越多,知道他的喜好和兴趣,然后逐渐也培养自己这方面的兴趣爱好。
这个时候,他的想法是:原来了解之后,我们之间竟然有这么多共同点。
比如:喜欢的书和电影类型差不多,吃饭的口味差不多,穿衣的风格相似,想要去的地方也很多共同点。
这个时候,他心中就会下意识地对你产生好感,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随后,他就会在你面前放下戒备心,愿意与你倾诉分享更多。
而产生好感的前提之一就是:分享欲。
第二:制造“接近性”
接近性,有许多方法,比如: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是另一个心理学原理,指的是:我们会对重复出现的人或事物,建立起好感;即便对方曾经是你讨厌的人,也会因为相处的次数增加而改变自己的看法。
所以,在跟异性相处过程中,你可以多制造一些“偶遇”的机会。
一次偶遇不能说明什么,两次三次偶遇,对方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之间那么有缘吗?”
缘分这件事妙不可言,说出了口就变了味道,用行动来制造两个人的“缘分”,往往能进一步增加你们的感情。
除了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性,也可以制造“心理距离接近”。
简单来说就是:让他更信任你,愿意向你倾诉更多与他有关的事情。
如果他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想法,情绪,家庭关系甚至是感情经历,足以说明他对你的好感和在意程度。
第三:增加自身的“吸引力”
所有的关系,本质上是:吸引力的产物。
在社交状态下,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人脉,结识更多的人,你就必须提高自身价值。
当你的价值足够高,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靠近你,讨好你或者与你进行某些利益交换。
而在感情中,你自身价值高也就意味着你的吸引力更高。
举个例子:
两个差不多的男生,长相、身材、性格等都比较相似,但一个男生条件好,另外一个男生条件一般,女生会如何选择?
答案可想而知。
因此,在追求喜欢的人这件事上,方法是一个策略,更重要的原则是要不断提高自身吸引力,让你的价值被放大。
你会对与你“相似度高的人”产生好感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