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系统是一个多系统运作的核心,在感觉统合训练中,面对感统失调的孩子,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激活前庭。对于有一定感统知识的家长会知道,训练前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就是“旋转”,如前滚翻、侧滚翻、原地旋转、大象鼻子旋转等等。
的确,作为前庭训练至关重要的方法之一,旋转对于激活前庭系统,帮助前庭系统“开机”有莫大的帮助。但为什么一定强调旋转这个动作?其中的原理是什么?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接下来老岳就来聊一聊。
前庭系统是多平面系统,在内耳当中的前庭接收器一共有两种,一是耳石器;二是半规管,两者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耳石器由连接于神经元上的小碳酸钙晶体构成,用来反应重力,也叫做重力接受器,主要负责静态的信息,侦测头部以及身体在空间中的姿势。半规管则有三对,包括水平管、前管和后管,主要负责侦测头部在空间中的动态信息,感知头部与地平面的关系,以便及时平衡身体免于跌倒,或在跌倒的瞬间,调整头部与地面的角度,使伤害降到最低。
其中,三对半规管以两两垂直的方式排列(想象一下家里的墙角),里面充满了淋巴液体。当头部转动时,半规管内的淋巴液流动触动里面的毛细胞,由此将旋转或加减速度等动态信息传递到前庭神经,大脑便知道了我们头部位置和速度的变化。
但是因为水平管本身并不水平,而是和水平面形成30度夹角,所以当我们的头部向前倾斜30度的时候,水平管才会保持水平。只有在这个时候,对前庭系统的激活程度才会达到最大。
看到这,你应该就理解了为什么在做前庭训练时一定强调旋转这一动作。
了解完这个,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讲解前庭系统。前庭系统究竟有什么作用?怎么训练才最有效果?
前庭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其他感觉神经的中转站,协助来自肌肉、关节、视觉、听觉等的信息输入,对于身体平衡、姿势控制、认知学习等能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总的来说,前庭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功能:
除嗅觉外,所有进入大脑的感觉信息,不管是来自视觉的,听觉的,还是关节的,皮肤的,都需要经过前庭的过滤筛选才会进入大脑,它会把有用的、关键的、正确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大脑做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把没用的,次要的,不正确的信息及时屏蔽在外,避免扰乱大脑的工作,加重大脑的负担。
前庭门槛过高或过低都不好,易引发儿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等问题。
良好的前庭系统关乎着儿童肌肉张力以及核心肌肉群的发展,如此才能保证躯干的稳定性,维持坐姿和站姿等,不至于出现坐一会就喊累,频繁变换姿势的情况。
与此同时,前庭系统时刻都在关注头部角度、位置和速度的变化,能够及时保持身体平衡,不轻易摔倒。
前庭系统需要维持视野的稳定,这样看到的物体才不会随着我们身体的移动而摆动。如果我们身体移动了,前庭系统就会调整眼部肌肉,颈部肌肉来补偿。
如果前庭系统不能保持颈部、头部和视觉的稳定,儿童很难眼睛盯住黑板,很难把黑板上的字抄写到本子上,就好像我们在摇晃的船上写字一样的感觉。眼睛、颈部、头部缺乏稳定,是引发儿童阅读不平顺的主要原因。
双侧统合就是指身体两侧的配合和协调情况,比如在使用剪刀剪纸时,需要首先确定哪只手拿剪刀,哪只手剪纸,同时协调左右手的节律、动作幅度和力度大小等,否则就无法顺利完成。而要想协调好身体两侧,我们就要区分哪一侧是同侧,哪一侧是对侧,同时找好中线位置。这些功能的辨识,都离不开前庭系统的支持。
前庭刺激影响大脑警醒度,前庭门槛低,大量刺激会导致大脑警醒度高,反之,前庭门槛高,大脑警醒度低。如果前庭辨别性不强,警醒度会忽高忽低。
比如我们把儿童举高高,或者儿童荡秋千,奔跑等强烈的前庭刺激,可以让儿童兴奋。我们轻轻摇晃儿童,慢慢就可以让其感觉到困意,使其镇静入睡。
一句话,前庭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如果儿童出现前庭失调,想要最大程度地激活前庭,该怎么做呢?老岳建议你首先去做——三个旋转。
除了三个旋转,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玩荡秋千、加速度跑、跳床跳绳等线性活动,同样可以刺激前庭系统。记住,儿童一旦前庭失调一定要尽快干预,以免给儿童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相关阅读>