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刘晨光

编辑 |

1

自2020年10月在深圳进行红包试点以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已经推进了一年有余。

经过2021年一整年的公开测试,数字人民币开立的个人钱包已经超过1.4亿个,在试点地区得到强力推广,实施场景上也逐步向纵深发展。

数字人民币试点这一年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有哪些新进展?未来又会有哪些新挑战?

应用场景“纵深化”

央行7月披露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指出,2019 年末以来,人民银行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 2022 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202011月开始,又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 6 个新的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地区的选择综合考虑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各地产业和经济特点等因素,目前的试点省市基本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有利于试验评估数字人民币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应用前景。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1”上披露了数字人民币阶段测试的进展数据。截至20211022日,我国已经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

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6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从整体的试点布局情况来看,第一批试点城市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第二批试点城市202010月份新增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作为试点城市。由此初步形成“10+1”的试点格局,未来将会有更多城市和美团/京东等头部平台企业参与进来。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21年,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正式迈入“纵深化”的全民普及阶段,通过联合地方政府不断发红包带动用户下载和使用,依靠银行和收单机构做好数字人 民币的线下推广和设备改造调试,数字人民币第一阶段全民测试已经达到目标。不管是对公还是对私方向,都让普通用户和商家有了初步的数字人民币使用概念。

在王蓬博看来,数字人民币落地的生活消费场景也得到大大拓展。“试点呈现出选择地区广泛代表性、规模有序扩张的特点:兼顾线上线下,实现生活缴费、交通门票、购物餐饮、政务服务等基本领域全覆盖。美团、顺丰、途牛等一大批互联网平台纷纷参与其中。

绿色出行和低碳红包被重点提及,这也是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题中之意,说明围绕绿色出行展开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为后续以数字人民币应用为契机引领绿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根据美团10月中旬披露的数据,美团上线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累计有超过100万用户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这些用户累计产生了889.96万绿色骑行公里数,与驾驶燃油车相比,同等运量下预计可以减少碳排放量约2400吨。

奥运会场景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要应用之一。

白皮书中指出,在未来冬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注重持续探索应用模式创新。利用智能合约技术,赋予数字人民币可编程特性,提升扩展能力,促进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与相关手机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包括双离线交易等功能在内的移动支付新体验。

基于智能可视卡测试脱离手机的硬钱包支付模式,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可能。在北京冬奥组委园区内,立足科技冬奥、智慧冬奥建设,试点部署无人售货车、自助售货机、无人超市等创新应用场景,并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等可穿戴设备。试点用户普遍认为,数字人民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社会公众、小微商户、企业切实感受到便利和普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由点扩面,逐步铺开,从线下,逐步结合线上应用场景,通过消费激励,和消费类应用结合,推动消费者接入试点场景当中。

“一年多来,数字人民币平稳运行,已经很好证明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通过开放性的设置,和新的场景结合,比如结合绿色低碳需求,结合云测智能合约应用,结合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人民币金融支付功能的场景嵌入,来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普及,并试点在场景应用数字人民币的便利性。试点工作至少会延续到明年一季度冬奥会,通过更多人群,比如海外来华人士的使用试点,比如和冬奥会场馆场景结合的试点。”盘和林说。

“根据前期试点测试工作情况,结合试点测试地区发展规划、地方特点,进一步扩大试点测试应用场景覆盖面,实现特定试点区域内的应用场景全覆盖 ,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数字人民币应用新模式,推动试点工作不断深入。”白皮书写道。

未来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在王蓬博看来,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推广,市场化一定是主要发展路径。

数据统计显示,来自安全技术、钱包与支付技术、对接支付场景等六类企业,总计有超过50家机构对数字人民币表明积极态度,市场前景广阔。“但在数字人民币的研究推广过程中还需要支付终端等多个功能模块的构建,并且现有试点模式有待创新,市场缺乏盈利点和吸引力,各家参与数字人民币运营的机构尚不能构建清晰商业前景。”王蓬博坦言。

易纲曾公开表示,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使用。一是参考现金和银行账户管理思路,建立适合数字人民币的管理模式;二是继续提升结算效率、隐私保护、防伪等功能;三是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间的交互,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四是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

“在试点之后,还需要评估数字人民币推出的安全性问题,而在普及方面,更重要的是数字人民币的适老化普及。当前局限于试点,很多人对于数字人民币的认知还不够深刻。”盘和林也说道。

穆长春也在公开演讲中提到,数字人民币接下来仍需面对三大挑战:加强受理环境建设、完善安全和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框架。虽然目前试点项目已经运行得相当顺利,但受理环境的建设仍在进行中。一方面,需要寻求通过多样化的智能和定制化的钱包选择,以及广泛的使用案例来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要为所有商户改造和升级受理系统。同时,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很容易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因此安全是系统开发的首要任务。

“接下来的一年首先要理顺的是数字人民币收费机制,依靠市场调动起各方力量,尽快完成商户的改造和受理系统升级,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得到完善。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收单机构能够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中赚取利润,但大都单独依靠银行端给到补贴,如何形成长久的、满足各方需求的收费机制还需要时间验证。”王蓬博分析指出。

冰鉴科技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本身就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近一年的推广,数字人民应用已经在出行、电商等很多场景可以使用,预计还会加大试点范围。他认为,最终应该是要在所有场景都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因此,这个试点应用工作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金融投资等领域,数字人民币使用还有待完善。此外,数字人民币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地居民知道其用途及好处。

“而第三方支付尤其是支付宝、微信和数字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也有诸多探讨,未来它们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他表示。

王诗强指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数字人民币只是一种货币,和纸币、银行卡余额等价值相同。但数字货币的支付消费方式和现有的利用银行卡余额绑定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付款方式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未来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等之间并不会出现冲突,反而会相辅相成。

“数字人民币促进无纸质现金支付的发展,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手段反过来促进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也是支付手段,而数字人民币就是钱,和纸币是一样的性质。但是数字人民币可以推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的深度应用。反过来,这些非纸币支付手段也会无形中促进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使用。”王诗强分析道。

华西证券研究团队认为,未来数字货币将在 C 端、G 端广泛应用,甚至有望延伸至 B 端小额支付,三端形成持续交互与联通,新的数字货币大生态闭环将构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形态。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考虑到仅从技术角度出发,数字人民币对于用户支付便利性上提升有限,在用户体验上与第三方支付基本相同,因此数字人民币很难引起客户行为的根本性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字人民币在反洗钱、国际支付清算乃至未来大国博弈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预见,未来数字人民币推广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将会远超以往,由此带来的长期影响值得关注。

对于银行而言,或许是一个潜在的机遇。“一旦数字人民币在未来获得更广泛的推广,其对用户流量的影响也将会进一步加大。银行应该主动拥抱数字人民币推进所蕴含的全新机遇,一方面积极寻求试点资格,另一方面缩短与互联网支付巨头在后端生态构建上的差距,通过开放银行等方式优化客户体验,提升获客能力。”平安证券研究团队指出。

白皮书也坦言,未来也将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规则。积极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研究制定数字人民币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保护。完善业务规则和技术标准等。此外,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深化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金融稳定深层影响的研究评估,为数字人民币研发打下良好的理论政策基础和应用前景。

举报/反馈

界面新闻

2941万获赞 347.8万粉丝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